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艾丰经济报道的特色,因为他总是在进行着新的探索和尝试。然而,认真体味艾丰的作品就会发现,他的新闻报道观念决定着其经济报道变化的走向,或者说,这些新闻观念正是他报道不断创新和变化背后的动因。本文透过艾丰的经济报道作品对其经济报道观念试作粗浅分析,以供新闻界同行借鉴。科学理性:渗透于艾丰报道中的内在追求艾丰堪称学者型记者。这不仅在于他有《新闻采访方法论》《新闻写作方法论》《新闻报道与写作》(译著)《思考的笔》《沦海、桑田、乐园》(中介论)等近10部新闻学、经济学和哲学方面的著作,而且…  相似文献   

2.
辛华  梁瑜虹 《传媒》2003,(4):18-19
艾丰是中国首批高级记者,首届“范长江新闻奖”、首届“吴玉章奖金”、“全国质量工作卓越领导者”奖章获得者,历任人民日报社编委、经济部主任,经济日报社总编辑等职务。40多年来,他一直作为编辑、记者活跃在中国新闻工作的第一线,写过大量有影响的新闻报道。主要作品收进他的新闻作品集《思考的笔》和《经济述评自析集》。近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传媒界感兴趣的诸多问题采访了艾丰先生,其中他对传媒人成才的一些看法,使我们得到了一种理性的思索。  相似文献   

3.
在新闻改革的探索中,涌现出了一批洋溢着时代气息的新闻报道,这些报道力图开拓创新,从不同的角度真实而又生动地记录中国历史上这一段进程。科技日报记者常征也进行了这样可喜的尝试。今年一二月份,科技日报发表了他的连续报道《顾惠东效应》。在这次报道中,作者力求从政治、经济、社会问题的结合部入手,挖掘出改革中的人们变化着的心态,使枯燥的经济问题变成了有血有肉的生活。该文发表后,人民日报予以转载并配发了评论。人民日报经济部主任艾丰还特意就此给科技日报记者部主任郭梅尼写了一封信。现将艾丰同志的信及作者的体会一并发表,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提起范长江,人们就会想起《中国的西北角》《塞上行》里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一提起穆青,他笔下那十个鲜活的共产党员的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然而,对于名记者艾丰,我们却很难以哪一个作品、哪一个人物来指代他的新闻成就;这是因为他的新闻作品取胜于一种独特的风格,或者也不能仅仅称为风格,很多人认为,艾丰的作品实际上体现出新闻界的一种发展趋向。被称为学者型记者的艾丰,新闻采访写作均体现出思考和研究的特色。在《首届范长江新闻奖文集》里,艾丰曾写了一篇感想《做思考的笔》,笔者以为,这篇文章正道出了艾丰新闻作品的成…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五大以后我国经济新闻的报道方式发生了变化,经济新闻报道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态势,几乎任何一项新闻都可以成为经济新闻,经济增长影响着税收政策,而税收政策又影响着薪金或工资。国际间的关税同盟影响着海关税率,而海关税率又依次影响进D贸易、价格和就业。经济新闻的范围同经济本身一样广泛。这丰富而多变的现实生活对经济新闻的报道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沿用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报道方式已远远落后于新的形势。其原因在于过去的经济新闻是在只顾政治需要的观念指导下,新闻报道对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没有参考价值.对政治也难…  相似文献   

6.
艾丰近年来在我国新闻界被广泛注意,可以说,他在新闻理论与实践上的闪光点,就是哲学思辩。哲学,是研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一般规律的科学。艾丰正是以哲学的思辩在新闻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他以唯物主义辩证法去分析和解决新闻采访这一社会活动中的各种矛盾,在他所报道的人和事物中加进了深深的思辩而使报道的主题及思想意义凝聚、升华。他的这种哲学思辩在《新闻采访方法论》和《思考的笔》两本代表作中作了比较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7.
民生新闻,挖掘普通人身上不普通的东西,反映我们的时代,拓展了新闻报道的新领域。在传统的新闻实践中,普通人的生活很难成为新闻报道的题材,这种置广大的人民群众之痛痒于不顾的新闻状态,被当作新闻方针严格地执行着。1993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打出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口号,给观众带来了完全不同的新闻报道观念、视角和表现手法,开辟了新闻报道平民化尤其是电视新闻报道平民化的先河。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的逐步建立,新闻深度报道被我国各种新闻媒体竞相采用,频频亮相,吸引了不同层次的广泛的受众,也为新闻媒体增添了不少亮色。深度报道正在新闻宣传中崭露头角,成为异军突起的一种报道形式。深度报道的丰富内涵关于深度报道的论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认为:报道某一个很具体的  相似文献   

9.
苏南 《新闻世界》2010,(10):11-11
新闻界的老前辈艾丰,他写的《新闻写作方法论》,在业界可谓大名鼎鼎,相信许多新闻从业者都读过这本书,科班出身的编辑记者们,对这本书更是耳熟能详。  相似文献   

