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俄罗斯是世界符号学大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俄罗斯符号学的深入研究必将有助于我们掌握符号学研究的全貌.洛特曼从文学领域步入符号学的研究,他的研究又被称为文化符号学,他建构了文本系统性结构理论,探讨了符号学方法在文化中的具体应用,他提出的文化类型学用于指导各类文化的比较研究,给不同时空中异质文化的比较提供一个机制,意在消除文化的不平等和文化歧视.  相似文献   

2.
洛特曼文化符号学是研究文化符号的科学,符号的用途是表达意义。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舞蹈身体语言有着审美表意功能,舞蹈语言符号的提出就是研究如何运用舞蹈身体语言表达意义。洛特曼文化符号学中,文本是一个动态的概念,是整体功能和整体意义的载体。文章从舞蹈语言符号、舞蹈文本结合马关县苗族芦笙舞蹈进行论述,试图揭示马关县苗族芦笙舞蹈在符号信息生成、保存、传递背后隐藏的文化内涵与文化共相。  相似文献   

3.
传播理论研究大量吸收了信息科学的研究成果,也引领了我国教育传播理论研究的视角。符号学对传播理论研究最初的影响主要是在方法论层面,随着符号学研究从方法论走向本体论,如何从现代符号学的视野分析研究教育传播理论,笔者作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关于文化发展的动力问题是社会学、哲学、人类学、历史学、文化学等许多学科共同关注的一个最基本而又最复杂的问题。包罗万象而又纷纭变化的人类文化究竟是以什么方式运转的?它的动力又来源于何处?针对这一问题,俄罗斯文化符号学家、文艺理论家洛特曼用符号学的观点和方法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文化发展的动态图景,从而为我们提供了一种重新认识文化动力的全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卡西尔的文化符号学原理出发,通过对化学符号的教学实例分析,探寻其在"宏观—符号—微观"的"三重表征"中的文化意义,形成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按照全面从严治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要求,不断创新党的组织生活,是党支部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增强活力的重要手段。从学理角度探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是研究方法的创新,也为组织生活的创新寻找坚实的理论基础。文章在"传播—组织"理论模式的框架下,从"传播的传递观"和"传播的仪式观"两个维度,研究高校大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存在问题及成因,提出以及创新途径,对切实增强组织活力与凝聚力,提升组织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继续社会化对初任教师在教育教学和生活中产生重要影响,是其继续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国内一般把教师社会化分为预期社会化和继续社会化两个阶段,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延伸,它们都是教师职业社会化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职业专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本文基于符号互动论的视角来重点探讨学校领导群体、同事群体、学生群体、学生家长群体各自所持有的符号在与初任教师互动交流中对初任教师继续社会化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反讽修辞将符号表意与意图意义之间的虚假关系显现于文本、伴随文本与语境之间的矛盾冲突,即文本字面义或表面义自相矛盾;文本与伴随文本矛盾;文本与语境矛盾;伴随文本与语境矛盾;铺垫语境与结果语境矛盾。但是,解释者的主体性使得符号表意可无限衍义,如果解释没有落到意图意义的预期定点上,会影响反讽的生成。  相似文献   

9.
从舞蹈传播的概念出发,以文山州马关县苗族舞蹈为例,运用符号学理论,论述其核心领域、符号活动和传播模式以及舞蹈的文化代码,试图从一种新的研究视角解读舞蹈传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凸显马关县苗族舞蹈在民族文化传播领域中的价值,以期更好地保护马关县苗族舞蹈,促进马关县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詹姆斯·凯瑞的传播仪式观为视角,分析我国乡村传统文化衰落的原因以及当今我国乡村文化的表现形态.文章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转型与发展,乡村文化共享公共空间的衰退以及乡村文化仪式和传播主体的缺失是导致乡村传统文化逐渐衰落的重要原因.同时指出乡村文化在嬗变的过程中逐渐与异质文化互动融合,在传统文化日益衰落的同时形成了乡村多元文化混杂的现状.  相似文献   

