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系统梳理科技创新赋能乡村振兴的研究热点及演化路径,推动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知网收录2000-2022年科技创新助推乡村振兴的1 159篇核心期刊论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发文量、作者、机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1)在国家创新驱动与乡村振兴战略及相关政策推动下,该领域研究经历了缓慢增长和快速增长两个阶段;(2)涉农科研院所与高校是研究主力,农学、经管类和人文社科等相关专业研究最为活跃,作者及机构间合作都有待加强;(3)农业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助推农业转型升级、产业融合和乡村建设,是研究的热点领域;(4)城乡融合发展路径,以及数字技术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人力资本提升和服务业升级,是研究的前沿趋势。  相似文献   

2.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想实现乡村振兴内涵式发展,非遗技艺是重要的抓手之一,传承技艺也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和解决乡村就业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科技作为当今劳动智慧的结晶,对传统非遗技艺的当代传承与创新发展具有支撑作用与前瞻性影响。文章在分析科技与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融合优势的基础上,分析科技的种类、主要功能、赋能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直接与间接的具体方式路径及要素,认为要高质量实现科技赋能非遗技艺传承与创新,就必须接纳科技辅助非遗技艺传承,保障科技辅助非遗技艺传承的效率与实际效果,完善激励机制以推进产学研应用中的成果转化,丰富科技应用场景并挖掘科技赋能非遗传承更多的可能性,将科技赋能意识融入非遗人才培养并推进内涵式发展,以此推动科技赋能非遗技艺传承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高职院校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历史使命。高职院校要深刻认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强化责任担当,勇担服务乡村振兴重任。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农村农业现代化,明确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攻方向和主要战场,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培育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和团队,推进横向合作、协同创新和成果转化,完善联络沟通机制、管理机制和评价激励机,多策略推进科技创新与服务,引领和支撑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4.
发展数字经济是我国由农业大国向农业强国进军的关键举措,是农业转型升级的发展需要,是全面推动乡村振兴的有力支撑,为农业产业升级、生态环境改善、乡村文化传播、农村治理现代化和农民生活富裕注入了新的发展动能。当前,数字经济助推乡村振兴存在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乡村数字高端人才缺乏和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文章立足数字中国建设和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提出了科学统筹,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法规体系;因地制宜,大力推进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重点突破,着力加强农村数字人才队伍建设和跨区交互,加速建立规范标准和共享机制等优化路径,实现持续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5.
乡村教育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以高质量的乡村教育赋能乡村高质量振兴,主要途径是培养高素质的乡村人才。乡村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乡村创新创业人才的主要途径,能为实施乡村振兴提供高素质的乡村双创型人才,既能解决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也是形成乡村创新驱动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基于乡村振兴视角,通过分析乡村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内涵、目标和机遇,面对的现实困境,从人才理念、导师队伍、课程体系、培养路径与机制方面提出培养乡村振兴所需的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6.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下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的实施对于解决我国现有社会矛盾,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业高校作为国家农业科技和人才的摇篮,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乡村振兴输出科技、培养人才、推动创新、提炼模式,并联合各地政府和社会机构等共同发力,以科技引领产业变革,携人才推动模式创新,协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在各地精准实施。  相似文献   

