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雪筠 《家庭教育》2014,(12):6-7
渗遗在生命中的亲情 曹文轩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在他的印象中,有一头漂亮银发的老祖母,总是拄着一根拐棍,倚在门口向过往的人们友善地微笑。虽然她的耳朵失聪了,但她的笑靥中却洋溢着善良和慈爱。她叫小文轩为“大孙子”,对他竭尽呵护和疼爱。后来曹文轩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地思念着她的孙子。她~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大世界。  相似文献   

2.
波特是美国著名的短篇小说作家之一,她在《被背弃的老祖母》中按照老祖母的意识将过去与现在错综交织在一起,将小说中复杂的人物关系及老祖母的人物形象表现的淋漓尽致。作为一种文学技巧,象征主义在波特的作品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波特巧妙的运用其技巧,传达了老祖母的惧怕死神的心理,从而使读者体会到象征主义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说姓道氏     
姓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当时生产力低下,人们靠狩猎、捕鱼、采集维生,过着群居生活。若干个氏族社会构成一个原始部落,每一个氏族组织由一位老祖母和她的子女以及她的  相似文献   

4.
多丽丝·莱辛的创作主题多变且长达60多年,被称为"小飞象"。文章概述她不同时期作品的内容和创作风格,探究作为文学老祖母的莱辛漫长而多彩的文学生涯。  相似文献   

5.
还记得电影《天崩地裂》中一个情节:
  火山爆发前,湖水变酸,溶掉了金属船桨,为了减轻行船的负担,老祖母跳入湖中继续行走,众人成功抵达了对岸,老祖母却因腐蚀重伤离去。  相似文献   

6.
短篇小说《谁是爱尔兰人?》是通过不可靠叙述塑造人物,达成主题阐述的一个范本。从事实/事件、价值/判断和知识/感知三大轴上的研究可见,第一人称叙述者"老祖母"的不可靠叙述为凸显人物性格,揭示文化冲突与融合的主题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她固守民族传统,不能入乡随俗,导致家庭矛盾时有发生。她与爱尔兰女婿和亲家母在同一屋檐下的生活为双方在文化碰撞中相互调整与接受提供了契机。在这一过程中,"老祖母"的不满意叙述日益减少,小说的文化大融合主题不断加深。  相似文献   

7.
童年(节选)     
我的童年有着特别美好而温暖的记忆。我有一位慈祥的老祖母。她有一头漂亮的银发,常拄着拐棍,倚在门口向人们极善良地微笑着。她称呼我为“大孙子”。后来我远行上大学了,她便日夜将我思念。她一辈子未走出三里方圆的地方,所以根本不知道三里外还有一个宽广无垠的大世界。  相似文献   

8.
贾母,是《红楼梦》中最典型的老祖母形象,可称为一个“健康的人”,具有人本心理学所说的多层次的心理需求,并形成一个塔状的系统。生存需求层面:饮食文化的精英;安全需求层面:强烈的防御意识;爱与亲和需求层面:母爱情结的泛化;威望需求层面:金字塔尖的老祖母;自我实现需求层面;高雅的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9.
用耳朵阅读     
莫言 《师道》2004,(7):50-50
我在农村度过了漫长的青少年期。在这期间,我把周围几个村子里那几本书读完之后,就与书本脱离了关系。我的知识基本上是用耳朵听来的,就像诸多作家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一样,就像诸多作家都从老祖母讲述的故事里汲取了最初的学灵感一样.我也有一个很会讲故事的祖母,  相似文献   

10.
正"每位作家背后都有一个会讲故事的老祖母",这话真的一点也不假,我的文学启蒙就是从祖母给我讲述的故事里开始的。我的祖母不但故事讲得让小时候的我陶醉,而且她还是个家风家规的传承与践行者,虽然她离开我们已经三十年了,但她老人家那慈祥的威严至今还深深地印刻在我的心底里。祖母在世时,可以说是我们村里数得上号的德高望重的老人,她以特别注重家风和家规严格而有名。祖母和爷爷共养育了  相似文献   

