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荀子的美学思想。从其哲学的思想基础"性恶论"入手,辨析了其"性伪合"的美学观,分析了美感的本能与合乎礼义以及"夫乐者乐也"的艺术思想  相似文献   

2.
荀子美学思想研究的三十年,大致可以分为研究的开拓、尝试期(1978~1986)、稳步发展期(1987~1997)和体系建构与理论突破期(1998~2008)三个阶段.各阶段的研究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果,但是也有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了解和掌握不同时期荀子美学思想研究的进展与状况是我们继续开展研究工作的前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至于在以后的研究中走弯路,为今后更深入地研究荀子的美学思想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蔡子谔 《邯郸学院学报》2009,19(1):20-24,37
荀子通过服饰审美文化现象形态所表现出来的"礼",与孔子所提倡的"礼",已有了质的不同.他所倡言的,显然带有"国家强制力"的突出特征和鲜明色彩.这便使"礼"乃至"隆礼"具有了十分确定的"法"或曰"至法"的内涵和属性及"礼"与"法之间的辩证关系.为此,荀子还对墨子的"非乐"亦即"非审美"的服饰文化观念,进行了针锋相对的驳诘和鞭辟入里的批判.  相似文献   

4.
荀子的美学是从其哲学思想出发的。“不全不粹之不足以为美”的基本观点,奠定了他对美的本质认识。他对美感的来源、审美感官的形成、音乐和艺术等问题,都有独到而深刻的见解,开始形成完整严密的美学体系。  相似文献   

5.
摘要:苟子本姓孙,赵人,约生于公元前336年,卒于公元前236年。荀子所谓性并非人的本质属性,由恶的情欲之性和无所谓善恶的知能之性组成。苟子的“明分”说既肯定社会等级制,也含有社会等级制可变的思想。其所谓“制天命”实即“知天命”。其“虚壹而静”说,既强调“虚”,更强调“壹”和“静”,强调将正确的选择进行到底。他以壹民附民为本的强兵论,是对儒家传统军事思想的继承;但治军术则有创新和补充。  相似文献   

6.
摘要:苟子本姓孙,赵人,约生于公元前336年,卒于公元前236年。荀子所谓性并非人的本质属性,由恶的情欲之性和无所谓善恶的知能之性组成。苟子的“明分”说既肯定社会等级制,也含有社会等级制可变的思想。其所谓“制天命”实即“知天命”。其“虚壹而静”说,既强调“虚”,更强调“壹”和“静”,强调将正确的选择进行到底。他以壹民附民为本的强兵论,是对儒家传统军事思想的继承;但治军术则有创新和补充。  相似文献   

7.
战国时期,诸侯争霸,战乱频繁,是一个从分裂走向统一的社会大变革时代。荀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其思想的形成与战国以来社会的急剧变化有密切联系,是当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在意识层面上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以孔子、孟子和荀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重要美学命题,形成中国文化“轴心时期”时期光辉灿烂的文化盛况,而且构成了中国美学思想的重要源头。先秦儒家奠定下的基本审美理想、审美取向和审美态度,在滋养中国审美艺术千年历史的同时,也造就了华夏民族基本的文化心理络构。  相似文献   

9.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亦称孙卿,赵国(今山西安泽)人。荀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曾吸收法家思想,对孔、孟思想作了改造,这主要体现在治国之道方面。在美学上,儒家思想是其主导特色。[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作为先秦儒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荀子与孟子虽然在人性的善与恶、社会的治理路径等问题上有着明显的不同,但两人在尊崇孔子、发展儒家思想、批判非儒学说、王霸观念、重视个人道德品质修养等方面有着相当大的交集面.在某些问题上,荀子在批评孟子时,也受了被批评对象--孟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代随着社会发展的演进和激烈变化,荀子的比德思想已超越孔子自然比德而美对君子内圣视域的关注,开始折向积极奋进的外王路径,逐渐表现出由强调人格内在崇高和道德完满的人伦之美向关注仁人君子外在事功、制天命而用之方向的转变,为大一统的实现以及秦汉雄大伟美美学风尚的形成奠定必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13.
在李长之的文学批评框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他的美学观或说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审定,所以了解他的美学追求对于深入把握其文学、文化批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五个方面梳理李长之的美学追求:美的本质是生命力的充实与旺盛,美是技巧的最高要求,批评家须有审美能力,倾于壮美,期待新美学的建立。所有这一切,都最终指向重塑中华民族新的审美文化人格。  相似文献   

14.
庄子的贵生就是把生命视为最高价值存在。庄子认为,只有贵生,才能在乱世中保有实现生命理想的载体,才能为生命理想的实现扫清心理障碍,从而在根本上实现社会的整体幸福。庄子的贵生,并非一味追求生命的长度,更与"好死不如赖活着"存在本质差异。庄子对生命的态度可概括为:"不伤生","乐然生","不贪生","安然死"。  相似文献   

15.
荀子思想中"和"管理思想独具特色。"和"具有多层意蕴:和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自然动力,是人类社会智慧与力量的集合,是社会和谐稳定的象征,是群的最高境界。荀子运用人生不能无"和"、"义分则和"、"隆礼重法"、谁使之"和"等命题来诠释"和"的崭新管理伦理内涵与理想境界。荀子"和"的管理思想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以“无”为立足点,在“有无论”的广度中,重新阐释老子的哲学。鉴于目前对老子“无”的研究中存在不少误解,以至于低估了老子作为一代圣哲的智慧。从古今西方哲学家对“无”的论述中,尤其把老子的“无”与西方现代哲学大师海德格尔的“无”进行了比较,给予老子“无”的思想以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柏拉图与墨子分别是中西方具有重要地位的哲学家,同处轴心时代的两位哲学家虽持有不同的政治立场.却有着一系列惊人相似的哲学、文艺思想:政治理想的“乌托邦”性、对“爱”的颂扬、文艺追求的宗教倾向等。对这些相似性进行比较研究.育助于了解中西方艺术审美与功利关系在历史维度上的异同.  相似文献   

18.
荀子是以"礼"为中心构建自己的核心理念的,但他始终是把礼当作是人外在的道德规范加以重视的,并不属于人的天性范畴。人的天性就是好吃懒做,就是"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仁、义、礼、智都是对人的天性之"伪"的扼制。从这一意义来看,它和孟子的出发点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荀子是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类"观念及其"知通统类"之道的基础上,把五经的不同艺术特色做了划分;提出了以"正声"或"雅声"为标准的文艺批评观;将"成文而类"看成言辞辩说的最高标准。荀子的这一贡献,为儒家经典典籍及经典诠释理论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继孔、孟之后,荀子着重对善的现实化和普遍化问题进行了探讨,重视善得以实现的外在力量,开创了经世儒学的路向,对西汉儒学的产生和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学与西汉儒学之趋向分别体现在性命观、儒士道统与政统精神和礼法观这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