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卖蟹     
王润滋 《阅读》2023,(48):13-20
<正>麦黄蟹,豆黄鳖。麦子黄梢儿的时候,蟹子顶盖儿肥。公的满膘,母的饱籽,肢脚尖里都是肉。把刚下网的新鲜蟹放锅里一蒸,清汤白脑儿,紫盖红螯,剁下姜,浇上醋,谓之姜汁蟹,实在是一盘下酒的佳肴。这座滨海小城的蟹市是远近闻名的。近年来,由于来歇伏、疗养的人多了,这“横行将军”的身价也跟着陡增。  相似文献   

2.
作为区域性神祗的杨泗将军信仰,在清代中期由两湖移民带入陕南地区之后,又整合了宋代以来陕南原有地方性神祗杨从义,不仅完成了其本土化的进程,同时也使得本为庇佑地方农业生产的水利神杨从义崇拜发生转型,成为区域性信仰的组成部分.而这一民间信仰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清代中期以后陕南大规模的移民运动,直接将原居地区水神信仰带入,但更重要的是因为明清时期陕南地方商品经济的勃兴,使得民间信仰体系从以地方诸神为主开始向地方诸神与区域性神祗相结合转变.  相似文献   

3.
送小蟹回家     
(一)听人说八月十八潮水最大,这天妈妈带我到江边去看潮。到江边的时候潮还没来,人却已经有了很多。大家都在下面捉小蟹,我也忍不住下去凑热闹。小蟹爬得很快,手刚伸过去,它立刻跳进洞里去了,我只好把手指伸进去掏。但有的洞很深,够不着,这下只能另想办法了。几个经常来捉小蟹的伙伴告诉我一个绝妙的方法:准备一根硬一些的竹竿,在离洞口半个手指的地方,看准小蟹爬行的道,斜斜地插进去,这样就能拦住小蟹后退的去路,将它活捉了。我试了几次,确实很灵,只是我没他们有经验,插得不太准。不过收获还是挺大的,一会儿我就捉到了15只。有大有小,大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体现人类本性的特殊精神追求,信仰的更迭运行即从信仰的建构到信仰危机的生成再到信仰的重构,是人类生存发展过程中必然发生的现象。信仰危机中所必然蕴含的转机使得危机的生成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信仰的重建过程。就当代中国社会的信仰重构而言,应当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导的前提之下,重视发挥传统信仰的社会作用,并通过积极创设多元和谐的社会环境来推动科学信仰的选择与建构。  相似文献   

5.
饵料是中华绒螯蟹生存的物质基础,性早熟为近年来中华绒螯蟹养殖过程中遇到的一个突出问题,如何配制营养更为丰富的饵料?如何避免性早熟问题的发生?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这些问题的研究进展做了总结.  相似文献   

6.
萨满教是我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普遍信仰的一种原始宗教。蒙古族及其先民长期笃信萨满教,这种信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不同层面和社会文化的各个领域,蒙古族造型艺术早期审美意识的形成就和萨满信仰与萨满文化活动分不开。蒙古族造型艺术的内容很多,本文仅以岩画艺术、建筑艺术、服饰艺术以及色彩取向为例,以点带面来分析萨满文化对蒙古族造型艺术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宋代盛行的相扑活动进行研究,以娱乐性为主的宋代相扑活动,遵循一定的竞技规则,竞技程式较为简单,以摔倒对方为竞技目的,规避了宋代以前致残对手等恶俗手段,简化和规范了竞技机制。研究认为,宋代相扑集观赏性和竞技性,是对前代角力活动的超脱和通俗化。尽管曾被贴上猥俗的标签,但鉴于竞技条件简单和不限参与者身份,遂成为宋代市民喜闻乐见的体育活动。宋代相扑活动的流行与宋代社会文化的开放性一致,是商品经济发展下市民对娱乐体育活动的一种主体价值诉求和体育自觉行为。  相似文献   

8.
体育运动的原点在于史前狩猎、征战与决斗行为,三者的共生性价值体现在对权力的占有层面,其中的核心是狩猎,而足球则是狩猎的隐喻。足球是一种带有强烈生物学意味的现代文化品类,其中不乏丰富的动物学内涵,足球由此而具备了泛生物的美学内涵。在争食、抢食、护食的意义上考量,足球是一种对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权力的竞斗、攫取与捍卫行动。狩猎文明的精华在于对人的专注力、勇敢精神和谋略的培育,足球则对此加以完全继承。足球具有高度明确的荷尔蒙主义品格,同时也是一种现代人对狩猎过程的娱乐化想象形态,足球由此而加固了现代艺术与现代人的基本情感关系。足球承载着人类的史前情结,也因此构建出一种有关人类史前文化的纪念仪式。  相似文献   

9.
宋代繁荣的节日文化中蕴涵了大量体育因子,有的成为全国性节日文化的主角.宋代节日文化和体育文化共生中相互渗透、共促繁荣,在传递世俗性、娱乐性及抒发精神情感方面形成了绝佳的契合点,创造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宋代节日文化繁荣与体育文化的高度融合.  相似文献   

