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今年教师节前夕,泾阳县泾干镇中学老教师李中仁同志收到一封寄自美国的学生来信。他感慨万端,不避“自誉”之嫌,将信寄到编辑部,希望公诸社会,以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风尚,使同行们与他共享桃李情。 此信极抒一位身在异国的学子怀念老师、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读罢此信,深感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无尚光荣。李老师在给编辑部的信中写道:“该生虽离泾18年,但十余年中,逢节有贺,逢年有信,探家必访。真是:“万水千山难隔师生情,星移斗转不忘授业恩。”有这样的学生,老师必定感到无限的宽慰。 各位读者,请读读这封情意深长的信吧!  相似文献   

2.
初中生杨略是个富家子弟,他不知道是在为谁读书,或者说他是简单地为读书而读书。他沉迷于“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他致力于在篮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他极力逃避即将来临的中考。忽然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寄信人不详的神之又神的来信……  相似文献   

3.
原北京八中女学生温红宇在读高中二年级时,由于学习成绩优异被录取到美国康科德中学学习;尚未毕业,又成为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保送生。这里发表了她在美国就读时给协和医科大学的一封信和她中学时代班主任老师的一篇文章。读过这两篇文章之后,除了对温红宇那年轻人火热的爱国情、事业心投以赞誉之外。作为正在进行教育思想,教学內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从这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可以汲取些怎样有益的启示呢?  相似文献   

4.
书信三封     
很久失去连络,时在念中,承魏中天先生告我尊况,非常高兴!此后希望不再失去连络.盼早日来信(门合)府安康  相似文献   

5.
致德·奥弗维勒 蒙莫朗西,1761年10月4日 先生,您在9月15日的信中向我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和极其严肃的;知晓是否存在一种可证明的道德关系到对这个问题的解答。  相似文献   

6.
肖三师: 来信读到了。在遥远而荒漠的戈壁滩上,读到你的信,这比去年冬天在北京你的住所谈话时还更亲切些。小为我们深深被你对我们的关怀所感动。你们一家都回来了,可惜我们不能在北京欢迎你们;但无论如何,今后会比过去好了,至少通信更方便些。能经常和你通信,经常得到你的亲切的指导和热情的鼓励,这也是一种幸福呵! 我们是在今年一月底、二月初由汉口到北京,又由北京到西北来的。算起来,我们已在  相似文献   

7.
致德.奥弗维勒①蒙莫朗西,1761年10月4日先生,您在9月15日的信中向我提出的问题是十分重要和极其严肃的;知晓是否存在一种可证明的道德关系到对这个问题的解答。您的论敌坚持说,每个人不管他做什么,其行为只关乎他自己;即使在最为崇高的德行(acts of virtue)中、即使在最为纯粹的善行(works of charity)中,每个人也都是将所有事情与他自己关联起来。  相似文献   

8.
浣芬同志: 来函收到。你是哪县人?我是卢氏县人,“五四”时期在河南省立二中读书,宿舍在省府紧东边,教室在大(?或小)纸坊街。一九二五年,第三国际派了一个顾问团到汴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工作,我又在那儿工作约一年。解放初期,到汴开过几次会,此后再未返汴了。我爱开封,永远怀念它。我爱人也是老府门(?)女师学生。闲话少叙,按题答问:  相似文献   

9.
张红 《班主任》2007,(1):32-33
我经常收到学生形形色色的电子邮件。大多数学生都采用匿名的形式。或反映班级情况,或倾诉烦恼,或寻求帮助。我习惯了通过这样的方式更全面地了解班级,了解学生。这种电子信件交流就这样来来往往地进行着,但突然间,一封神秘的“伊妹儿”打破了这种平静。  相似文献   

10.
周恩灿是周恩来的堂弟。1946年9月,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工作时,曾托前来看望他的亲属转告周恩灿,请周恩灿来南京见一面。周恩来得知周恩灿要求去苏北解放区工作,提笔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在这封信中,周恩来要求苏北解放区领导对周恩灿“予以群众教育,使其改变观念,重观劳动,然后方能为童予师也。”后来由于风云突变,周恩灿没有去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灿先后担任杨州市两所小学校长。他兢兢业业地工作,本份地做人,始终没有向周恩来提出任何要求。今年笔征得周恩灿孙子周年庆同意,将58年前的周恩来手书展现给读。  相似文献   

