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越实证主义的高端理性是新闻学的理论之根,没有"根理论"高屋建瓴的指导,新闻报道的盲目性和被动性经常困扰新闻工作者.重大史实证明,媒体背弃社会根理论,新闻报道势必颠倒黑白,破坏社会的正常发展.  相似文献   

2.
林毅 《新闻界》2008,(4):145-147
本文通过非角色主持与忘我的主持两大命题的相互论证,推论出主持人形象是主持本体形象与主持角色形象的共同部分,主持人是“有我”的“角色主持”。  相似文献   

3.
近读林贤治先生<自制的海图>所立论的"五四之魂",不禁悲从中来;世纪末还要问,我们究竟能否跳出五四的掌心?对五四缺乏深刻的理解只能产生悲壮的结语.五四,本是一种精神等候.历史感匮乏的思想史研究,也无疑只能是缺乏现实感的苍白之作.  相似文献   

4.
"正朔"考     
  相似文献   

5.
国内许多新闻学者认为,马克思创立人民报刊思想后发生了"两个转变",即由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由民主主义转向共产主义.有哪些事实证明马克思在两个转变之前是唯心主义者,曾不赞成共产主义,没有一篇论著提供过事实根据.本文列举具体事例力图澄清对马克思"两个转变"的误判,阐述马克思在学生时代就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他在<莱茵报>上宣传民主主义是适应德国民主革命要求的,同时马克思也赞成并宣传了共产主义.我们不能用"左"的观点贬低马克思的人民报刊思想.  相似文献   

6.
电视"互动"观念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廖亮 《现代传播》2002,(6):53-56
本文就“互动”观念产生的根源、“互动”观念下的应用形式进行了系统的论述 ,并对技巧的互动与观念的互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廖祥忠 《现代传播》2005,2(6):23-25
人类进入数字化时代,数字技术逐渐成为人类的一种生存介质.然而,人们在享受"数字化生存"的同时,更要高度警惕"生存的数字化"."生存的数字化"已成为"数字化生存"时代诸多社会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根源.所谓的"数字化危机"正是自由我的迷失、混乱和异化引发的,这也就是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危机.因此,在拒绝"生存的数字化"的时候,应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坚守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8.
基于"趣味"的"对境"构建图书馆二元阅读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趣味对境"的视角来研究培育阅读市场,并以实际案例来证明和分析,给人以启发和借鉴。同时,也为图书馆革新提供了一个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9.
试论互联网中的"沉默的螺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上世纪70年代,随着沉默的螺旋理论的提出,对传播效果的研究又回归到了强效果论的轨迹。该理论强调了大众媒介在引导控制舆论方面的作用。但到90年代末互联网广泛运用后,这一理论引起了不少争议。有研究者认为。沉默的螺旋在网络传播中已经沉没。结合网络传播的特点,本文对这一观点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0.
叶俊 《青年记者》2022,(5):80-82
"报刊的有机运动"是马克思提出的重要观点.本文基于对马克思"报刊的有机运动"思想的解读,提出了"媒介的有机性"观点,并以此入手,从新闻传播、媒体融合、互联网生态三个角度剖析了当前互联网发展的有机性,从而揭示从"有机报刊"到"有机互联网"的规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央视"春晚"是人类文化在传媒时代绽放的一朵奇葩,它不是人任意创作的结果,而有属于其自身的规律性.本文尝试从传播符号学的视角对其进行剖析,挖掘潜藏在其中的符号学规律,进而发现这一文化事件的深层结构,最终对什么是"春晚",怎样才是成功的"春晚"有所探讨.  相似文献   

12.
"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论述了“用户永远都是正确的”的观点提出的背景,并结合目前学术界的有关争论,探讨了对该论断的三点理解:对“永远都是正确的”界定是关键;寻求图书馆与用户之间的平衡点;用于教学无不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通过教学讨论和实践工作来完善、推广这一理念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14.
20多年前,德国学者伊丽莎白·纽曼将社会心理学机制引入传播学研究并提出了"沉默的螺旋"理论.此后,该理论备受关注,自然也受到不同程度批评.有研究者认为"对孤立的恐惧"并不是促成个人发表意见的绝对的常量,而应该是一个受到制约的变量,即"对孤立的恐惧"并不能成为影响个人发表意见的充分且必要的原因.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利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借助高级统计中的结构方程式模型进行分析,以实证的方法检验"沉默的螺旋"理论.研究加入另一个在中国影响个人意见发表的重要因素--"面子",探讨这个因素在"沉默的螺旋"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2003年7月下旬,陕西媒体报道《北大才子长安街头卖肉》后,引起了社会的轰动,报纸上、网上、电视台关于陆步轩本人、关于人事制度的改革、关于"文凭与才华"的讨论火爆异常。经统计,叫得最响、最多的声音却是"才子卖肉有何不可?",与当地媒体最先意图相违背。本文运用传播学的有关理论对此现象作了阐释。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应注意的7种"症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福满 《编辑学报》2007,19(6):447-450
认为当前我国科技期刊存在以下7种"症候":期刊自引率过高;过于追求基金论文比;过于追求作者层次;作者意识差;论文发表时滞过长;收费没有规范;过分限制篇幅.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它们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危害,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由于新文化运动中被启蒙者的"缺席"问题,导致"五四"启蒙主义文学的"平民主义"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正是由于"五四"启蒙主义文学叙事的多元性具有现代性的思想观念、现代性的情感体验、现代性的思维和想象方式、现代性的艺术形式、现代性的语言系统的具体体现,才成就了"五四"时期启蒙主义文学在中国现代文学乃至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撼动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关于"图书馆"本质属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从事物的最根本属性、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独有的属性、规定并影响其他属性的属性、规定事物发展变化根据的属性这四个方面,对“图书馆”的本质属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朱海燕的雪域"天路"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作家斯诺说:“当你到高原找真实时,可能不幸找到死亡”。是的,高原是充满着死亡的,但因为铁道兵、军人的存在,它显示出一种高远的美,旷古的美,苍凉的美。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图书馆学"的建设与中西文化交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清菊 《图书馆杂志》2005,24(7):3-5,16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图书馆学的发端、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或西方科学的历程,而且也是中国人思考如何创建中国自身的图书馆学的历程。在这方面,梁启超所提出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路,至今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本文以梁启超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辞为切入点,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探讨了这一思路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