10.
传统民族艺术地域性、生活性、民族性的本质特征,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背景下发生诸多变异。区域性的社会结构不断重组,文化边界逐渐消融,文化载体构成要素日趋多元,异文化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多地被更加多样化的方式表述出来,民族文化信仰开始动摇。在这个动态的变迁过程中,负载着民族物质和精神层面的传统民族艺术在现代与传统的冲突中持守民族精神,重建文化信仰,是传统民族艺术保护与传承的一种可能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节日的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为社会各阶层所接受,更容易成为诗歌的创作题材。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许多吟咏岁时节令的诗歌,如《郑风.溱洧》就是吟咏"上巳"节的。节日民俗的体制、民俗活动到唐宋完全定型,并成为官方认定、全民性的节日,丰富的节日生活为诗歌创作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节日民俗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是属于以风俗习惯的生活形态存在的底层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真正价值所在。在宋代特殊政治、经济影响下,传统节日规模扩大,节日娱乐性、商业性增强,节日风俗也更为完备,与前代相比,北宋节日有着自己鲜明的特质,节日民俗丰富了诗歌的创作内容,激发了诗歌的创作契机。亚里士多德认为情感是人性中所固有的,要想心理健康,我们应该给情感以适当的发泄的机会。节日成了他们发泄自己感情的集中点,而诗歌是他们抒发节日情感的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12.
道德信仰在其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过程中具有双向互变的本性,这一本性的展开使道德信仰的律动成为可能。道德信仰的律动为道德信仰的进步和优化以及建立有效的社会调控防范机制提高了伦理资源。道德信仰律动的规律性表现为进步律、发展律、自觉律 3种律动模态。  相似文献   

13.
道德信仰危机作为当前社会的一个重要社会问题越发引起学界的关注。本文在对道德信仰进行阐述的同时分析了造成道德信仰危机出现的三大因素:社会体制转型变化,道德教育不足和道德信仰理论体系自身的缺陷。从影响道德信仰体系的政治、经济、文化建设方面,社会舆论监督方面以及德育的手段和方式方面对道德信仰危机的应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廉政文化是体现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尺度,直接反映一个社会或民众的文明程度。良好的廉政信仰能够推动人们形成良好的廉政修养和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对于弘扬正气、打击歪风、倡导文明向上的社会风气有着积极的作用。当前社会的反腐败斗争,不仅仅是场政治斗争,同时也是一场文化斗争。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应该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用先进的廉政文化去消灭腐败"文化"。  相似文献   

15.
宋代民众在信仰方面奉行"唯灵是信"的原则,民间信仰的对象亦是多种多样,蛇信仰是其较为常见的民间信仰形式之一.《夷坚志》中记载着大量的有关蛇信仰的事例,这些故事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为了解宋代蛇信仰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史料依据.《夷坚志》中的蛇有着福祸并行的双重意象,反映了普通民众信仰中情感与利益的纠葛.  相似文献   

16.
梅花拳信仰研究 ——兼论梅花拳的组织源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花拳是传统武术中的一个著名拳种,同时也是清代北方地区具有鲜明教门文化色彩的松散型拳会组织.历史上不时给清廷政府带来恐慌不安的民间教门和拳会组织,随着近百年来中国社会的进步足迹而不断发生巨大蜕变,好多已相继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像梅花拳这样至今在广袤乡镇间依然保存着其特有的组织秩序、文化信仰和活动方式的,可以说实属罕见.作为一个难得的个案,对它的研究不仅是对传统武术文化审视的需要,同时也对了解传统民间信仰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本文在已掌握的材料和现有学术成果基础上,就梅花拳折射出来的浓郁教门化民间信仰及其组织源流分三个方面予以论述,进而对梅花拳在当代的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族群即是一种长期存在的文化现象,又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历史现象,族群的认同与建构受到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段颖博士的《泰国北部的云南人——族群的形成、文化适应与历史变迁》一书介绍,从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角度描述了位于泰国北部的国民党"孤军"流落与生存、形成华人族群的认同与建构以及在泰国文化的适应与信仰等,对于族群的认同与建构研究有一定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18.
保罗·康纳顿在哈布瓦赫“集体记忆”的基础上提出了“社会记忆”的概念,他认为社会能和个体一样具有自己的记忆,并通过纪念仪式和身体实践的方式实现其保持和传递。仪式体育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追忆和习得族群文化、信仰、社会风俗、社会规范、族群技术、族群历史等知识的“场域”,在反复参与、体验的过程中,这些知识成为了他们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经由仪式的渲染和社会的建构成为了族群共享的记忆。从本质上说,仪式体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以身体实践为基础的,是一个体化的过程,通过体化实践社会记忆得以在操演者体内沉淀,并以此实现社会记忆的保存和传递。  相似文献   

19.
吃蟹     
丰子恺 《阅读》2013,(4):10-12
第二件不能忘却的事,是父亲的中秋赏月,而赏月之乐的中心,在于吃蟹。  相似文献   

20.
本文有意突破以往欧阳修研究的框架,从士人主体与文化转型的关系来观照欧阳修的文化意义。欧阳修所处的北宋真宗到神宗时期可以说是宋代文化转型很关键的时期,作为一个处在转折期的重要人物,欧阳修自觉地进行了调整,以促进自身一种新型人格结构的生成。它们在他的各种文化活动中不断发生着作用,并且由于他的社会地位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于北宋文化转型和宋代以后士人人格结构的调整都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