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宋代作为中国传统社会发展历程中在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上均有重大发展的历史时期,商税制度的确立无疑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商税征收是宋代国家在财计上对商业的依赖日益加深,从而导致整个国家的赋税结构发生根本历史性变化在制度层面的政策体现,它表明随着宋代商品经济的繁荣兴旺,国家在商业政策导向上已经转变了前代社会政府主要利用强大的政治力量和行政手段严格控制商业发展、排斥私商经营的做法.宋政府对商业采取的更多是“经济强制”而非“超经济强制”,国家统制商业的方式从直接变成了间接,通过征收商税,允许私营商业发展、旨在瓜分商业利润.而整个两宋时期商税征收的发展变化也反映了宋代国家与商业、商人关系的新特征.  相似文献   

2.
“田地陷阱”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迫使广大农民背井离乡,甚至弃农经商的重要原因,而“田地陷阱”现象的形成与频繁的自然灾害、定额田赋制度缺陷以及灾害应对制度的缺失有着直接的关系。自然灾害意味着传统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巨大风险,而定额的田赋征收制度并没有风险因素的考虑,而在灾害发生之时,封建官府非但没有有效的灾害应对措施,而且试图维护定额田赋制度,力求转嫁灾害风险与损失的举措迫使广大灾民逃离故乡,不愿继续承种土地,“田地陷阱”问题也由此愈演愈烈,其影响与后果均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3.
中国皇权专制赋税制的社会基础包括:长期的专制统治所造成的专制文化在传统国民意识中的强化,传统国民政治权利、民主意识的缺失,文化创新、制度创新环境差。这种赋税制由一个人独掌国家的赋税权力,是全面、极端的专制赋税制,它违背了自由、人道、平等和公正等一系列道德原则及道德终极标准,阻碍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4.
华夏民族在先秦时代已形成多种划分不同地带的区域观点,及一整套区域观念形态。古代政区划分的原则可概括为:总括人口原则;行攻区与自然区重合原则;便宜赋税征收原则。其区划实践活动曾受到这三项原则的有力影响。古代政区系统因包括较多区划优点而被视作“区划标本”。  相似文献   

5.
在宪法第四次修正案通过以前,我国宪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公益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只有在一些行政法律、法规中,如土地管理法和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对公益征收征用中的补偿要件做出了规定.从一个国家的法律体系来看,公益征收征用及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缺失是一个遗憾.宪法修正案修改后,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国家在公益征收征用公民个人财产和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时必须给予补偿,用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保护了公民个人和农民集体的合法权益.国家征收征用补偿制度在宪法中的确立,为在具体法律中进一步完善相关制度提供了宪法依据, 有利于平衡和协调私有财产保护和公共利益需要.  相似文献   

6.
姚庆 《职大学报》2014,(4):59-63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研究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重要内容,主要涉及到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表现形式、特征以及影响四个方面。我们在认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这一专题时,要充分考虑到它的两面性,它的发展既促进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传统的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同时也应该认识到它与明清时期封建的专制统治制度是相适应的,局限于封建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在曲折中发展是它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7.
陪审制度就是让普通大众参与司法审判活动的司法制度,宏观上体现司法民主、司法公正之功,微观上具有实现审判独立和维护司法独立之效。但是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无论是从立法上看还是从适用上说情况都不容乐观。在司法实践当中,人民陪审员在很多时候成为了“陪衬员”或“专业户”,脱离人民陪审员设立的平民化初衷走向精英化。基于人民陪审员现状,人民陪审员制度只有科学的配置、合理的适用方可产生以上之功效,应当对我国陪审员制度进行完善,保障其功能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现有的教科书及相关的理论文章中,都一致地把税收的基本待征归纳为“强制性”、“固定性”、“无偿性”,简称为税收的“三性”。“强制性”是指税收依靠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进行的征收管理;“固定性”是指税收是以法律形式确定的,不能随意改变;“无偿性”是指税收的征收对纳税人既无需偿还,也不需要对纳税人付出任何代价。这里,笔者仅就税收的无偿性及其对税收宣传的意义作点探讨。  相似文献   

9.
中国式专制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专制主义赋税理论是中国皇权赋税专制的理论基础,而皇权专制政体则是中国皇权赋税专制的政治基础.由于中国式专制主义赋税理论的理论基础单一,内容和性质具有绝对性和非人道性,在实施上存在主观随意性,会从根本上否认和扼杀创造精神,摧毁社会的公正基础,从根本上延缓了整个社会的民主法治宪政进程.由于皇权赋税专制具有专断性,中国传统的赋役制度是具有无限威势的皇权直接对编户民的人身管辖以及在此基础之上的诛求和役使.  相似文献   

