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荣贵 《考试周刊》2010,(24):67-6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在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2.
胡三立 《小学生》2010,(8):49-5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3.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  相似文献   

4.
邓萍 《新疆教育》2013,(15):104-104
语文课标中阶段目标要求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文字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小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美呢?  相似文献   

5.
李彦丽 《海南教育》2014,(24):27-28
语文课堂中绚丽多姿的语言品读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学生通过品读语言文字,进入丰富的语言想象中,激发入情入境的情感体验,再潜移默化影响、渗透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品读将使语文课魅力飞扬,而作文也能在在品读后写意飞扬。《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应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在阅读时“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的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  相似文献   

7.
在近年来,全国上下都进行了深度的课程改革,重新修订了大纲,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目标的实施必须要以“品读语言文字”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歆发它真正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相似文献   

8.
谢萍 《宁夏教育》2010,(5):56-5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必须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文本时要“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的教学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让学生感受语言的强大表现力,让语文课散发魅力。  相似文献   

10.
叶圣陶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语文教育的"一代宗师"。他曾在《认识国文教学》中说:"阅读和写作两项是生活上必要的智能;……就读的方面说,若不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咏、体味,哪里会‘真知’读?哪里会‘真能’读?"《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目标的实施须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在教学实践中,我尝试引导学生去研读教材,品读文本,从字里行间中体味语言的无穷魅力,使语文课返璞归真,充满浓浓书香。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相似文献   

13.
语文是由语言文字组成的充满生命活力的课程。然而,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统一思路、统一学法、统一思想感情的弊端,压抑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难以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领悟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的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通过自主阅读提高语言感知能力,开拓思维,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成为语文教学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1前言 通过阅读课文,中华文明几千年的积淀,都可以尽揽于胸,可以和古老的文字的演变一同呼吸,可以和中外许许多多的智者作心灵的交流,可以在培育种子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汗水幻化出来的彩虹。语文课程标准也要求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目标的实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15.
课标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但是,在当前一些课堂中,还普遍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品读简单化,缺乏整体性,目的性不强,教师指导不到位.采用的形式不恰当。针对种种问题,我在阅读教学实践中对阅读教学法中的品读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了“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17.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做了明确的说明,将语言文字的运用提到了一个核心的地位。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凭借文本语言,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学习一篇课文仅仅关注其“写了什么”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语言、方法和形式来准确表达真情实感的,即对语言形式的把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8.
正儿童诗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充满儿童情趣和想像,又不失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文体形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中提出阅读时要"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儿童诗的语言正是"优美的""富有魅力的",只有细细品味,才能感受语言文字的强大表现力,读出儿童诗的意境和情趣,领悟作品要表达的情感和道理。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一课儿童叙事诗《礼物》,讲了去年、今年,亲人们送"我"种子、小鸡、手表、《少儿百科全书》等礼物,寄托了亲人对"我"的关爱和期盼。整首诗语言朴素,通俗易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品味呢?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可以看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应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语用价值,是文本的核心价值.学语言,用语言,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从语言文字入手,把握文本内容,体会情感而“得意”,更要关注语言形式、表达方法而“得言”.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样挖掘文本的语用价值,帮助学生学习运用语言文字呢?  相似文献   

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读”对于学习语文来说是多么重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等.这一切都需要以品读为核心,这样才能让语文课散发真正的魅力.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朗读训练,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