7.
刘星毅  熊宾 《广西教育》2023,(12):33-36
本文探究广西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本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指出现阶段存在人才和资金短缺情况严重、农民增收困难等现状,提出广西职业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强化政策保障助力广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以需求为引领缓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问题、通过灵活融资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资金短缺问题、通过紧扣三农帮助农民解决增收难问题,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助推广西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工智能背景下,发展数字农业有助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同时也能为农产品的生产、加工与销售提供更为精准的决策支持,进而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现阶段,农村地区在发展数字农业的过程中,还存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民对数字技术接受程度不高、数字技术投入成本过高等难题。鉴于此,文章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赋能、加强资源整合、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等方面提出了数字农业助力乡村振兴的具体路径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和普及,为人们提供了便利,也为乡村振兴带来了机遇。数字化金融服务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从而推动城乡一体化战略目标的实现。以数字经济推动乡村振兴为背景,通过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针对存在的缺陷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对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10.
本文旨在从共同富裕视角下探讨乡村振兴战略中高校的使命价值和服务路径,着重阐述高校如何助推共同富裕目标实现,从而服务乡村振兴的可行性建议。研究认为,高校应深刻把握共同富裕的核心要义,发挥推动农业农村生产力发展,确保农民物质生活富足的智库作用;应充分认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全面提升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确保物质富裕与精神富有同步实现;应深度参与、服务、引领乡村振兴战略,开展相关研究和技术服务,助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并实现院校自身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1.
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推进,以职业教育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既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现实选择。为早日实现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各地应从机制和实践两大层面出发,促进职业教育与乡村产业互利共生。从机制维度来看,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相关方应着力构建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展机制、城乡职业教育均衡发展机制“、互联网+职业教育”线上教学机制,为助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产业兴旺和农村农民共同富裕赋能蓄力。从实践维度来看,各地应统筹乡村产业规划和院校发展规划,塑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健全职业教育培训育人体系,加大乡村产业人才供给力度;加强农业科学技术培训工作,以科技助力乡村产业兴旺。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21,(6):32-36
利用乡村"新基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生产数字化、现代化转型。建立完善的农产品链上生态体系,通过农产品源头追溯,保证农产品安全可靠。依托"新基建"丰富的应用内容,建立农业产业、涉农金融、涉农保险之间的良性发展。此外,"新基建"在培养培育新型农民信息化素养,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改善乡村人居生活环境,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巨大的动能优势,这为补齐城乡经济短板,构建美丽乡村,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时代,乡村经济和乡村教育都迎来发展的新格局,乡村教育的使命转向为在高质量发展中服务乡村振兴、助推共同富裕。乡村教育通过供给侧的高质量发展满足乡村社会的多维需求,通过人才培养实现教育与个人、教育与经济、教育与社会的协同发展,用“文字下乡”“文字上移”和“技术下乡”的转型升级推动乡村社会全面实现共同富裕。然而,在服务乡村振兴和促进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乡村教育在价值定位、结构体系和运行机制方面都存在客观问题与局限。因此,中国乡村教育要不断优化教育结构,构建“两极三类四层次”的新型乡村教育体系,加强学校与社区的物质文化建设,组建高素质师资团队,开发区域性乡土课程,强化各项制度创新,进而,以乡村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服务乡村振兴,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迈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保障粮食安全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河南省农业发展目前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要从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农村一体化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着手,大力提升河南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5.
新型职业农民作为农业与经济现代化发展接轨的产物,科技素质既是其核心素质,也是引领现代化农业发展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当前,我国科技精准供给驱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仍然存在科技能力与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乡村科技服务体系不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不健全等现实困境。针对这些困境,"将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驱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战略支撑""以农民为主体,健全乡村科技服务体系""创新和完善新型职业农民科技培训体系",从而精准化地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科技素质。  相似文献   

16.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农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在道德修养、理论水平、实践经验和创新精神等方面为涉农专业学术科普农耕文化,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创新服务,但当前农业高职院校专业教师队伍建设存在专业教师数量和办学经费不足、涉农专业社会认可度不高、教师实践经验不足和考核激励机制不健全等现实问题。为了给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农业高职院校应从完善教师引进和培养机制,拓展办学经费筹措渠道,提升学校知名度,组建技术推广服务团队和创新教师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入手,优化专业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人培训模式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乡村振兴主要取决于农民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加快新农人培育,创新新农人培训的体制机制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和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现状仍不乐观,培训模式有待创新,存在培训经费有限、内容不具针对性、无法保障培训效果等一系列问题,通过拓展培训资金来源渠道、改善内容、创新新农人培训模式等途径,促进新农人素质全面提升,强化农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乡村振兴战略是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应用,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乡村地区逐渐出现乡村电商、乡村云旅游、农业智能设备、农业机器人、农业信息化管理等新兴形式,建成了三产融合、多业态、多主体参与的市场,不断打造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并从乡村产业升级、协调城乡发展、改善乡村治理三方面赋能乡村振兴。然而,数字经济赋能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面临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人才支撑不足、数字监督管理迟滞等现实困境,基于此,文章提出了健全乡村数字体系、夯实数字人才保障、加强乡村数字治理等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9.
该文利用2013—2021年科技创新和农村产业发展的相关数据,立足福建省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效的基础,着眼科技创新促进福建省农村产业发展效率,通过探究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效率评价指标,充分利用数学方法,挖掘科技创新促进农村产业发展潜能,力图为夯实乡村振兴基础、释放农村产业发展新动能提供视角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2011—2020年淮河流域24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探讨科技创新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其背后的机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显著促进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的分析显示,贸易开放和产业结构升级是科技创新释放高质量发展红利的重要机制。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发现区域科技创新对领近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负向空间溢出的特点。因此,应以科技创新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聚焦科技创新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