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学数学解题习惯的培养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一本书,名叫<我+数学=聪明>,显然,这里的等式不可以从纯数学意义上去理解,即不是把学生与数学简单合并就会实现让学生聪明的目的.学生聪明与否的决定因素无外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2.
在数学教学中,常听老师说,"某学生脑筋多好,多聪明,但就是不好好学"。当然还有一类,"某学生就没有数学细胞,天生就没有思维"。这样的结果就是;聪明而不学的,所谓没数学头脑的,数学成绩都很差。众所周知的《伤仲永》中的仲永,就是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小时侯能"指物作诗",但由于后天不努力学习,最终"泯然众人"。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取决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而且要积极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所谓智力因素,就是指人们在直接参与认知过程中的心理因素,它包括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非智力因素包括兴趣、情感、意志、性格和态度等因素,它对认识过程起着定向、维持、强化作用,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是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智力因素是解决学生"能不能学"的问题,而非智力因素是解决"能不能好"的问题。无数事实证明:一个人的学习成功与否,智力因素不是唯一的关键,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很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只有调动起非智力因素,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下面,我谈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高级体验。教育部于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数学教育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是一种对智力因素有显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4.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会发现,不少学生数学成绩不好,但这些学生又并非都是智力低下。究其原因往往是由于教师只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智力因素,而忽视了另一方面——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与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则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育中有意识地发展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使之与智力因素同步发展,互相促进,才能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不少人认为,学生要搞好学习,首先要有一个聪明的头脑,智商比较高。这种说法不完全对。因为良好的智力因素,虽然是搞好学习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最重要的条件。最重要的条件是什么呢?是非  相似文献   

6.
学生系统可分为两个子系统:智力因素系统和非智力因素系统。智力因素系统的结构又包括两个要素:认知结构与能力结构。 1.智力因素系统的认识结构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认为:认知结构是“一个人的观念的全部内容和组织”。在这里,我们讨论的是小学数学教学问题,所以,我们所关心的仅仅是小学生对数学的认知结构。  相似文献   

7.
智力因素的发展与非智力因素有关。导致学生两极分化的主要原因是非智力因素 ,而不是智力因素。数学教学中必须重视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的教师只重视学生心理发展的一个方面——智力因素,而忽视另一个方面——非智力因素,造成非智力因素不良的结果,进而影响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可以促进智力因素的发展,而不良的非智力因素则制约着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要实现小学数学的教学目的,培养教学能力,我们应重视兴趣、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笔者在这谈一下自己的粗浅认识.一、激发求知欲,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是一个人力求接触和认识某种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人有了某种兴趣,就会对该事物或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并坚持不懈地去获得有关的知识、技能.但是人的兴趣并不是出生就有的,它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教师就必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相似文献   

9.
自信心作为一种人格品质是非智力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激发人的意志力、充分发挥人的智力因素从而取得人生成功有很大的影响.使学生缺乏数学学习的自信心的原因主要为数学的教学内容、学生的数学基础与数学学习的方法,关于培养学生自信心的认识:自主学习,主体参与,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等.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通过对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208名初二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的测查,探讨了少数民族学生非智力因素与数学成绩的关系。测查结果发现:(1)少数民族初二学生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数学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密切相关,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非智力因素对数学成绩的影响大于智力因素;(2)非智力因素各组成因素对数学成绩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认识兴趣的影响最大,其次是成就动机,再次是注意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姚张华 《教育》2013,(2):50-51
随着教学的推进学生成绩差距会逐渐拉大,一些原本比较聪明的学生成为了学困生。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有别。从“学”的方面看,。是学习习惯不好,依赖性较大:二是学习兴趣不浓,学习目的性不明;三是学习方法不对,死记硬背套路多。从“教”的方面看,一是教育思想问题,忽视了数学教学中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二是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方法脱离学生认知实际,教学只重知识的结论,忽视结论产生的过程。由此可见,学生成绩差的丰要矛盾在于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未能得到和谐统一。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重视知识的传授、能力的训『练等智力因素的培养,同时应重视对学生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和《学科单元形成性评估题》中,均有一些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扩展学生视野、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能力、培养学生数学素养为目的的分层题,我们俗称"聪明题"。其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深受师生的重视,这些让人"痛并快乐着"的聪明题,蕴含着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的资源,其中整体思考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非智力因素起决定作用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水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有决定性的影响.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智力因素的培养,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正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如何才能更加有效地进行数学教学,是每个数学教师都在思考的问题。要克服学习数学的困难,不仅需要智力因素,还需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顽强的学习毅力等非智力因素。实践证明,一个智力因素较高,非智力因素较低的学生,很难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离开非智力因素来谈开发学生的智力因素,  相似文献   

15.
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因素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般来说,学生的智力因素普遍差别不大,而主要表现在非智力因素的差异上.因而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兴趣、动机等是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数学是一种文化,数学文化的特点是富有逻辑  相似文献   

16.
学习习惯是否良好是学生学业成败的关键。学业上取得成功,就个人而言,主要有两个因素:一是智力因素,即天赋,聪明程度,这就是人的智商:二是非智力因素,主要指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气质、性格等,这就是情商,亦即后天的努力程度。研究证明,98%的人智商都差不多,一个人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勤奋刻苦,顽强拼搏,持之以恒,就会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  相似文献   

17.
教学实践证明,数学课的学习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果说,智力因素是学生的硬件,是操作系统,那么,非智力因素则是学生的软件,是动力系统。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对其学习具有始动、定向引导、维持和强化作用。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使学生更积极、更主动地投身到数学学习中去。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所谓非智力因素,就是指智力因素之外影响人的智力活动的一切心理因素,它主要包括个性特点及兴趣、动机、情  相似文献   

18.
刘君宏 《辅导员》2009,(1):25-27
你知道吗?科学家们调查得出: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学习的好坏20%与智力因素相关,80%与非智力因素相关,而在信心、意志、习惯、兴趣、性格等主要非智力因素中,习惯又占有重要位置。而3~12岁是人形成良好行为的关键期。要想学好数学,你就必须在这个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数学教育比较重视数学对发展学生的智力的作用,而忽视着数学学习和非智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实际上,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一样,在数学学习中起着重大作用。所以,现代数学教育不但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还要十分重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相似文献   

20.
美国哈佛大学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人一生中的成就只有20%归诸于个人的智力因素,而80%则受到人的非智力因素的影响.这就是说:非智力因素对人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非智力因素对学生成长的影响作用更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中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对提高我们的数学教学质量有非常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