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熬药     
所谓的药大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未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熬”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急火出菜,文火出药——饱经沧桑之心,除了以文火轻拢慢捻,是断不能把它再打开了——且看文火不疾不徐在药锅底下缭绕——缭绕成花的瓣,那么锅中药就是瓣中蕊了,熬着熬着,蕊心舒开,尘封已久的沧桑便一丝一缕地倾吐出来。越王勾践很善用文火熬药。越国病入膏肓,他却不慌不急,他…  相似文献   

2.
药香如蝶     
所谓的药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未经晒、烘、焙或炒——久久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导读与思索从生到老,谁也离不开药,这平常的令小孩子拒绝的药却在作者的笔下满室飘香,翩跹如蝶,作者把药的身世与历史、人生的沧桑巧妙联系,新颖生动,发人深省:人生之药到底是什么?急火出菜,文火出药——饱经沧桑之心,除了以文火轻拢慢捻,是断不能把它再打开了——且看文火不疾…  相似文献   

3.
药香如蝶     
所谓的药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未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相似文献   

4.
熬药     
所谓的药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未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相似文献   

5.
(一)熬药吴克诚所谓的药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未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的药只能以文火慢熬。我喜欢这个“熬”,“煎药”的“煎”太轻薄,与药的身世不协调。  相似文献   

6.
药香如蝶     
所谓的药都是些亡去很久的 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 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 为它未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 十一劫,也不能成为药。 所以药都身世沧桑。身世沧桑  相似文献   

7.
深入浅出的哲蕴。单看《药香如蝶》这个新奇形象的题目,就别有情趣,诱人一读。作者因题而开门见山,描述了草药沧桑的身世,不凡的来历,并揭示了草药经煮耐熬的品质,为下文意蕴的展开巧奠了一种基调。其实,意旨开掘的深刻形象恰是本文的高明之处。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给草药服用方法的讲究和药效赋予了崭新的内涵。文章将历史故事所给予我们的启迪、哲思,巧妙地与“熬药”、“服药”相联系,比况新颖,深入浅出,哲蕴十足。如作者写越王勾践20多年卧薪尝胆之举措如同“用文火”熬了一副“复国之药”,写唐太宗因善服劝谏的“苦药”而成为一代名君,…  相似文献   

8.
深入浅出的哲理意蕴。单看《药香如蝶》这个新奇形象的题目,就觉得别有情趣,吊人胃口。作者开门见山,描述了草药沧桑的身世,不凡的来历,并揭示了草药经煮耐熬的品质,为下文意蕴的展开巧奠了一种基调。而意旨开掘的深刻形象恰是本文的高明之处。作者展开丰富的想像,为草药服用方法的讲究及其药效赋予了崭新的内涵。作者将历史故事所给予我们的启迪、哲思,巧妙地与“熬药”、“服药”相联系,比况新颖,深入浅出,意蕴深厚。如作者写越王勾践二十多年卧薪尝胆之举如同用文火熬了一服复国之药,写唐太宗因善服劝谏的“苦药”而成为一代名君,而纣王…  相似文献   

9.
“硬熬”──中年人健康生活的大敌人到中年,在生活和工作中常常肩负重任,因此,许多人硬撑着身体干,孰不知,这倒成了健康的一大危害。有关医学专家提醒中年人在以下几个方面都要注意,切忌“硬熬”:一、身体疲劳时不能“硬熬”。疲劳是身体需要恢复体力、精力的正常...  相似文献   

10.
【原文】药香如蝶 吴克诚 所谓的药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辟放进药屉,不久它也会烂掉,因为它未经晒、烘、焙或炒——九九八十一劫,少了一劫,也不能成药。  相似文献   

11.
《虞美人》本是唐玄宗时期的教坊曲名。作为词调,它的源起大致与虞姬或虞美人草有关。该调在唐五代和北宋共有词作100多首,题材呈现多样化,涉及闺中情思、怀人怨别、羁旅之思、自伤身世等内容,名篇如李煜的"春花秋月"、晏几道的"吹花拾蕊"、苏轼的"对酒逢花"、周邦彦的"廉纤小雨"等,都表现出凄婉哀伤的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张爱玲和萧红,他们的身世都透着沧桑;他们的性格都写着叛逆;他们的经历都印证着传奇。  相似文献   

13.
阅读提示:十年后的夜晚,徘徊在花影之下,月色正好,萦绕在心头的是久久不能散去的药香,药非得饱经沧桑才能倾吐出如蝶的香气;人只有经过岁月的沉淀,方能体味到人间的至爱。细细品读,文章虽以药为题,而作者真正想要表达的是什么感情呢?在年少的岁月里,在“我”拒绝走进的父亲的药房里,渗透出的不仅仅是如蝶药香,更是父亲深沉的关怀。时过境迁,药香如故,只是不再有父亲的叮咛,年少到年老一路走过,依然感叹“从生到老,谁能说清,究竟要咽下多少药?”药香如蝶吴克诚所谓的药都是些亡去很久的草。长得正好的草是不配叫药的,即使硬放进药屉,不久它也…  相似文献   

