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0 毫秒
1.
或许是我孤陋寡闻,在读到姜琍敏的历史散文《千古女将秦良玉》之前,我并不知道秦良玉为何许人。问周围的人,他们也摇头。难怪姜先生在文中大发感慨:“不禁令我为这位中华民族少有的巾帼英雄扼腕三叹,甚抱不平呢!”  相似文献   

2.
秦良玉“平台赐诗”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崇祯帝平台赐诗,是对秦良玉爱国热情的最高嘉奖。诗凡四章,七言绝句,文献记载颇有出入。“平台赐诗”把秦良玉的爱国情怀推向了最高峰,使她始终忠于明朝,以抗清为己任,表现出顽强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3.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著名女将,同时也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名将被记录到正史中的巾帼英雄。作为女英雄,她的成功有其共性与个性,同时她作为女英雄的形象也流传于后世,并在后世文学作品中不断被改写与丰富。秦良玉的三重身份造就她的特殊性,在后代文学作品中其形象也在不断被塑造与改写。  相似文献   

4.
秦良玉研究作为地方人物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历程与状态有历史和现实的多重意义。从研究成果与现状、研究内容、研究问题与不足、研究方法等四个方面对过去的文献进行梳理,其中有诸多重要的贡献,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秦良玉是明朝末年石砫地区的一名女性土司,其一生可以用“忠贞保国”四个字概括。“忠贞”表现为忠于明朝、忠于国家;“保国”主要体现在平定土司叛乱、与后金辽东大战以及与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军的对抗。秦良玉虽为良将但未遇明主,虽不曾担任三军主帅却立下赫赫战功。她忠于明朝,矢志不渝,后世史官因此为其立传并使其流芳千古。  相似文献   

6.
比德,是指以自然物象之美来比附人物的道德之美,是先秦重要的美学观念之一。作为一部极富象征隐喻意味的大书,《红楼梦》中多处以花喻人、花人互喻。以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为纲,着重论述《红楼梦》中"花"的象征意义。花开盛极一时,花落则颓败不堪,贾府之兴衰、众女儿之命运正是这样的悲剧。因此,《红楼梦》中的花与别处不同,极具悲剧意味。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有限的篇幅包含尽可能多的意蕴,诗人们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古今中外不少诗歌名篇的题目就含有丰富的象征意味。如屈原《桔颂》、杜甫《佳人》、陆游《卜算子·咏梅》、雪莱《西风颂》、华兹华斯《咏水仙》、闻一多《红烛》、艾青《煤的对话》等等。然而,同属象征手法,其中又有高低之分,优劣之别,值得我们认真研究,我们且不谈以上这些名篇,先来看看这首《沉思的帆》。今人说:“一帆风顺”,“扬帆远航”,古人说:  相似文献   

8.
随着“第三届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暨秦良玉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围绕着土司制度、土司文化以及秦良玉文化等主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对会议的主要观点予以综述,以期有助于深化对土司制度乃至地方少数民族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秦良玉作为我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以战功而名列正史将相列传而非列女传的女将军,她作为少数民族妇女,数十年在地方安乡护土,心向中央政府,忠贞不贰,破家为国,两门忠烈,数赴国难,最终为大明铮铮直臣,至死不叛国、不降清,大义凛然.她的"执干撸以卫社稷"、至死不渝、精忠报国等忠明思想正是在平定播州之乱和奢崇明之乱、剿灭农民起义军、抵抗满清的一系列战争中体现出来的,她的忠明思想其实并不是所谓的愚忠,而恰恰相反,她应该算作岳飞式的精忠报国的人物.  相似文献   

10.
《谪仙记》在白先勇的小说作品中是有特殊意义的一篇作品。它不同于以前的留学生题材的小说,其中有对命运拨弄人的深刻阐释。作品中的蜘蛛象征着无法挣脱的时间之网、命运之网、历史之网。李彤与命运的关系犹如眼镜蛇与魔笛,一个是竭力的挣脱,一个是魔力无穷的制住。其中“中国”与“谪仙”有很强的文化象征意味。文中的色彩也有文化的象征意味。对于个人命运与文化命运的深切关注,显示了白先勇博大的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11.
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学习者首先要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具有充足的自信力才能进行平等的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中,英语只是交流的工具,熟知民族文化并具有民族文化自信是成功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和基础。秦良玉将军不仅是土家族著名的女英雄,也是国际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之一。在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中介绍秦良玉将军的国际影响力,能够增强学习者的民族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力,也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播州杨氏与石砫马氏是明代四川两大土司,通过政治联姻加强相互的依存,但杨应龙与石砫覃氏的暧昧关系及插手土司承袭的行为,造成了石砫土司内部的动乱,使马千乘、秦良玉积极参与明王朝的平播战争,成就了秦良玉“石砫擎天一女豪”的美名。  相似文献   

14.
秦作为第一个统一天下的王朝,在中国历史上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作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史籍,《史记》中的很多篇章都有关于秦历史的记载,从中我们可以梳理出一条秦族由弱到强发展的线索。研究秦地和秦人文化,探讨秦地域文化的内涵,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秦人的民族心理和成长历程。秦地域文化特点包括:尚武好战的民族性格,出于自然的人情人性,重利轻礼的功利性倾向和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  相似文献   

15.
秦文字上承商、周文字,下启今文,从文字学发展史来看,秦文字既是中国古文字之终结,又是今文之发端,是中国文字发展史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因此对秦文字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对秦文字的发现及研究状况进行回顾总结,使学者能够快速、全面地了解秦文字的出土和研究情况;并对秦文字的最新研究状况、热点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介,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它所开创的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体制对后世影响深远。秦在统一前顺应历史发展趋势,不拘一格引进先进人才,彻底改革官制,对增强国力和统一全国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所实行的客卿制、郡县制、上计考核制,尤其是商鞅变法后推行的军功爵制对完成秦的统一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biángbiang面秦人最喜爱的一种面食,“biáng”字。作为表达声音的字充分体现了秦人的强音特点,这个字由十个文化元素组成.包含了秦人秦地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向人们传达出秦人特有的文化信息,并承载着秦人的精神和品格。所以,biáng字就是秦人在秦地借助秦音创造出来的充分反映秦人性格品质的秦字。biángbiang面是遍布秦地独有的地方面食,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内涵,biángbiang面应该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起来。  相似文献   

18.
《绝秦书》展现浓郁的陕西乡土风情、厚重的历史感与纷杂的社会现实,可谓一部沉甸甸的乡土小说。不对其思想内涵进一步挖掘探讨,而从《绝秦书》笔法出发,对小说语言风格、譬喻修辞进行一番品读。旨在小说现实与苦难沉重基调之外,呈现出作者诗意的笔触与其所表现出的快意与盎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