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科学课不断改革过程中,在听公开课的时候都能欣喜地看到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亲身经历了一个又一个探究实验,课堂气氛活跃.但是慢慢地发现我们的常态课课堂就出现了这样的倾向:因为老师对教材的不理解,对学生前概念的不了解、对实验材料准备不到位,而使科学课出现了活动的形势化,课堂探究也仅仅留于表面,有时甚至会出现明显的科学错误.  相似文献   

2.
准备实验材料的过程也是一个科学探究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材料的准备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己准备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是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体现。所以我们应该把让学生自己准备出有结构的研究材料作为科学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来抓。  相似文献   

3.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是《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要实现这一理念,科学教师必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课堂面貌,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能够积极地、自主地开展探究活动,真正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验过程,要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使他们学会参与、学会探究,并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做到活学活用,真正学会学习。  相似文献   

4.
化学实验是探究性学习的重要环节,严密和完善的实验逻辑推理过程是学生理解并记忆概念的关键。九年级化学上册(山东教育出版社《)性质活泼的氧气》一节中,有关催化剂概念的探究实验是这样编排的:取A、B、C三支试管,分别加入3ml ̄5ml过氧化氢溶液,完成下列实验:1.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A试管的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火星不变或熄灭)。2.在B试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3.在C试管中加入几块沸石(或瓷片),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口,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比较上述三种…  相似文献   

5.
本文涉及小学《自然》教材中有关地层的形成的演示实验,作者在和学生进行了反复实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现象和教材的矛盾,认为教材中存在“疏漏和不足”。尽管本文中学生的一些说法不还缺乏科学性(如“砂子和黏土使这杯水的浮力增大了”),但他们不迷信权威的怀疑精神、勇于探究的精神却是值得张扬的。但本刊为了慎重起见,特地就这一问题向教材编写组请教,有关专家答复如下:“根据重力沉降的原理,密度大先沉下去,关键还要看是什么石头和砂子。也有人提出过这个问题,我们自己也亲自做过这个实验,一般来说石头在下面,石头中间的夹缝和上面是砂子。”根据专家的意见,并经深入研究教材,我们也许可以这样认为:本演示实验的重点并不在于小石子和砂子哪个先沉降到底,而在于不同的物体沉降后会发生分现象,这即可说明地层形成的原因;而如果要讨论二者到底哪个先沉降到底的问题,密度则是一个首先要考虑的因素,本文作者使用的实验材料中砂子的密度应该比石子的密度大。相信很多老师在教学中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们现将此文刊出,一则鼓励老师们面对科学问题时的质疑精神和探究精神,二则以期引起老师们更多、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  相似文献   

6.
蔡海军 《湖南教育》2004,(15):18-19
一堂科学课的开头开得好,就能先声夺人,使学生形成渴望、追求的心理状态,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特定的教学氛围之中。成功的导入除了能引起注意、激发动机,还具有启迪思维、承上启下的作用。怎样做到成功导入呢?下面介绍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六五三”策略。其中。“六”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六字要诀”,“五”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五字忌讳”,“三”代表小学科学课堂导入的“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7.
《考试周刊》2016,(65):167-168
本文以科学探究教学的概念转变作为出发点,针对目前教学过程中探究学习与概念教学的实际状况展开实证分析,探讨当中涉及的诸多问题,并且给出科学探究教学过程中,推动学生转变概念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8.
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有笑声,这是我所追求的课堂气氛。幽默的教师,学生最喜欢。请欣赏我们欢乐海洋里的点点浪花……蚊群来了烈日炎炎的下午,实验室成了大烤箱,室内温度35℃。鄙人满头大汗,正在指点江山、激扬文字之时,某个角落  相似文献   

9.
小学科学中有许多有趣的科学探究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求证的能力。要想做好科学教学,教师应努力培养学生探究求证问题的能力,激励学生勇于求证问题的真相,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活动,提高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对科学这门课更加感兴趣。  相似文献   

10.
我校的女生大多乖巧听话,成绩优异,受到老师们“偏爱”。然而,上科学课时她们的表现却往往不如男生。科学课强调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可是部分女生做实验时显得胆怯,思考间题也慢一拍。于是,我从心理效应入手进行以下尝试。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名科学课的老师,教学中就应该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为学生的质疑、问难创设优良的环境。教师诱导和鼓励,学生的脑和口会被“开发”出来,各种各样的“奇思妙想”会无拘无束地提出来。有时,还会提出一些很有思考价值和研究价值的问题。面对学生的质疑  相似文献   

12.
刘愈 《阳光搜索》2014,(1):24-26
有幸聆听了苏州唐锦华老师的一堂示范课——《认识触觉》,让我领略了唐老师的风采。综观整堂课,没有热热闹闹、虚假繁华的教学场面,没有空洞的讲解,没有公开课所必须用的课件,却让与会师生真切地感受到科学课的魅力,它不复杂、不枯燥、不乏味。其中感触最深的是唐老师在整堂课中几个教学细节的处理,看似平常却有色,于真实处见功夫,于平淡处见内涵,让人回味无穷。  相似文献   

13.
如果问起小学生最喜欢上的课,科学绝课绝对可以评为前三甲,可是一旦科学老师真正进入课堂上课的时候,却会发现学生没有想象中那么井然有序地进行科学探究,甚至与我们想象中的"小科学家"、"小探索者"大相径庭,取而代之的是哄吵、无序的课堂,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复原科学课的本味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三年级抓起,让学生逐步熟悉科学课上课流程,加强课堂  相似文献   

14.
现在,“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这一基本理念,已成为广大小学科学教师的共识。在小学科学课堂里,要通过营造问题情境,组织有结构的材料,让小学生经历有科学内涵与教育内涵的科学探究活动。  相似文献   

15.
在同课异构活动中,我们往往能够通过不同教师对同一内容不同解构,发现教师在科学课堂中的不同的价值追求。前不久,两位老师执教同题课《把固体放到水里》,观察两位老师的课堂,对比两位老师的设计,我们能够得到一些引领孩童在科学探究过程中体悟科学本质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那些稍纵即逝的细节都有着生成的规律和必然,它们看似不起眼,但往往正是这些易被忽视的细节却包容着智慧的火种.成为思维的创新点;在科学研究上,一个“微不足道”的细节.往往预示着一个重大的发现。在科学教学中,一个细微的小节往往会成就一次动人的履历,萌发一颗智慧的种子。  相似文献   

17.
肖炳杰 《时代教育》2009,(11):224-224
有效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每个一线科学教师重点研究和讨论的话题。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合作学习的成员、提供教学条件的服务者。  相似文献   

18.
有道是“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中如何准确把握相关细节、恰如其分地处理教学细节,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之一。下面笔者就小学科学课“课堂细节”的把握谈一些肤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20.
琚淑娟 《考试周刊》2015,(11):175-176
有效的课堂教学已经成为每个一线科学教师重点研究和讨论的话题。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合作学习中的成员、提供教学条件的服务者。在科学课上,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关注学生科学前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