14.
我的好课观     
好课是教师与学生智慧的相互牖启。心走向神,不能安放,心走向物,也不能安放,一如鲁滨逊漂流到荒岛,孤零零一颗心,面向异物,何以安放?心走向心,才能找到安顿,找到归宿。教师节,李老师收到一份特别的礼物———在一张硬纸板上画着一双鞋。下面写着:“老师,这双皮鞋送给您穿。”批改作文的时候,李老师读到了送“鞋”的理由:“别人都穿着皮鞋,老师穿的是布鞋,老师肯定很穷。我做了一双很漂亮的鞋子给他。不过那鞋不能穿,是画以纸上的,我希望将来老师能穿上真正的皮鞋。现在我没有钱,因为爸爸下岗了,妈妈出走了。我穿着布鞋,同学们都说我家里穷。…  相似文献   

15.
植物篇之四     
能产盐的草在我国甘肃和新疆一带,人们常从一种叫“瓣鳞花”的植物上采盐。别看它叫“瓣鳞花”,其实它是一种多生长在盐碱地中的草。这种草高十几厘米,分枝繁多,开着许多细小的粉红花朵。它从土壤中吸取盐和水分,再通过叶子表面分泌出来,经过太阳的照射,待水分蒸发后,草叶上就会留下一层盐。人们把结晶盐收集起来即可食用。  相似文献   

16.
熬,无疑是一个痛苦的字眼。苏州的三伏天热得狗都不肯出头,“熬夏”便成了一年中最痛苦的事。老百姓苦中作乐,自得其乐,搬张竹凳坐在弄堂口,摇摇扇子,心静自然凉。这“热”“熬”得不急不躁。如果说这是一种被动的多少有些无奈的“熬”,那么,池莉所说的“熬”是主动的守候了。人生的春是无法守候的,但是可以觉醒,它的过程里少不了一个“熬”字。“玄妙的是,需要多少的煎熬呢?又需要多久的煎熬呢?所谓的漫长,那应该是多长呢?”池莉问自己,也问读者。可我们往往禁不住一“熬”:太多的自信,太多的不服输,太多的追名逐利,使我们总以为获得一点小…  相似文献   

17.
"捏太阳"     
什么?捏太阳?有没有搞错?别急,没谁敢真到天上去拿捏太阳。这是郫县二小刘文跃老师上的一节美术课:用彩泥捏太阳。这不,开始了———踏着上课的铃声,神采奕奕的刘老师笑眯眯地走进教室,对孩子们说:“有个圆圆的东西,小朋友需要它,老师需要它,小草、小动物们都需要它。昨天,老师没看见它,今天嘛———”刘老师有点夸张地向窗外的天空望去,“哈,看见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孩子们一起高声回答:“太阳!”“太阳好吗?”“好!”多数学生大声说。“不好!”一个同学小小声声地说。这种回答可不能忽略。刘老师亲切地说:“这…  相似文献   

18.
雨季     
雨浙浙沥沥挥洒着连绵的忧郁残红褪尽破蕊的沧桑枝头一跃换作“天上人间”的叹息思绪也在闰闰烟雨中抖落凝结成暮雨潇潇的气息婉转成梧桐树下丝丝的涟漪弦音空泛惊不醒雨疏风骤的梦吃冷月有声清晰成窗前涂涂的诗意宁静中生命随风荡漾淡泊成一季悠远的雨业雨季@万丰!333000$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中学高二(1)班~~  相似文献   

19.
Z轨迹     
此刻,我只是静静地注视着树下的那棵草,它随着风在不停地变化着自己的形态。它的头向下低垂着,身体分明就是一个“Z”。我仍然静静地盯着这个“Z”。我诧异于我的异想。而那棵草似乎也渐渐地幻化着自己。真真切切地,它终于成了一个“Z”。我抬起了头,目光落在了那草后的树上,但是它此时也幻化成了“Z”。我终于无可奈何地寄望于蓝天,偷偷地,我瞥见了我最爱的蓝天,而我却又再次被无助击倒了,那片天竟也被云彩绘成了满目的“Z”。一时间,在我的世界里,所有的一切都被深深地烙上了“Z”。终于,我昏倒了——在令人眼花缭乱的“Z…  相似文献   

20.
<正>“熬”,是在不确定前路时,去找到自己的节奏;是仰望着渺茫的未来,还能信念坚定地向前。这里,我们聚焦那些将探索作为人生态度,不停止寻找自我的年轻人:残酷现实面前,拥有无尽勇气追求热爱的人;探索新的可能,把日子过出不一样精彩的人;在选定的道路上深耕自己,找到内心平静的人;面对挫败,不断发力重新出发的人……他们都在“熬”里体会着人生百味,在“熬”里把生活变得有滋有味,在“熬”里蜕变成了真正的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