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教育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与发展模式,为学习型乡村建设指明发展方向。家校社协同创新在赋能学习型乡村建设上具有培养公民意识、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培养人力资源、推动乡村创新发展,培养生态意识、支持乡村可持续发展,培养乡土情怀、传承乡村文化等方面的价值。然而,家校社协同在赋能学习型乡村建设上仍面临着职责割裂、理念欠缺、资源不平衡、支撑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明确职责联动,增强合作内驱力;促进理念提升,培养共同体意识;打破资源壁垒,建立协作新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供技术与专业支持等,以寻求新的路径推进学习型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
劳动教育是一种融合心智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家校社协同”视域下,学校劳动教育提质增效的关键离不开学校的主体自觉、教师的关键作用和“家校社”的同频共振。基于此,探寻中职学校劳动教育的提升路径,应有针对性地构建完善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体系,以激扬学校主体自觉;构建完善且稳定的专兼职教师队伍,以激发教师关键作用;健全“家校社”劳动教育协同机制,以激昂协同育人合力。  相似文献   

3.
4.
家校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旨在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与发展,有助于丰富青少年情感和社会性发展。长期以来,由于片面强调单一的学校教育影响,忽视了家庭教育的应有价值,导致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难以形成教育合力,进而在一定层面上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和谐健康发展。基于青少年情感发展的家校协同教育,离不开家长会的准备和开展、家访艺术的操作、家庭档案的建立及家校双方心理隔阂的消除等。此举增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形成青少年成长的教育合力。  相似文献   

5.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过程中,家长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教育,而在当前的教育环境和激烈的竞争压力下,学生的身心健康开始出现问题。在当前的学生群体中,不少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心理健康问题,容易被学校和家长所忽视。因此,家长和学校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面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也应采取一定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发布,家校双方亟须转变观念,提升家校协同育人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华中师范大学附属保利南湖小学结合时代要求、学校特色,创造性地开展了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7.
大学阶段是一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最关键时期。由于大学生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学校教育被过度强化,而家庭教育相对弱化,特别是在家校合作方面缺乏科学性、计划性、多样性。"这种现象表明家庭教育的缺失对学生的社会化以及人格的发展带来了许多负面的效应,这些问题若不解决显然会阻碍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家校合作教育中所存在的问题,探讨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剖析开展家校合作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方略。  相似文献   

8.
根据组织变革模式理论,一个较为重大的社会变革涉及到任务、技术手段、人员和组织等多方面的变革。今天在人们普遍认同学习型社会的时期,特别需要提出学习型社会中的制度变革问题。发展成人教育、继续教育,如果没有制度变革作为前提,解决专业机构、人员、经费、校舍等实质性的投入问题难免要落空。本文提出,适应学习型社会制度变革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建立专业的成人教育、继续教育机构;第二阶段,对整个社会的情报、科研机构、学校、图书馆、大众传媒进行教育资源整合;第三阶段,对整个社会的工作与学习制度进行彻底的改革,把劳动生活、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9.
基于家校合作育人模式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一大创新举措,在对当前我国家校合作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就家校合作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路径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建立和谐家校合作关系,实现真正的家校沟通与合作,才能形成教育合力,取得好的教育效果,这一点越来越为学校和家长所共识。以往,家校合作存在种种障碍,但现在教育的整体发展给家校协同教育提供了更广泛的平台。探索如何才能更充分、更有效地调动家长参与到对学生的教育中来就成了教师们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社区教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产物,也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在分析探讨我国社区教育现状及问题的同时,借鉴国外社区教育发展经验,并对我国社区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为我国社区教育的良好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全面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本文主要探讨了构建家校合作联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并提出了保障家校合作联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德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为了提升德育效果,教师一定要站位在家校共育的高度,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加强沟通、专题讲座、搭建平台和专项活动等多种方法,强化家校共育,拓宽共育途径,促进家校共育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家长与教师的配合能有效促进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养及劳动教育质量的提升。在实际工作中,存在部分家长与教师沟通不充分、分工不明确的现象,且劳动教育资源配置有待优化。学校需进一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及时反馈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的具体表现,优化现有资源的运用与分配方式,推动各项计划的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5.
开展家校合作,有利于实现学校和家庭双方教育资源的优势互补,打破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困境,实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共同目标,改善高职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受传统思维局限而不能达到预期效果的状况。笔者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宣传普及家校合作理念、探索家校合作路径,构建家校合作长效机制等方面,拓展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在深入探讨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家校联动机制的重要性的基础上,研究家校合作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及联动机制,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生发展的过程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是非常关键的两个教育阵地。因此,应积极加强家校合作,家校共“育”携手同行,能够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基于此,可以分析家校合作的优势,家庭和学校都要提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采取合理科学的措施,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心理健康。然而在实际家校合作中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时仍存在一定的现实困境,阻碍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发挥,分析其困境,进而提出正确的防御机制,发挥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作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迎接未来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8.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互联网进入社会各个领域,实现了“互联网+”的社会发展模式。同时,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趋势下,教育事业的发展迎来了更大的机遇,学校可以建立家校共育模式,有效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实现学生与家庭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本文将从“互联网+”背景下的家校共育教学模式创新方面进行分析,提出有效的创新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成为终身教育发展最为突出的国家之一,但伴随着上个世纪90年代移民高潮的出现,当今美国移民教育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却与终身教育的理念相悖,影响了终身教育实现的进程。只有很好地解决了这些矛盾和冲突,才意味着终身教育理念在实践层面的真正实现。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正式启动,教育一体化和协同发展也势在必行。文章分析了新形势下高职教师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工作和调查实际指出了当前高职教师教育能力方面存在的欠缺;提出了新形势新要求下高职教师所应具备的教育能力的内涵;最后为了更好地适应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背景下对高职教师的新要求,从国家政策、学校制度及教师个人等方面提出了高职教师教育能力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