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乡村文化振兴可以为乡村振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民族地区特殊的民族结构、民族文化及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使其乡村文化振兴的内生动力面临着主体缺失、内生动力流失等难题;要从坚持文化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唤醒村民的主体意识和文化自信意识,植根传统加强培训等方面来构建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振...  相似文献   

2.
十八大以后,我国的协商民主走向制度化趋势。从全国治理实践来看,基层协商民主治理效能没有真正发挥,以农民为主体的内生动力未能和政府主导的外部动力实现耦合。本文结合协商民主和内生动力相关理论及方法,深入普者黑N村调查,讨论了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基层协商民主参与的现实困境和内生动力。研究表明: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基层协商前提条件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农村精英对基层协商民主习惯的形成有正向影响,基层党委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当中应起到领导和衔接作用,基层政府应引导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由习惯向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3.
乡村“外扶”模式在落地过程中,裹挟了城市教育的强势价值目标,有意无意对乡村教育价值构成湮灭。当前,乡村教育存在“向城”价值体系导致的“他期待”、教育政策的效率与质量博弈产生的乡村独特性缺失,教育实践的资源“外灌”所裹挟的发展惰性,以发展名义进行乡村教育改革造成的“逆向偏差”等现实问题。乡村教育振兴的内生逻辑核心是通过对乡村教育内部结构、动力机制、参与主体能动性的激发,实现传统与现代交织的乡村教育价值内生,历史与现实交织的乡村教育结构内生、传承与发展交织的乡村教育内容内生、乡村民众自觉与主体性发挥的动力内生,进而形成相互支撑的内生循环。要构建乡村教育振兴的内生模式,需要引导乡村现代化内生动力转向乡村教育体系,建构乡村教育内生价值,形成乡村教育内生制度,完善乡村教育内生内容,推动与乡村教育内生适配的教学与评价改革。  相似文献   

4.
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实施主体性德育教育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通过符合学生主体需求的德育理念的确立、德育目标的设置、德育内容的设定和德育评价的实施等正面引导,列出相应的负面清单,激发学生的内生动力,引导学生走向主体自律,提升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运用内生发展理论,采用文献资料、田野调查等方法对浏阳市沙市镇篮球联赛进行实地考察,深入挖掘体育促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价值,可见资源是内生发展的根源因素,参与是内生发展的关联因素,认同是内生发展的精神因素。因此,体育助力乡村振兴的内生发展应挖掘与聚合资源,动员村民积极参与,获取村民广泛认同。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大批青壮年劳动力流向城市,外出务工成为他们增加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渠道。近年来,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口长期单向流动的局面。“城归”人员的出现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制定有利于“城归”人口创新创业、就近就业的政策,进一步完善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提高“城归”人口的归属感、幸福感,是增强乡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破解农村发展困境的又一根本性举措.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新阶段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就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本文分析了新时代农村基层党建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提出了新时代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8.
乡村振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由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现实逻辑所决定的。当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还存在党员干部专业素养不高、产业经济优化能力不足、基层社会治理效能不强等问题。必须坚持党的领导,通过政治能力提升和制度建设增强组织治理能力,加快构建党建引领产业经济新模式,着力提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水平,真正实现以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9.
人才作为首要资源,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基础。宁波地方应用型高校以智力、科技、培训、人才等资源优势帮扶合力陆续成立乡村振兴产业学院、研究院、实践基地等多种模式,在鄞州区乡村人才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聚焦宁波市域地方应用型高校赋能鄞州乡村人才振兴的发展现状,结合“三螺旋”理论分析地方应用型高校在个人发展、高校建设及政策方针方面存在的困境,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提出赋能鄞州乡村人才振兴的优化措施,以期对高校尤其是应用型高校赋能乡村人才振兴提供借鉴,培养“知农、爱农、兴农”的现代“三农”工作人才。  相似文献   

10.
基层党组织是确保党和国家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以基层党建工作引领乡村振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根本保障.新时代以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必须着力强化基层党组织和基层党建工作的政治引领、思想引领、方法引领、素质引领和作风引领,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扎实基础,提供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11.
民族地区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后,需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从而推动新时代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目标实现。近年来,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充分挖掘利用山区特色生态资源和畲族特色文化,通过机制创新激发地方内生发展动力,率先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为全国民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了“景宁样本”。因此,借鉴景宁县率先从脱贫攻坚迈向乡村振兴的实践探索,民族地区迫切需要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新发展理念,挖掘利用特色资源优势,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探索推动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路径,有效推进民族地区实现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2.
青岛市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有力地提升了基层堡垒的核心战斗力与经济发展的综合硬实力,成为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推动力。针对当前青岛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过程中存在的组织功能发挥、党建工作融合、资源体系掌控和主动担当意识方面的问题,需要以自身建设为前提,以有效融合为重点,以资源优化为基础,以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优化组织功能,完善工作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彰显担当作为,使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走出困境。  相似文献   

13.
14.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联系广大农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党的执政能力在农村得以发挥的重要组织载体。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这一重大战略,着眼于这一重大任务,农村党建工作的成效如何,直接关系到农村基层工作开展的情况,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基层党建工作为抓手,努力适应农业农村工作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夯实富民强村执政基础,努力书写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农村画卷,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贡献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15.
提升高校的教学质量不仅仅要加强教学工作的评估和监管,更要激发教师投身教学工作和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要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利益杠杆、价值导向和政策措施,以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的人才。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基石。农村基层党建是乡村治理的关键所在,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新时代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农村基层党建的引领,二者之间具有内在耦合性。然而,在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仍然存在治理体制机制不完善、力量相对薄弱、创新性有待加强等不足。为此,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应以强化政策保障和体制机制创新,凝聚多元主体共治合力;以自我革命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增强乡村治理“主心骨”的凝聚力;以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工作创新。这些都能有效发挥农村基层党建在乡村治理现代化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为大学生拓展创新创业渠道提供了新的机遇,地方高校大学生乡村创业的群体日渐增多,创业形式也呈现多元化特点,但总体来看创业成功率不高。通过文献、访谈等方法,研究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地方高校大学生乡村创业的模式与特征,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旨在为提升地方高校大学生乡村创业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们要继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的基础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乡村要振兴,文化需先行。面对当前我国乡村文化现状,作为我国文化重要阵地的高校图书馆,积极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策略,助力全面乡村振兴,既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能拓展也是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城乡二元结构下,我国乡村文化振兴事业面临缺乏扎根乡土的优秀文化人才、缺乏公益性专业化的文化产品供给主体、缺乏对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应用、缺乏立足当地特色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众多限制。高等院校所具有的知识、人才和资源优势使得高校天然地成为了可以补齐乡村文化振兴“短板”的重要力量。而且,参与乡村文化振兴也是高等院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拓展多元化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内容,对高校自身的发展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推动高校参与乡村文化振兴,还需要在校地合作机制、财政激励机制、社会服务型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探索和改革。  相似文献   

20.
高校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当下,乡村振兴人才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倒逼高校改革。高校应积极培育改革动能,推进制度创新,培养教师队伍,建立高校改革试验区,构建政产学研合作模式,改变传统应试教学模式,形成上下结合的联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