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编辑的眼力     
报刊兴短文,而短文题目的更动与定夺,也颇能显示编辑的功底与眼力。 前几天在西安遇到榆林军分区的政治部主任韩文芝,他说自己入伍后在榆林一直待了30多年。我接住他的话茬:“榆林补浪河乡有个女民兵连,植树防沙有成绩,我曾在《光明日报》上为之写过6千字的报告文学。”韩主任当即回答:“那篇文章发在1994年初,文章题目起得好。”我没吭声,心里却暗自惊讶:  相似文献   

2.
伯乐与编辑     
报刊编辑的任务,好像就是编好报刊。而克拉索夫的一段许,却使我想到报刊编辑的另一个任务。伟大的俄罗斯诗人(?)克拉索夫当过多年的编辑,谈到他接待投稿者的情况,他说:“我总觉得,似乎那个要告辞的神秘的、陌生的、几乎总是腼腼觍觍、羞羞答答、笨手笨脚的男客人或者女客人——正就是普希金  相似文献   

3.
出版社是党的重要宣传舆论阵地。是党的重要喉舌。它的独特作用,是其他媒体无法替代的,党和政府历来就对出版社非常重视。这首先从批准成立一家出版社的权限就可以观察了。在一般人的心目中,一个省(市)的省委、省政府的权力是很大的了。但却无权批准成立出版社(报社、期刊社);即使按照规定的程序申报到新闻出版总署,也不一定获准。尤其是上个世纪80年代中叶起,更是如此。据笔者了解,1984年至1989年,全国通过正规程序申报成立新的出版社达340余家,而最终只批准成立了12家,仅占申报总数的4%左右。笔者之所以反…  相似文献   

4.
闵大洪 《青年记者》2006,(21):42-44
在数字媒体不断发出新的挑战的今天,传媒业下一步的竞争焦点何在?媒体军师喻国明先生为我们指了一条出路,那就是微内容的聚合与开发,乍听起来,好像很费解的,但细读之后,我们会发现其所言离我们的实践并不遥远。目标对了,才能走向成功,这对数码时代的图片编辑来说,更是显得紧迫。今年以来,已有不少大的媒体被造假的图片蒙骗,引起事端,数字传媒专家闵大洪先生的文章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市场经济时代,竞争没有中间地带,珠三角的地市级媒体可谓深处其中,但他们不惧竞争,乘势而为,竟然取得了不小的成绩,"鲶鱼效应"初显。  相似文献   

5.
高质量物件,虽昂价而不辞;高质量内容,虽长篇而竞读.名酒过于求赵璧,异书浑似借荆州,历来如此,期刊质量,也无不如此.期刊是以内容为核心的产品,站在学术研究前沿,助势学科发展.今年是本刊创办的第四十个年头,所幸这么多年的进程,已发展出一个健康的自我.想要获取成功,尚需分析有哪些失败原因,原因不一而足,但不重质量必在其间.  相似文献   

6.
罗晓宁 《编辑学刊》2001,(3):30-31,32
编辑劳动是创造性很高的脑力劳动.为了生产具有文化积累和创造价值的产品,一个编辑必须有足够的学术敏感,经常注意收集各学科的学术动态,掌握其发展趋势,并在分析、研究市场的基础上,通过大脑的创意思维,推出创新选题,发现和培养理想作者.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众传媒手段的日趋先进,报纸作为传统传媒,不甘落后,越办越好看了。应该说,好看中浸透着编辑辛勤的汗水。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老调重弹仍是一个顽症,读者对此报不满意。  相似文献   

8.
编辑一定要有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思想就是刊物的核心和生命线。  相似文献   