11.
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以丝瓷茶为重要物质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随其对外输出也承载了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世界的使命. 在新的形势下,结合文化国际传播的现状研究中国物质文化符号的传播史及文化符号的特点,将有助于中国文化的传播及魅力的展示.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非正式群体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对其进行适当干预很有必要.探讨用组织传播方式干预大学生非正式群体的可行性,应先探明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及组织的关系,组织传播的作用对象以及如何把握传播方式的正式程度.其干预方式主要分为下行传播、平行传播与上行传播三种组织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3.
新媒体的兴起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传播模式,传受双方的界限逐渐模糊。在新媒体环境下,传播的仪式观已经部分消解。但同时,新媒体通过构建文化共享圈、赋予公民话语权、打造仪式化营销、强化文化传承,重构着传播仪式观。  相似文献   

14.
作为象征符号的法治是社会系统运行的信仰秩序,但法律人共同体与大众间存在的符号鸿沟、伦理鸿沟、信仰鸿沟,作为社会规范的法治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因此,法律人共同体要肩负起法治传播的文化使命,把法治大规模推向受众市场。当前,在传播格局被重塑的数字时代,法律人共同体要因应数字化网络新秩序,把作为符号的法治嵌入到数字网络,让法治成为了网络的性质,创造出法治传播的数字沟通范式。同时也要看到,当下法律人共同体的数字传播实践存在传统的法律权威被消解、传播的不确定性增加、网络过滤、碎片化传播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深埋于乡土社会的民间口头艺术,徽州民谣长期处于被低估与“失语”的状态,并在全球化下因文化根基与生产环境断裂而濒临消亡。从文化符号学理论出发,经由文本—文化—符号域的研究路径,通过对徽州民谣文化符号、传播机制、传承空间的分析,探究徽州民谣文化记忆、身份认同与文化连续性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突破口进一步确立徽州民谣作为中间机制,连接国家、族群与文化的认同方式,以期为新时代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语言符号的特点既决定了语言的存在和运用,又决定了翻译的可能性和特殊性,尤其是符号意义的研究成果对于翻译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符号的意义观有助于译者在跨语言、跨文化的符号转换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源语与译语的差异,指导译者尽可能把原文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准确对应到译文中,为跨文化交际下的翻译研究提供一个广阔的理论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7.
翻译所进行的是语言的翻译,就必然与文化相联系,翻译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信息的传播。本文从文化传播的角度论述了翻译的文化传播特征及其传播属性,以及翻译的文化传播对我国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建构主义教学观已经渗透到与教育有关的各个领域,其观点的形成具有深厚的哲学根源。从符号学的视角看,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取向,既是知识文化本性的反映,也是适应学习心理机制的内在需要。文章对比卡西尔的文化符号学理论和建构主义教学观,从二者的契合点出发,以文化符号学的观点进一步阐释教师、学生等教育要素的关系,由此探究建构主义教学观的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相结合的内在机制,从而更好地理解现代教育中所倡导的人文精神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当下基础教育学校中新建学校已成为重要类型之一,而学校文化是影响新建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在对学校初创期的文化生成作大致描述的基础上,提出学校文化在人、环境和实践三者相互作用中生成,也在适应外部和整合内部过程中生成,近代南开教育为此提供了一个典型案例.在学校初创期的文化生成中,领导者起主导作用,而组织社会化是关键.领导者的...  相似文献   

20.
俞星月 《英语辅导》2014,(4):196-198
随着中外科学技术的广泛交流与合作,术语的跨语际传播日趋活跃,术语翻译的积极实践,一方面促进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学术繁荣,但另一方面也产生了一些具体的问题。人们在探究这些问题时,往往只关注翻译的语义等值问题,而忽略了术语翻译的文化特征。词语除其“概念意义”之外,还有“语用意义”,而后者体现了术语的文化属性,因此从社会符号学视角来探讨科技术语翻译的文化意义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