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是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分析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展情况,然后指出了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智慧城市理论方法研究滞后于实践,关键技术和产品储备不足,建设管理体制没有理顺,并分析了其中的深层次原因。最后提出了一些智慧城市发展对策,如建设智慧的城市基础设施,开展智慧城市创新应用,发展智慧城市相关产业,理顺智慧城市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2.
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是运用新一代IT技术,有效链接城市个体,整合城市各类资源,重塑城市核心价值,实现城市全面发展。“红色之城·康养通化”是通化市的建市目标,努力打造中国北方康养宜居城市。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努力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先后被评为智慧城市试点市、国家创新产业集群培育试点等。但是通化市智慧城市建设仍然存在着“特色不鲜明”“目标和路径不准确”等问题。如何结合通化市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基因,内外结合,规划和调整红色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路径,对推动通化市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智慧城市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目前全国智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八部委《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智慧城市,文章从城市管理理念、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创新运营模式及人才培育四个方面,分析了市民卡对智慧城市的促进作用,提出了“智慧城市建设不妨从市民卡做起”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未来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创新驱动力与必然追求。它将助推新型城镇化、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以及引领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已成为肇庆现代新都市建设的重要着力点。肇庆市智慧城市建设目前已取得显著成效,但在此过程中凸显出来的问题亦不容忽视。未来应根据自身的实际和特点,从政策、社会及经济三个层面协同发力,强化顶层设计,完善数字治理,培育智慧产业,打造未来肇庆新型智能、智治宜居、绿色创新的现代新都市。  相似文献   

5.
对资源的强烈依赖性、城市产业结构单一性与“耗竭性资源”存量的有限性,决定了资源型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须选择产业结构转型才能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焦作现象”充满巨大的魅力,它是焦作市政府创造性地发挥主导作用,将高层战略决策精神和当地实际以及各部门集体智慧有机结合的硕果.焦作市政府主导资源型城市旅游开发的战略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场规划和投融资策略是其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6.
晚清民国以来,在外来经济冲击下,焦作地区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英国福公司的经济侵略,刺激焦作矿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市建设。焦作地区人口增多,工商业发展,文化事业也逐渐完善,社会生活方面也发生了巨大而显著的变化。市民阶层的物质生活有了较大的改善,精神生活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变化。对近代这一地区社会生活变迁的深入研究,能更好把握焦作"以矿兴市"资源型城市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7.
为了响应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理论支持,在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城市发展论坛"征文活动之后,现面向海内外学者开展第二届"中国城市发展论坛"征文活动。1.征文主题1新型城镇化研究2城市文化与人文城市、智慧城市3城市治理4城市规划5城市伦理6城市经济7生态城市与绿色城市8其他城市研究题材  相似文献   

8.
采用文献计量法,并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以“智慧城市”为主题的CSSCI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智慧城市研究多为作者独立研究,核心作者群未形成,研究机构多为发达地区的高校,跨地域、跨机构的合作不多见;主要围绕核心的“智慧城市概念”、顶层的“智慧城市设计”、基础性的“智慧城市技术”和成熟的“智慧城市应用”等主题展开探索;而更具颠覆性的“人工智能”的技术加持,更强调“以人为本”的“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具协同化的“城市治理”的推进,更加精细化的“智慧社区”的打造,以及智慧城市向“智慧社会”的转型等方面已成为研究前沿.今后,应培育壮大智库队伍,助力核心作者群形成,推进高校和其他科研机构合作,共同朝着智慧城市研究的发展方向不断探索,努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跨学科的研究体系,实现通过理论研究指引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实践发展.  相似文献   

9.
英福公司与焦作早期的城市化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作市素以“煤城”闻名中外。为掠夺中国煤炭而专门成立的英福公司进入焦作,改变了焦作的历史发展进程,构成了焦作早期的城市风貌和城市框架,是焦作从一个农村小集镇发展成为现代都市的标志和起点。  相似文献   