9.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我国的图书市场早已告别"计划经济"和"短缺经济"进入买方市场时代.同时,E时代的读者越来越占据着主动地位,对图书拥有更多更容易的选择权,出版社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在这种竞争的态势下,出版社更深层次的竞争就是编辑素质的竞争.通常我们说的编辑素质主要指业务能力,现在应该扩大到经营意识,有无经营意识应该成为考量编辑素质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0.
编辑要有国际视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我们每天面对的事实;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居住的环境成为地球的一个村落。而且,我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WTO),享受了权利,承担了责任。在这种大的背景下面,我们不能就出版谈出版,不能就出书谈出书。我们应该从更大的范围——全世界的范围,更高的角度——文化产业的角度,去看出版业的经营和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编辑要有职业敏感李晓翔编辑的职责需要职业敏感。著名的老出版家陈原说:“必须有敏感。必须具备很高的敏感力。一个成功的出版家———或者说一个有重大建树的出版家,必须养孕出超人的敏感,甚至比炒股票还要更高的敏感!”不是所有的编辑都能做出版家的。但要做一个合...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新时代,新经典》为例,说明经典图书是如何在图书立意、作者选择、内容深化、编校质量、装帧设计、印刷装订等方面运作的;为保证实现图书的经典价值,编辑又应如何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相似文献   

13.
要当好一名通讯员,除了要勤于学习理论和业务知识,踏实采访,如实写作以外,笔者认为,树立一些“编辑意识”,对于自身发展大有裨益,同时也是提高稿件命中率的重要渠道之一。笔者通过实践认识到,通讯员的“编辑意识”至少应着力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树立“把关意识”。通讯员在采访和写作时,应尽量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这些材料是否真实?这篇稿件读者喜不喜欢?要强调什么意图?有多大指导性?文章采取哪种形式来写等等。这样,既可以减少采写失误又可以增强文章的针对性、适用性和指导性。对于不符合宣传政策,不符合写作规范以…  相似文献   

14.
把关是党报编辑的一项主要职责。这把关不仅仅是指修饰辞章,改正文字、语法上的差错,而着重在于纠正来稿中政策上和事实上的失误,把握宣传报道的尺度。 修饰辞章,纠正错别字,关系到来稿语法、逻辑的正确,行文的流畅。纠正事实,关系到新闻的真实性。把握尺度关系到报道是否实事求是,防止刮风起哄。这些是编辑应该掌握的基本功,其中最主要的是纠正来稿中的政策失误。因为这关系到报道精神是否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关系到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性。这方面若把关不牢,造成差错则危害极大,影响难以挽回。所以,编辑应有的把关意识中,首先应该是——  相似文献   

15.
所谓记者的"编辑意识"是指:新闻记者在采访报道时的选题、稿件所使用的写作形式要具有编辑的眼光。特别是在进行独立采访报道时,记者要明白怎样安排各种材料,才能做到符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范和要求,符合编辑意图;在集体采访时,要知道从哪些不同的角度组合稿件会有较好的效果。笔者从四个层面就这一命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编辑要有档案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数编辑在完成稿件的编发工作后,能将稿件予以妥善保存,但是也有相当数量的编辑在工作中存在着丢失稿件等行为,不仅给编辑本人带来了麻烦,也给所在单位带来不少困难,有的甚至因丢失了作者稿件,使编辑及其所在单位成为被……  相似文献   

17.
时下,一些虚假新闻频频在各种媒体上出现,不仅误导了受众,也严重影响了媒体的声誉。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新闻编辑作为新闻传播的把关人,应该难辞其咎。因为无论是真实的新闻,还是虚假的新闻,都必须通过编辑这一环节,才能见诸各  相似文献   

18.
人们都赞誉编辑是发现和培养新秀的伯乐,人民日报又呼吁为编辑设“伯乐”奖,可见重视并奖励编辑的劳动成果,是很有意义的。要奖励就要善于鉴别。在众多的编辑中谁是真正的伯乐呢?中央和各省的新闻协会,每二三年可进行一次评比,并举行伯乐大会。中央和各地在评选优秀新闻作品时,要对这些作品的编辑作一番考察,以发现伯乐。各新闻单位要经常发动撰稿者和读者推荐伯乐。  相似文献   

19.
项目管理的概念起源于美国,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编著的《项目管理知识体系指南》中认为:项目管理就是把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项目活动中,以达到项目的要求.作为一门学科,项目管理大约有5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作为记者和通讯员,所写的新闻稿,要想多一份成功的机会,我的体会是采写新闻稿要有编辑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