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我们的作文教学仍然坚持“以文为本”,将“现代人”压抑在“过去人”的阴影之下。将作文形式凌驾于作文内容之上,造成了学生写作心理上的依附与盲从。从而扼系了学生的创造个性和创新能力,使作文这种既可“自娱”,又可“娱人”的精神性实践活动,戴上了僵化的教条主义镣铐。作文教学无异于作茧自缚,缘木求鱼。学生的作文大抵是胡编乱套,千山一形,万水一色。缺乏鲜明个性。张文德曾痛心疾首地坦言:  相似文献   

2.
“为功名”的明清八股教学有一套较为完整的教学结构与训练程序。它更注重章的形式规范。是一种典型的模式程序教学。这种模式程序教学有利有弊:利在学生有法可依。便于掌握体形式特征。能较快地入格、合格。写出符合体规范的章;弊在只要求合格。不允许出格。这就产生了定法为的程序化弊端。限制了学生思维与表现的自由。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这种只注重“工具性”的写作教学思想必然被历史的发展所淘汰。“为实用”的写作教学思想发端于五四新化运动。虽经几代专家、学近百年的探讨实践。就工具性这一点时至今日仍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完整的、成体系的写作教学理论。因而大多数老师作教学不是大撒手放任学生自流。就是脱膏实际的写作技巧指导。现状实令人堪忧。《新作》首倡“个性化”作以来。众多师生眼睛一亮。倾情参与。同时也引来许多专家、学关注的目光。纷纷投稿、各抒己见.就作教学展开全方位的讨论。“人性”与“工具性”无疑是当今写作教学的一个热点。二的高度统一也应是大家的共识。这一点正是《新作》“个性化”的理念。基于上述理念。本刊继2003年第十期编发了赵世金老师的《让迷途的作教学回归》一之后。今又缩发万胜锋、由忠义两位老师的《作教学的核心应该是人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一。究竟作教学的“人性”与“工具性”如何高度统一。希望广大关心作教学的专家、学、一线老师以此为焦点。百家争鸣。共同构建当代中学作教学的理论大厦。推动新时期作教学健康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3.
俗语说“人如其文”,每篇习作都能反映出学生不同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是非观和情感因素等,换言之是作文能看出学生的性格特征。因此在讲评作文时,就不要单纯地就文章的内容、写法简单地客观地评速,更应该关注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高尚情操的陶冶  相似文献   

4.
作文在语文学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否搞好作文教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成败。因此,要想指导好学生作文,教学中就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增强学生作文的信心。当前,作文的形式已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从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发展演变出一种新的作文命题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就是说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首先要求他们要有健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情操。因为一个人在做人方面的缺陷会影响他一辈子。且仔细审视古人的“道菲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载道”之说,发现这些观点很符合当今社会的要求。所以语文教学就很自然地起着“传道”的重要作用,而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道德人格,所以在作文教学中应时记得倾注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6.
许多语文教师总以为,作文教学只要加强对学生观察、阅读、思维、想象、表达等能力的培养,教授给学生一些写作知识和方法,学生的作文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因而在教学中,往往忽视对学生作文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培养,也导致我们的作文教学,常陷入一种困境.教师为教学付出了很大努力,学生为作文花费了不少时间,可学生一到作文仍感到无话可写,丝毫提不起作文的兴趣.因此,加强对非智力因素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我们进一步推进作文教学改革、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最重要的前提.  相似文献   

7.
8.
要让中学生写出思想丰富、情趣高雅、质优美的章,我们在作教学中就要做到“三性”:  相似文献   

9.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意思是说写文章的人先有了感情的萌动,才会有文章的形成;“情者文之经”,意思是说文章要贯穿真情,以情感为“经线”联成。纵观中外文学史,凡是最能打动人心的文章往往是真情洋溢的文章。没有了真情,就没有创作的原动力;没有了真情,再精彩的人、事、景也难以成文。这是因为情感是人这一生命体的重要特征,人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是以情感作为中介的,都需要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阐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内涵,然后从把握住中学语文学科属性,了解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以生为本,把学生的思想培育作为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关注教材中的人文精神内容,合理运用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精心设计教学环节,重视以情动人四方面论述了中学语文教学中人文性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
12.
作文教学过程除了传授知识和写作技巧之外,还是不断帮助学生加深对社会、人生和大自然的认识、理解、思考的过程;同时又是不断培养学生审美感悟能力,用美的情操去陶冶学生,完善学生人格,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现代美术课程应是一种人文课程,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训练的集中体现。从人文精神的内涵谈起,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学生情感体验,提高审美情趣;认知美术与文化的关系,整合美术与其他学科,使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在艺术修养、审美素质等方面,阐述了培养人文精神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人本主义学习论者认为:人的潜能、个性和价值是高于一切的。人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教育的功能就是要帮助人达到他能达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如今,呼唤"以人为本",尊重"个体价值",主张"相互关爱",追求"和谐美好",提高"自身素质",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这就是如今人们所渴望的"人文精神"的回归,是社会进步的标志。而语文课程标准也把人文性定位为了语文学科的基本性质,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已成为当今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那么,目前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渗透的情况怎样呢?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呢?如何让初中语文的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人文精神呢?这是摆在所有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就对此进行了具体论述,希望给广大教师以警示与启发。  相似文献   

16.
语是人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工具性和人性是统一的,而“写作是运用语言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新课标里对作教学的人性作了明确阐述。这就要求我们在作教学中,关注学生发展,注重人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17.
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人文性的缺失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缺少人文精神的渗透,语文教学不幸沦为了应试制度的工具,学生从中得不到应有的精神熏陶与审美体验。为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重视教学质量,要想方设法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来获得完美的人格与高尚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课本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其实词语中就包含丰富的人文性,在教学中,除了在词语人文性挖掘上下功夫,还要在渗透上下功夫,将教学任务有意识地,有计划地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去,并将其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9.
董健健 《学语文》2004,(3):4-54
作文是心灵的写照,是认识的再现,是感情的流露。有什么样的认识和感情,就有什么样的文章。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文是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文如其人,作文与做人相一致。作文与育人相统一,在作文的过程中育人,在育人的过程中作文,这便是作文与育人的辨证法。  相似文献   

20.
在作教学中,因追逐应试的“模式”和“套路”,忽略了学生人格中最为重要而又美好的因素。诸如体恤、亲和、仁慈、同情、怜悯、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人色彩的内涵,抑制了他们情感中鲜活的、明敏的、个性的追求。在应试作教学的影响下。语老师给学生作写评语通常是“句子通顿,结构完整,主题明确,段落清晰”,要么反之:“句子欠通顺,条理不清晰,结构松散,主题未突出。”学生对这千篇一律得如同法官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