10.
旅游发展与资源型城市转型:基于“焦作现象”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中国当代城市发展的一个现实课题,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更是一道"世界性难题".焦作作为一个成功转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其发展过程--"焦作现象"不仅已成为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一个奇迹,也成为研究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学术术语.作为时下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一个典范,由"焦作现象"而生的"焦作模式"是否在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焦作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吗?通过对"焦作现象"的解读,剖析了"焦作模式"的实质,指出应该注意资源型城市转型在必为过程中更需科学而为之.  相似文献   

11.
利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等研究方法,从组织管理、培训机构、场地设施、竞赛活动、经费来源等几个方面对焦作篮球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焦作在"篮球城市"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相应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2.
苏阜两市结对合作帮扶的“十年之约”,为阜阳市以苏州为标杆,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契机。阜阳市要对标苏州、优选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标杆项目,先要对新型智慧城市概念本质、国家与相关行业的战略规范标准方案、苏州的标杆成果、阜阳的家底与居民最急切的高频需求等有全面、系统、深入的了解,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方能明确工作方向,清楚必选、可选范围与排序,彰显特色,优选路径,锚定项目,深度学习,切实推进。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城市智慧化的发展。本文从智慧城市和智慧服务出发,分析了面向智慧城市的智慧服务内涵。以此为基础,针对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现状中的顶层设计问题,构建了包含"一个核心,三大体系和五个层面"的智慧城市智慧服务体系,该体系建设可以为北京城市学院信息学部相关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徐州市依托自身发展优势,顺应当前的产业发展趋势,提出了"智慧云都、生态绿城"的发展理念,着力打造一个融智慧服务和生态绿城为一体的现代化城市。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和发展模式,通过分析,提出徐州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建议,希望对江苏乃至徐州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以河南省18个省辖市作为研究的基本单元,从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智慧旅游经济发展、智慧旅游科技创新、智慧旅游环境支撑和智慧旅游硬件支撑这五个维度构建了智慧旅游城市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观权重确定的G1法与客观权重确定的熵值法分别确定各指标的主客观权重,根据综合权重的确定方法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分别利用每一个城市标准化处理后的各指标数据值乘各指标的综合权重,通过求和得到每个城市的智慧旅游发展潜力综合得分。结果显示:河南省智慧旅游发展潜力的综合得分及五个维度得分存在显著差异。处于潜力强区的有郑州、洛阳,处于潜力较强区的有新乡、开封、安阳、南阳、焦作,处于潜力较弱区的有许昌、平顶山、周口、信阳、驻马店、商丘,处于潜力弱区的有三门峡、濮阳、漯河、济源、鹤壁。各省辖市智慧旅游发展的优劣势存在较大差异,使得各省辖市今后的工作重点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16.
<正>智能建筑要融入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树立自上而下的规划和设计理念,确定体系架构,建立指标体系,建设应用系统,落实保障措施,引进人才和有政府的支持。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发展现状智慧城市建设,起源是城市信息化建设,中国的城市信息化发展历程可分为初始、数字城市、智慧城市3个阶段。初始阶段: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  相似文献   

17.
在建设科技强国、智慧城市的征程中,加强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成为关键。北京师范大学智慧学习研究院基于城市创新发展、市民智慧学习体验、场域智慧学习三方面构建的智慧学习环境指数为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开辟了新的领域。通过对19个重点大城市智慧学习关键建设现状真实、客观的分析,为重点大城市的智慧学习环境建设提供积极建议。  相似文献   

18.
智慧城市是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下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现状出发,分析智慧城市架构、技术需求,并针对东北老工业区城市在智慧城市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新兴实践,在此背景下,公共图书馆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主体之一,应不遗余力。针对智慧城市的背景进行阐述,分析智慧城市建设对公共图书馆的影响,并对公共图书馆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提供可行性路径。  相似文献   

20.
智慧旅游是在构建智慧城市的基础上设计、发展而成的更加智能、便捷的旅游活动。武汉不仅是国家智慧城市的试点城市和领跑城市,还是国家智慧旅游的试点城市。文章分析了武汉智慧旅游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促进智慧旅游建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