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社会运动特别是建构社会运动理论,以有关重庆"钉子户"的大众媒介报道与评论为分析对象,描述并阐释了大众媒介在中国"新民权运动"中的社会动员作用。本文认为:转型中国的"新民权运动"具有"解放政治"与"生活政治"的双重诉求,兼具旧、新社会运动的特征,既要实现在国家制度层面从等级统治的传统政治中解放出来的目标,又包含从个体出发在现有制度框架内获得个人自主性的生活政治内涵。媒介的社会动员也因此包含了"认同政治"中的多样化内容,在动员的关键环节"集体认同感"、"集体行动框架"的建构中都体现了转型中国的特殊性,即由个体层面的私人性诉求转向国家制度变革层面的呼吁,并以此达成中国"新民权运动"的多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建党百年当天的"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账号发布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媒介事件理论的社交媒体时代适用性.通过对发布内容的情感动员策略分析,发现诉诸情绪感染和诉诸身份认同的情感动员策略更能激发网民的关注,对调动网民情感具有明显的效果,有利于传播社会共识性价值,实现社...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历史的考察,把我国大众传媒的突发性事件报道概括为"抗灾动员"、"如实报道"、"如实报道"和"动员"结合,以及所谓"议程设置"、"危机传播"等理念和做法.从内在逻辑看,都是站在政府立场来劝服、控制和管理.本文从当前风险社会、媒介化社会以及公民社会建设的角度,认为传媒应对其固有作法加以反思,把重点从"事件"报道转到"过程",要从对事件意义的解释中赢得主导权,要从单纯以政府为主转变为"政府"与"公众"兼顾.  相似文献   

4.
在自媒体的冲击下,电视发展举步维艰.《人说山西好风光》以"电视+官员+工作"的创新模式,借用官员和政府的社会动员能力,整合了多种社会力量,塑造了自身的影响力,探寻出电视在新媒体时代生存的另一种模式.该模式的核心在于突破传统电视新闻和娱乐两大功能定位,发掘电视在社会动员链条上的作用,同时使得电视从传播政府声音、 监督政府行为拓展到推介政府理念,在电视与受众关系上,则利用场景塑造受众观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环境下,与信息的迅速传递相伴随,用户的"在场"、参与、互动,使情绪也沿着信息流不断蔓延和扩散.本文主要采用梵·迪克的话语分析法,结合符号学的相关理论,对有关2016年"山东疫苗事件"的典型网络文本进行解读,试图弄清网络舆论产生和传播的情绪机制,剖析影响公众情绪的原因.研究发现:在此类危机事件中,首发的网络新闻能有效地影响公众认知,成为激发公众舆论的起点;网络存在强大的情感动员力量,能吸引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参与;不同声音的碰撞、对话最终能激发公众的理性思考,推动公众情绪从恐慌恢复到理性.  相似文献   

6.
周凡 《东南传播》2021,(2):88-91
本文对国外社会动员理论的发展脉络及媒介动员理论的兴起进行了梳理,并对国内相关研究进行了脉络梳理及特点总结,以期能对该理论做出更加深入的研究.研究发现,国外学者的研究方向侧重于发生在社交平台上的动员事件,且研究主题十分宽泛,小到日常互动交流,大到政治事件,都有所涉及;而国内学者的研究则具有很明显的阶段性特征:21世纪初至...  相似文献   

7.
李波 《新闻世界》2010,(8):239-240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通过了《国防动员法》,7月1日起正式实施。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作为国防动员重要组成部分的新闻媒体动员已被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直接影响着战争的进程和最终的结果。因此,建设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新闻媒体动员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9.
陈亚玲 《东南传播》2014,(9):101-103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借助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号召网民进行大规模的社会运动。可以说,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的赋权功能激发了网民的公民热忱,同时也提高了他们的个体权利自觉,促使网民积极投入公民社会的建设中去。其中,公益慈善组织是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有益力量。而网络赋予了民间慈善机构一种新的发展空间与动员平台。本文以"免费午餐"为例,探讨公益慈善中媒体动员、公益动员及情感动员三种动员模式。  相似文献   