10.
关于新闻学,艾丰有两部专著,一本是《新闻采访方法论》,这本书出版的时间比较早,影响也比较大;一本是《新闻写作方法论》,是前年出版的,是讲新闻写作的。艾丰的新闻作品有个性,他甚至刻意追求每一篇重头作品都不失自己的风格,力求形式或内容有新的突破。曾看到过一些文章,称他是学者型记者。所谓学者型,是说他比较注重对问题的理性研究与逻辑判断;所谓学者型记者,是说他的这种研究的选题用的是记者的眼光,他对研究成果的表述用的是新闻的形式。  相似文献   

11.
今年四月,全国新闻学会联合会在郑州召开第一次学术年会,人民日报记者艾丰同志出席了会议并提交了学术论文《关于多侧面报道的思考》。四月二十四日,艾丰同志又应我省新闻学会和省记协的邀清,讲了“在工作中考虑的几个问题”。其中之一仍然是多侧面报道问题。鉴于他的论文已在《新闻与写作》杂志上发表和口语化的报告更接近读者,这里我们将他的报告录音整理成文,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艾丰男,1938年4月生,河北省玉田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后到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工作。198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并获硕士学位后到人民日报工作。现任人民日报编委、经济部主任,高级记者,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 30年来,他一直积极、辛勤地奋斗在新闻工作第一线。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采写了一些有全国影响的新闻作品。他的新闻报道代表作有:《首钢启示录》(1989年)、《现代化的觉悟》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是近年来众多学者经常探讨的话题,关于舆论监督,艾丰做得多,说得少。做的方面,家喻户晓“中国质量万里行”开创了90年代大规模强声势舆论监督的先河,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的方面,他在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后,曾两次上交提案,强调舆论监督,其主要观点见于其新著《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笔者结合艾丰“做”和“说”两个方面,试对艾丰的舆论监督思想作些探析: 一、“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 在《一个中国人的世纪宏论》之中,艾丰提出“舆论监督是一个法宝”,这是在总结我国新闻改革二十年的经验,并深刻领会…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中国经济新闻教育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涛 《今传媒》2010,(8):191-193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我国新闻报道观念不断发展变化,经济新闻的观念和方式也随之改变,主要有了如下进步:逐步注重经济事实。上的新闻价值;经济新闻的服务性功能得到重视;树立了抓经济生活中热点难点的观念;经济报道的理性化不断加强;经济新闻报道的视野逐步放开和扩大,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艾丰的新著《新闻写作方法论》日前正式出版。《新闻写作方法论》是作者的成名作《新闻采访方法论》的姊妹篇。该书第十一节为《怎样提炼和表现主题》,本刊将分四期刊出,以飧读者。  相似文献   

16.
6月26日,笔者在经济日报社就新闻学术界的许多热点问题采访艾丰。访谈中,艾丰对探讨、分析当下的“新闻策划”热尤其有兴趣,提出了一些新鲜、独到的见解。 一、新闻策划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 艾丰认为,新闻策划实质就是造就“宣传性现象”,所谓“宣传性现象”,就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它是在一定情况下,由于宣传和传播的影响和干扰而产生的或者是为满足某种宣传目的而人为制造的一类现象”。 访谈中,艾丰强调;“我读研究生的毕业论文,就叫《论宣传性现象》。我认为,宣传性现象就是策划产生的。我那时候没用这个词,但我…  相似文献   

17.
最近几年,经济新闻报道发展太快了,经济类的媒体,纸媒或网媒都在迅猛发展。诸如《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第一财经》、《财经》、金融界(网站)、财经网以及新浪、搜狐、凤凰等门户网站的财经频道,其经济新闻报道的广度、深度、角度都远远超过了综合类日报,甚至彻底颠覆了传统经济新闻的报道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8.
刘保全 《今传媒》2003,(4):37-38
新闻报道要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时效性即时间性是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中曾指出:“报纸的作用和力量,就在它能使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最迅速最广泛地同群众见面。”如果不注意新闻时效,没有强烈的时间观念,将会使新闻落后于实际工作,成为“明日黄花”,失去新闻价值。“新闻的发表不光是论日子,而且要论钟点。新闻特有的威力  相似文献   

19.
李雪梅 《军事记者》2012,(12):48-49
朱金平老师在我眼里,是一位和蔼可亲的同事,一位值得敬重的新闻同行。作为《新闻发现论》《新闻记者论》《新闻编辑论》《新闻典型论》《新闻与传播新论》《论突发事件报道》与《舆论战》等论著的作者,他在新闻理论上研究的成就足以令我辈仰视,更不用提他还是长江韬奋奖的获得者。今年8月,朱老师送我一本还飘着油墨香味的新著。拿到手里,只这题目就立刻让人感到"惊艳":《军事新闻摄影论》。  相似文献   

20.
殷宝刚  李莎 《青年记者》2007,(18):30-30
新闻报道不仅是在传播新闻,而且不同国家的新闻报道也承担着传播本国文化的使命。我们对东西方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能够看出东西方在新闻观念、思维方式和表现风格上的差异,这是研究东西方文化差异的途径之一。东西方新闻报道比较2000年8月15日,《人民日报》和美联社同时对"朝韩离散家属短暂团聚"这一事件进行了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