11.
周恩灿是周恩来的堂弟.1946年9月,周恩来在南京梅园新村中共代表团工作时,曾托前来看望他的亲属转告周恩灿,请周恩灿来南京见一面.周恩来得知周恩灿要求去苏北解放区工作,提笔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在这封信中,周恩来要求苏北解放区领导对周恩灿"予以群众教育,使其改变观念,重观劳动,然后方能为童子师也."后来由于风云突变,周恩灿没有去解放区.新中国成立后,周恩灿先后担任杨州市两所小学校长.他兢兢业业地工作,本份地做人,始终没有向周恩来提出任何要求.今年笔者征得周恩灿孙子周年庆同意,将58年前的周恩来手书展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2.
雁冰兄: 别去忽又好几年了,听说近来多病,不知好一些否?回想在延时,畅谈时间不多,未能多获教益,时以为憾。很想  相似文献   

13.
<正>“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古人客居在外,主要靠书信与家乡亲友进行联系,心里想说的话实在太多,一封信总觉得太薄,总觉得意犹未尽。“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家书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之重。“见字如晤”意思是说见到书信如同见面一样。书信是情感的载体,是沟通的桥梁,作为一种常用的文体,我们要了解其表达情意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4.
〔总体阅读思考〕通过阅读本课所选的两封书信,我们应该了解和认清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和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如果说第一封信戳穿了资本主义民主的虚伪面纱,那么第二封信则揭露了帝国主义血腥的资本积累。所以这两封信应视同一篇,用历史和现实的分析方法联系起来看,这样有助于我们全面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文所表达的思想内涵。〔阅读入门指津〕一、《关于美国式民主的一封信》主要是从美国的国家机器和国会两方面来谈其民主的,因此我们可据此将文章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开头到“每年这样大规模的逮捕,是民主,还是专政”),表述了美国从成立以来,其国家机器是为自身阶级服  相似文献   

15.
人们总说,是音乐将人生装扮得更美,没有音乐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因为热爱生活,所以我热爱音乐,因为我热爱音乐,所以从小就开始练习舞蹈,它让我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美丽。  相似文献   

16.
第一封(1982年) 明耀同志: 来函奉悉,祗忝愧汗.据全韬<'①>言,君成就卓著,足见豪杰之士,虽受我之不良教学而未中毒,自幸罪过稍轻矣! 大文<'②>极清楚平整.然未言所据为研究资料者是何版本.  相似文献   

17.
当秋风摇曳着窗前那串紫色的风铃的时候,我,写一封书信寄向秋天.写一封书信寄向秋天,把心中所有纯真的感觉涂抹在一页散发着清香的素笺上.写一封书信寄向秋天,询问她为何萧瑟的季节里也会有丰收的喜悦,而岁月的额头上那滴晶莹的汗滴里为何又会盛满一种透明的忧伤;询问她秋叶的飘零是否真的那么从从容容;询问她蓝蓝的夜里那轮金黄的圆月为何总在这思念的季节里圆润,而以前的日子里她仅是一弯消瘦的清愁……  相似文献   

18.
格拉古·巴贝夫是法国杰出的革命家,是“平等派”运动的领导人,是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躯。他在法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下面是从苏联《历史问题》杂志上选译的格·巴贝夫的几封书信。这些书信概括地表明了格·巴贝夫的某些社会政治观点。从第一、二封信中,我们可以看到,格·巴贝夫猛烈地抨击了吉伦特派控制下的国民议会的工作,强调指出了工人由于失业和粮价上涨而造成的困难处境,因而要求在粮价问题上实行革命政策。特别是第二封信,即致巴黎公社总检察长肖梅特的信,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格·巴贝夫在这封信中阐明了他对所有制的观点。选译的第三封信是格·巴贝夫寄自旺多姆狱中的信。这封信是在他被处死前几个月写的。它特别清楚地说明,格·巴贝夫不仅在革命高潮时期是一个坚定的革命者,而且当革命处于低潮、遭受严重挫折、甚至失败时,仍然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战士.  相似文献   

19.
五月,我们背起行囊,不远万里,来到遥远的英吉利海峡边野营。在那里,我们聆听了世界上最大的海战——日德兰海战的惊险故事,畅游了龙宫,发现了自己的海底动物个性,把玩了悟  相似文献   

20.
【缘起】为了传承常州历史文化传统,保护和弘扬常州历史文化的精华,让学生深切感受常州传统文化的魅力,2013年寒假,学校要求高一年级学生调研常州历史文化遗址,并将调研结果作为作业交回。开学后,笔者所带班级的很多学生交回了自己的调研成果。这些成果中不乏文字优美的佳作,也有不少真情实意的体会,其中吕祉蔌同学关于常州市的一处古文化街区前后北岸的表述,令我眼前一亮。我们布置作业时强调原创,提倡形式多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