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国是方志体例的大变革时期。民国《汝城县志》是在内政部颁布《修志事例概要》并通咨各县搜集新旧志书的背景下纂修而成的。其体例和内容上既有因袭,也有裁汰;既有调整,亦有增益。该志虽算不上佳志,但对于我们考察民国方志编纂和方志学都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探讨该志纂修背景、纂修者及体例内容等方面,可以从个案管窥民国30年代初期的修志面貌。  相似文献   

2.
关于两《唐书·食货志》的评价 ,自古学者多有分歧 ,有的认为《新志》优于《旧志》,有的则认为《旧志》优于《新志》,本文通过对新、旧二《志》编纂方法与原则、结构、份量的比较 ,论述了两《唐书·食货志》各自的优缺点及史料价值 ,认为《旧志》与《新志》互有短长 ,各有千秋 ,我们对其应择善而从 ,不可偏信。  相似文献   

3.
(嘉庆)《无为州志》是安徽无为县现存旧志中内容最为详实、编纂体例最为严谨的一部志书,该志并非简单沿袭前志,而是在参考各类资料并对其进行考证、甄别的基础上精心编纂而成,具有较高的编修质量;该书具有特殊的文献辑佚及校勘价值,为我们研究古代长江沿岸军事和水利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并保留了无为县多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深入研究无为县的社会历史发展、整理无为县旧志提供了宝贵线索,同时,该志还为我们做考证工作提供了一种普遍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4.
《龙华志》民国曹永安钞本是研究上海龙华寺史和上海佛教史的重要材料,《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之十五《上海寺庙旧志八种》中的整理本为读者提供了不少方便,但在校勘、标点、整理体例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今各为校正。  相似文献   

5.
吴汝纶是晚期桐城古文派的代表人物 ,他以“字字有本 ,篇篇成文”为原则修成的《深州风土记》 ,与旧志体例有所不同。该志“人谱”“金石”等篇中的史学研究方法 ,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且“人谱”为吴汝纶首创。《深州风土记》为清末名志 ,这一事实批驳了章学诚“文人不可与修志”的偏见。它对直隶及后来河北的不少名志起到了示范作用 ,其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6.
亳州旧志中收录了许多有关当地的历代碑刻文献,这些碑刻文字详细记载了当地的古迹、教育、河渠及历史人物等内容,价值之高,不言而喻。有些碑刻已不存在,依这些旧志才得以保存下来。有必要对这些碑刻文献进行梳理,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提供文献支撑。  相似文献   

7.
(光绪)《庐江县志》是安徽省庐江县现存旧志中内容较为详实、编纂体例比较严谨的一部志书,该志在清同治旧志未完成的情况下,在参考各类资料并对其进行考证、甄别的基础上精心编纂而成,具有较高的编修质量;该书具有特殊的文献辑佚及校勘价值,为我们了解清光绪时期庐江山川、名胜、建置、职官、赋税、物产、风俗、人物、艺文提供了重要的文献资料,为深入研究庐江县的社会历史发展、整理庐江县旧志提供了宝贵线索。同时,该志还为历史研究者做考证工作提供了一种普遍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8.
吴汝纶是晚期桐城古派的代表人物,他以“字字有本,篇篇成”为原则修成的《深州风土记》,与旧志体例有所不同。该志“人谱”“金石”等篇中的史学研究方法,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且“人谱”为吴汝纶首创。《深州风土记》为甭末名志,这一事实批驳了单学诚“人不可与修志”的偏见。它对直隶及后来河北的不少名志起了示范作用,其影响是很大的。  相似文献   

9.
康熙《武定府志》校注后记时当盛世,文运丕兴,楚雄州重新整理校注地方旧志,实乃弘扬地方文化事业、促进民族文化发展之大举。受州政协杨成彪主席之命,我们承担了康熙《武定府志》的点校与注释工作。参加旧志的点校,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作件微薄的小事,欣喜之情自不待言。然因学识浅陋,学力欠深,常怀惴惴之感,深恐疏漏繁多,舛误常出,贻笑方家,有负信任和托付,亦遗笑柄于来世。在点校工作的初期阶段,因无其他藏本,乃以楚雄州志办提供的增刻本作底本进行点校。然因刻本印刷质量较差,许多内容模糊难辨,脱漏现象较为普遍,有的内容残缺大半,甚至有的…  相似文献   

