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代奏议研究引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古代典籍中,奏议是独具一格的文献,也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文学文体之一。汉代奏议是汉文 章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存近1300篇。本文主要从研究对象与背景、文献的保存,先秦汉代“文”的界定,汉代奏议的研 究历史和现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研究难点,切入角度、技术路线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奏议是我国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与其它文体相比,奏议文风在后世各代总体变化不算太大,但又总在变化之中。从汉代奏议看,其文风的衍变表现在直谏、讽谏的交替往复,从雄健博雅向典雅醇厚、刚烈质直转化等方面,这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两汉世风、士风与文风的互动与变化。  相似文献   

3.
产生于汉民族形成、民族精神初步确立时期的汉代奏议,蕴含、体现出大汉民族精神,其主要表现在:立大志干大事的事功精神,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富于牺牲的理性批判精神。从汉代奏议角度审视民族精神的多重内涵,对今天弘扬与培育民族精神,仍有某种借鉴价值与认识意义。  相似文献   

4.
汉代奏议流传下来的较少,包括残片在内大约只有1300多篇(片),弥足珍贵。这些奏议是"汉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大汉气象与民族精神,在历史上曾发挥过经国安邦、激浊扬清、从政龟鉴、档案文献等作用,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5.
汉代奏议是“汉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了汉代单篇政论文的最高成就,其中优秀的篇章表现了作者以天下为己任,忠君爱国,关爱民生,不畏强暴,勇于谏净,指陈时弊、拾遗补阙,积极进取,光明磊落的个性特点和伟岸高尚的人格美,对当今大学生的人格养成教育,砺炼其完美的人格,仍发挥着示范、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奏议是古代臣下上奏帝王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汉代奏议属于“汉文章”的一部分,多有挥洒自如、深切时弊的尚情任气之作,在历史上曾发挥过治国安邦、针砭时弊、弘扬正气、拾遗补阙、下情上达等重要作用,在今天,仍能为现代公文的写作提供某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有助于提高公文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整体上对南宋初期抗战派作家的奏议文写作特点做一归纳:奏议文不仅含有刚大愤激的气势,还具有诚恳深切的感情,主要体现在作者反对投降、呼吁抗战的义愤心情上,表现出一种对国家、君主和人民忠心耿耿的感情。南宋奏议文的语言也别具一格,形成了与北宋奏议文迥然不同的语言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8.
儒家经典和"汉家故事"是汉代奏议的两种主要组成成分."故事"一词兼有时间上的"故旧"和性质上的"原本固有"与"理所应有"之两重意义.儒家经典和"汉家故事"系统各由三个系列构成.受政治形势与学术文化的影响,西汉高祖到武帝时期,奏议中的经典成分不断增加.西汉中晚期奏议中经典与"故事"成分继续扩张.经光武 、 明 、 章三朝的文治,东汉奏议在组成成分和行文风格上承继了西汉中晚期奏议的一些特征,但选取的材料 、 言说的模式及其精神内涵却与西汉奏议存在相当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9.
刘筱琰 《文教资料》2013,(29):145-146
奏议类公文是古代公文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奏议类公文无论在公文方面还是文学方面都有着极高的地位和价值,具有实用和审美的双重性质。本文以古代封建社会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从文学性的角度简述各朝代奏议类公文写作特色的沿革,在语言、结构、手法、风格等方面进行阐述,并对其中一些现象的原因、影响进行探求。  相似文献   

10.
我校文学院教授王启才博士后的专著《汉代奏议的文学意蕴与文化精神》于2009年7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36万字,系作者2005年所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批号:05CZW006)的结项成果。2008年11月该项目成果通过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鉴定,获“优秀”等级。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网上公布的“2008年11月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验收情况报告”说:《汉代奏议的文学意蕴与文化精神》。这项成果由阜阳师范学院王启才教授主持完成,属中国文学青年项目,共30万字。该成果从文学、文体学角度切入,系统梳理了汉代奏议发展的脉络,总结了奏议文体的功能、文学特点。鉴定专家认为,该成果“不仅首次对汉代奏议作了系统研究,而且对奏议的文学价值和美学价值进行了深入开掘,对汉代奏议的研究乃至中国古代文体的研究是一个重要贡献,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也是一个有力的推进。”  相似文献   