11.
黑名单     
哈哈!真是一个好地方,山美、水美、风景美。我们就在这里驻扎吧!水葫芦老祖母带着一群孙男孙女随着水流漂到了一个美丽的湖里。看到美丽的湖光山色,水葫芦老祖母兴奋得大叫:我们要尽快占领湖面!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中的贾母形象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少见的睿智通达的老祖母的形象。在她的身上,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内容,其中最突出的是传统“和”文化。依据文本,从贾母自身的和谐、与人的和谐、与自然的和谐等几方面探索中国“和”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3.
妈妈的手粗糙、难看,手背皱巴巴的,还有一道道细小的裂口,指甲硬得很难剪得动,还不如年过九旬的老祖母的手漂亮,我却喜欢这双手。妈妈是个普通的妇女。她每天从早忙到晚,整天跟泥巴锄头打交道,晚上回来还要烧菜做饭。正因为这样,妈妈的手既肿又红。尤其是冬天,她那双手更是难看,又黑又粗,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  相似文献   

14.
宝玉与晴雯的感情发展,始终有"衣"在其中穿针引线。第五十一回,袭人不在家,晴雯与麝月服侍宝玉,夜间麝月出去,晴雯唬她,没有披衣前着了凉,宝玉叫她"快进被窝来渥渥",这是二人因缘之始,是小儿女无机心纯洁动人的情缘。接下来晴雯果然病倒,恰巧宝玉将贾母所赐一件俄罗斯来的孔雀金裘烧了一个洞,明早见不得老祖母。  相似文献   

15.
2002 年,受叔父的资助,我到美国 是排演话剧,向全校公开招演员。波丽娜汽车城底特律市一所工学院读大学。在 看了通知后,又看剧本,剧中女主角—这里,使我近距离地了解了美国同学,了 一位印第安女孩深深吸引住了她。她对解了他们身上所蕴含的竞争精神,而给 我说要报名竞争去饰演女主角。听她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波丽娜同学。 么说我吓了一跳:就她,还敢想演印地安 波丽娜是一位胖胖的女孩,容貌很 女孩?演女孩的老祖母还差不多!当时一般,平时的表现也很一般。我与她座位 觉得她真是…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奥康纳经典短篇小说《好人难寻》中出现的几位女性角色,例如老祖母、孩子的妈妈和萨米老婆,观摩文本中作者对这几位女性角色的处理,从而得出奥康纳在这部短篇小说中体现的矛盾的女性观:一方面她反对南方社会的女性观和女性的社会行为规范,对这些传统的行为嗤之以鼻;另一方面她的作品中也反映了她内化了的父权制影响,对女性被压制地位表现出冷漠的态度。最后,从奥康纳的职业作家身份和"南方淑女"身份分析奥康纳矛盾女性观的成因。  相似文献   

17.
小说《百年孤独》讲述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生亡兴衰的故事,其作为故事背景的马孔多小镇被视作拉丁美洲乃至人类社会的缩影。一直默默守护直至整个家族走向终结的老祖母乌尔苏拉,由于存活时间绵延一百多年,见证了布恩迪亚六代人的兴衰。她的结局是凄凉的,一生忙碌企求驱赶孤独,却最终被遗忘在历史的角落。值得一提的是,乌尔苏拉至死也没有放弃自己的传统信念和宗教信仰。她的一生就像是拉丁美洲于异质文明包围中突围的缩影。  相似文献   

18.
1.印度人的传统家庭模式是一种扩展家庭,一般来说,其家庭成员包括父母、未婚子女、已经成家的儿子以及儿媳、孙子、孙女等。它经常还包括其他一些成员,如老祖父、老祖母等,有时甚至还会包括一些远房亲戚。  相似文献   

19.
语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恰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可以大大激活他们的思维。一、依据教材,设计想象性问题对学生来说,想象是对课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其创新价值是不言而喻的。不少课提供了展开想象的广阔天地。如《故乡的榕树》一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每当过年的时候,老祖母都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常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甑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恰当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思考,可以大大激活他们的思维。 一、依据教材,设计想象性问题 对学生来说,想象是对课文艺术形象的再创造,其创新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不少课文提供了展开想象的广阔天地。如《故乡的榕树》一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每当过年的时候,老祖母都会叫我顺着那“驼背”爬到树上,折几枝四季常青的榕树枝,用来插在饭■炊熟的米饭四周.祭祀祖先的神灵。那时候,慈爱的老祖母往往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走到石桥上,一边看着我爬树,一边唠唠叨叨地嘱咐我小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