10.
张芝龙 《东南传播》2013,(12):44-46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形式,近些年来所衍生出来的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了网络信息发布与互动的新高地.利用微博进行的讨论不仅吸引了数量庞大的用户,而且也获得了政府机构特别的重视.微博动员不同于传统社会动员,具有泛组织化的特征.文章从微博动员的基点、目标、途径、逻辑以及效果等方面入手详细论述了微博动员泛组织化这一特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微博在当下的发展,其不仅成为人们发布信息和获取信息的重要工具,而且成为社会动员的工具。本文以"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为例,从社会动员的发起者和组织者、社会动员的方式、社会动员的客体以及社会动员的信息反馈方式四个方面对微博的虚拟社会动员和传统的社会动员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虚拟社会动员向现实的社会动员转化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蔡天新 《北京档案》2002,(11):40-41,48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布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后,全国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  相似文献   

13.
喧闹一时的"华南虎事件"(或称"华南虎照"事件),继陕西省林业厅致歉信之后,暂无后续消息。然而,"华南虎照"引发的一场网民总动员,却至今为不少人津津乐道。从发现虎照年画,到重建拍摄现场,正是网友提供的信息揭开了"华南虎照"的  相似文献   

14.
《新闻界》2013,(2)
自2010年"中国微博元年"以来,微博平台不仅改变了信息传递的方式,也在重塑着人们的社会行为,人们对微博动员活动的积极参与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网络动员呈现出与以往基于论坛、博客、QQ等平台的网络动员所不同的新特点,值得研究者关注。本文根据参与者卷入程度的不同,将微博动员分为线上动员和线下动员两个层次,并试图从社会心理和人际传播两个角度分析微博动员区别于以往网络动员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5.
杨洋  周泽红 《出版科学》2018,26(4):12-18
网络动员作为社会动员的一种形式新发展,兼具着双重价值立场.在遵循这一价值判断的前提下,一方面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优势,积极引领国家主流思想凝聚和增益社会现实行动的参与力量,充分发挥网络社会动员的正向引导功能;另一方面,对潜藏社会非稳定性因素的网络抗争动员实施有效规导与制动,促成党政权力与社会力量双向政治互动的良性循环.科学辩证地运用好"引导"与"规制"两种策略,在网络治理全局观视野中加强党和政府的网络社会动员能力,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17.
《山海情》作为一部弘扬主旋律的扶贫剧.大胆突破了扶贫人物形象的"大人物"和英雄式的脸谱化,对之进行"小人物"化的处理,塑造了普通人的真情实感和朴素美德,构建了丰腴的、立体多元的扶贫典型;它通过逼真的场景构建将观众代入情感场域之中,并将真实扶贫问题进行戏剧化处理,以情节冲突的方式呈现,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和道德震撼;它摆脱...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为社会动员提供了重要的资源,其动员能力不容小觑。然而,与此同时,谣言、语言暴力亦在网络空间弥漫。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探讨网络动员在邻避运动中的正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重点研究了1933-1939年纳粹德军的宏观动员规划和微观动员特点,对我军动员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平时期要重视战争潜力建设;要重视战略咨询团队的建设;战争经济相关产业要统一规划和管理;提高战争融资能力。  相似文献   

20.
张喆 《大观周刊》2011,(39):252-252
随着互联网发展的突飞猛进,以网络、手机,博客、播客、电子杂志、分众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越来越深入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方式和价值观,这一变化对新形式下的社会动员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认清这一发展趋势,充分发掘和利用信息网络对社会动员的积极作用,拓展社会动员渠道,丰富社会动员内容,创新社会动员形式,改进社会动员手段,增强社会动员效果,成为社会动员亟待研究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