11.
钞本时代集体性的选本、类书和社会性或个体性的钞本,皆有不同程度的文字改变,体现了编纂者对钞本文学的认识和对当时文学写法的取向与导向。刻本时代呈现出的钞本时代的文字变化情况,说明中古时期的文本观念,是将文本视作一种“公共资源”,因而才具有不断改变文本文字的可能性。通过钞本时代的选本、类书与钞本、刻本,可以大致了解周秦汉唐时期文学文本的抄写、传播和写作观念。  相似文献   

12.
宋本《玉篇》刊行后,在元明清有多种刻本行世。这些刻本有两个源头:一是元建安郑氏本,元明刻本多据此本翻刻。一是据宋版翻刻的张氏泽存堂本(又称"朱序本"),清刻本多据此。总体来看,朱序本优于郑氏本。宋本《玉篇》的刻本东渡扶桑,多被日本人翻刻。从释义、注音、增字及字际关系的标注、设置参考性辅文等方面,可见宋本《玉篇》在编纂上的积极创新,是简明实用型字典的一次较成功的尝试。  相似文献   

13.
汉赋和汉代奏议存在着较为普遍的作者双栖、同时关涉政治和经学、文体互渗的现象,但汉人重奏议而轻赋,这说明汉赋独立的文学审美价值在汉代尚未得到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14.
汉赋在写作技法上,表现出夸饰、用史、杂说、谶纬衍文和模拟等特点。这些特点,都明显地打上了汉代《诗》学的烙印,体现着与汉代《诗经》学的深切关联,是汉代《诗经》学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先秦《易》学已有了相当的发展。汉初传《易》者继起,《易》学开始成为显通学派。昭、宣以迄西汉之末,令文《易》前后承传大畅其势,以孟、焦、京为代表,形成新的《易》学体系。东汉《易》学的演化表现在令文《易》学与谶纬的合流,以及古文《易》学的由微而显。汉代官学地位的确立大大推动了《易》学空前广泛的流传,而象数说的突出发展构成汉《易》主要特色。  相似文献   

16.
目前高校大多写作教材严重地脱离实际需要,要想编纂出真正切合实际的写作教材,必须使写作教材至少具有针对性、详赡性、经验性和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刘长悦 《文教资料》2012,(26):168-169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从此董氏的"天人合一"思想取代"黄老之术"成为汉代政权的核心统治思想。本文从封建专制系统中统治思想与行政信息主体即公文的关系出发,探究"天人合一"思想对于汉代公文写作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以来,宋代奏议文献逐渐进入历史学、政治学、文学等领域学者的研究视野,成为研究的新热点。回顾二十多年来学界的研究成果,宋代奏议的研究无论在研究视角的广度还是理论探索的深度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积累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以往研究的重心主要在史学、文学领域,而对于奏议文献本身思想内容的挖掘略显薄弱。作为士大夫言政议政的重要载体,治国理政思想才是奏议最核心的价值。在当前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国家治理过程的新形势下,从宏观角度把握两宋奏议中的治国理政思想理应成为未来研究宋代奏议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9.
略论奏议文体的特点和功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奏议是中国古代社会臣民上奏帝王文书的总称 ,属于上行公文。该文体具有政治性和工具性 ,受文对象的确定性与身份的特殊性 ,实用性 ,目的明确、针对性强 ,论述性与风险性 ,时效性 ,谦恭的语气、典雅的语言 ,程式化要求与尊君抑臣色彩等特点 ,具有政治文化功能和文体功能  相似文献   

20.
汉代服饰在继承秦代的基础上又有自己的发展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汉代服饰文化,汉代文学以其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文字展示了庄重华美的汉代服饰,表现出服饰与审美、伦理及自然的种种关系,从而深刻地反映出汉代服饰文化的审美思想与深厚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