10.
炎陵旧志先后有<炎陵述古>、<炎陵初志>、道光八年<炎陵志>和道光十八年<炎陵志>四种,文章对其纂修沿革及作者姓氏等作了初步考述.  相似文献   

11.
地方志编修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新中国两轮方志编修继承了两千年来方志的记、志、传、图照、表、录的体裁,在框架结构上沿用了纲目体和平列体,将旧有的"三宝体"改编为"新三宝体",拓展了志书自注的形式和功能,横排竖写、越境不书等旧志的优良传统也被新志奉为编修的基本原则。新修方志克服了旧志中偏重人文、各部类内容比例失调、有褒无贬等弊端,各部类内容比例趋于相对平衡,记载人物有褒有贬,善恶并书。新志编修在体裁、结构、内容、编纂手法等方面相对旧志也有不少创新。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些假象创新、盲目创新和否定式创新的现象,对此必须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2.
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和方志学家,被梁启超誉我国方志学的奠基人。章学诚对方志的性质、内容、体例、材料收集、修志机构的设立、修志组织者与修志者之间的关系与职责分工等方面阐发了前人未及之论,使方志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方志学存立于世。章学诚在方志学方面既有理论的创新,又有实践成果,他主修或参修了十多部省、州、县志的编撰工作,提出了"志乃史体"、"志立三书"、议立"志科"主张,为我国方志学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明代两京官署志众多,是古代史学史上显著的现象,其体例既有对前代官署志体例的袭用与改进,如在史志体中引入传记与图式,在笔记体中杂用传记与编年;又有新创,如黄佐的《南廱志》,仿《史记》体例,分为事纪、职官表、六考与列传四部分,首用纪传体.后“事纪”被代之以“圣训”为代表的皇帝敕谕,诏命等内容,其它三部分实质不变,演进为训传体,契合了官署志的内容特点,最具史学创新价值.两京官署志不乏续修之举,续志又多能对旧志体例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4.
(三)集众"书"之长的后汉书后汉书九十卷,宋范晔撰.范书仅有纪传而无表志;志卅卷系取诸晋司马彪续汉书.彪书八十卷,隋志著录.唐书亦同.宋志只载刘昭补注后汉志三十卷,彪书不见著录,是书早已失传,而仅存志,观刘昭自序云:"乃借旧志,注以补之,分为三十卷,以合范史."从知范史与司马志之合并,当自昭始;而此志之单行本,大约在六朝隋唐已通行,取而合之,实始于刘.宋真宗乾兴元年,孙奭始奏请合刻;自是以后,雕刻后汉书者,都奉以为式.有关后汉著述,在范前者,据隋唐志著录,自刘珍东观汉记、谢承后汉书以下,不下数十家,除袁宏后汉纪尚存外,余均亡失.惟范晔作后汉书时,各书尚多存在;范乃进退各家,删为后汉书,以为一家之作.范书成而诸家  相似文献   

15.
近百年来,山西旧志整理成果丰硕,一方面大批旧志通过影印、标点、注释等形式得以出版;另一方面与之相关的目录、提要、辑佚等研究也随之展开且成就卓然。近二十年来,随着古籍数字化工程的深入推广,绝大部分山西旧志已实现数字化并被收入各大方志数据库,这为方志文献的保存和利用带来了便利。从方志整理所涉及的编制简目、撰写提要、编制索引、影印点校、辑佚、资料汇编、方志数字化七个方面,对山西旧志的海内外整理及收录情况进行全面梳理,择其要者展开论述,回顾了近百年来山西旧志文献的整理历程。  相似文献   

16.
黄宗羲一生与地方志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文第一部分考评了黄宗羲的修志活动与志类著述;第二部分对黄氏方志理论作了发掘,认为黄宗羲提出的“志与史例”、“公志乃台阁之文”、“纂志者见其考索”、“五累”、“纪传得实”等一系列观点,在理论上有独到的建树,堪称章学诚创立方志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17.
清末所编新疆各地乡土志是极为重要的边疆旧志.《新疆乡土志稿》(新疆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即汇集存世的44种新疆各地乡土志,但此标点整理本在断句方面存在严重失读.从新疆史地、典章文化、古汉语解读以及校勘审读等四个方面,举例说明其断句失误,予以辨析纠正.  相似文献   

18.
《王兰卿》是明中期著名曲家康海创作的一部杂剧。一直以来,研究者对此剧的关注不多,且多以节义剧视之。《王兰卿》杂剧是根据明中期陕西盩厔王兰卿的真实事迹创作而成,其创作时间当在嘉靖元年至嘉靖八年五月间。康海一生志节凛然,去官后以史官自命、淑世之志不减。杂剧《王兰卿》的创作缘起当是康海为王兰卿的事迹所激,并因王氏得不到官府的"旌表"而不平,故而作剧演之,助其不朽。  相似文献   

19.
炎陵旧志先后有《炎陵述古》、《炎陵初志》、道光八年《炎陵志》和道光十八年《炎陵志》四种,文章对其纂修沿革及作者姓氏等作了初步考述。  相似文献   

20.
清代武当山的地位不复明代之盛,武当道教也渐趋衰微,但武当山志的编修并未中辍,仍然保持着优良的修志传统。文章运用文献学方法,全面考察了清初四部山志的成因和特点,指出武当山志的编修,不仅没有受到道教衰微的影响,而且还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潮,从而突显出武当山修志事业的连续性和山志文化内在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