10.
理解遗产税制度,形成遗产税社会共识,需要认识遗产税的精神.当代遗产税的精神可提炼为:“替天行道”——遗产税的征收,是国家以专款专用税的方式,将去世的巨富占有的应当属于其他社会成员的那部分巨额财富“归还”给他们;“自由竞争”——征收遗产税意在打断或避免贫富差距的代际遗传,防止超级富人阶层出现,打断或避免家族财富过度的累代积聚和集中,防止一个永久的特权阶级出现,保障自由竞争,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尽情慈善”——遗产税通过慈善公益捐赠扣除的装置,使精英巨富能调动更多的财富,能最愉悦、最幸福、最尽情地从事他所钟爱的慈善公益事业;“自立自强”——遗产税的征收要是人们认识到,不应该依赖父祖的遗产,不劳而获,做寄生虫,而应该依靠自己的勤劳和创造,勤奋进取,积极向上.认识遗产税的精神,对人们的财富观念和行为方式会有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作权法设置合理使用制度的初衷是为了合理地调整著作权人、国家、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传统的著作权客体被快速、简便、高质量、低成本地复制与传递,使得著作权侵权与合理使用之间变得模糊,设置合理使用制度的初衷不能很好地实现。为适应网络这种新的环境,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做出明确而清晰的界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明清白话小说的语言中,有一种“打一V”结构的词汇现象出现较为常见。宋元明清时期等断代语言词典或专书语言词典,对这一现象的释义有所忽略。无论是在“打一v”中,还是在“打V”中,“打”均没有“仔细”、“短暂”等义。“打一V”现象到清代已是大大减少了。“V”主要为表示看、望意义之类的词。在近代汉语言中,“打一V”的存在正体现了词汇发展的过程,“打一V”中的“打”随着语言的发展最终词缀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封建社会县下乡村基层组织是构成封建专制统治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封建国家赋税、摇役、兵源征收的最基层组织。各封建王朝对其设置非常重视,国政治、经济势力发展变化常常有改革与调整。宏观而言,我国封建社会乡村基层组织特点有二;一是各朝代乡村组织单位都很严密,层层设官,细小不乱;二是秦汉时期初步奠定的乡村组织基本模式,以后各朝多有变化,但其结构、运转方式及功能未有根本变革,目的都在于对农民阶级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和残酷经济剥削。  相似文献   

14.
摘要:射礼以其独特的竞赛文化形式承载了国家治理的政治使命与社会责任。从文化阐释的视角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以文化结构三层次理论方法解读和认识射礼竞赛国家治理的文化逻辑,旨在从竞赛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把握射礼在国家制度下存在的逻辑起点及其独特的人文内涵与智慧。研究认为:因“君与”,射礼从外显的“权贵圈与核心技术”、制度的“伦理化规则与等级化组织”、核心的“和谐理念与民族精神”三个层面构建了对权贵施行“在场”管理的竞赛文化,并在“君不与”后由地方乡绅承国家意志在射义儒家化、伦理仪式化、礼制符号化的“国家在场”话语中持续发挥社会治理作用,展现了以“君—权贵—乡绅—民众”为治理路径的寓“教”、寓“圣”、寓“德”于赛的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5.
明清刑事审判制度是古代刑事审判制度较为完备的形态,有很严密的制度.《胭脂》中有多处描述明清的刑事审判制度,同时对形成冤狱的制度原因也有所反映.其中,刑讯制度、证据制度与死刑案的审转制度既是明清审判制度不断完善的标志,也是造成冤狱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何艳春 《职大学报》2006,(4):129-130
从土地制度、赋税制度、工商业制度、对外经济交往、经济管理制度、金融货币、财政制度、社会变革等方面,用表格清晰明了地反映从先秦时期至社会主义时期的中国经济制度史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17.
医保制度实施后,实行按病种结算的方式,对于管好用好老百姓的“救命钱”将大有补益。根据我市的实际情况,按“单病种定额———结合最低费住院日”的结算法较为合理,且易于操作。科学地制定结算标准十分重要,在执行政策中提升管理理念和完善管理方法是极为关键的。  相似文献   

18.
尧舜时代是一个社会转折的重要时代,由于史前大洪水,处于黄河下游及长江中下游流域的氏族部落都集中到黄河中游的豫西、晋南及陕东一带。由于公共事务的繁多,各种官员的设立便越来越多。到禹的时代,兵器的使用与战争的出现也增多了,刑法及管理刑法的官员便出现了;这样派往各方诸侯视察监督的使官也出现了,特别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赋税制度也逐步建立起来了,于是早期国家的政治组织形态便形成了。同时也出现了由新石器晚期各区域文化“满天星斗”的格局向黄河中游文明中心转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董仲舒,中国哲学史上一个里程碑式人物。他首开儒学改革,赋予儒学政治化、神学化和经学化交融的特征。以汉武帝问政于臣的历史文献为依据,梳理出董仲舒“承天顺命”“教化成性”和“度制防欲”的“治国三本”观,并分别论述其观点产生缘由及其实施策略,进一步分析阐释该理论在其时代的意义。主要采用文献法与对比分析法进行研究。研究结论是:其一,董仲舒治国理政的主要原则是主张尊天命、重教化与立制度的统一。其二,对促进国家政治、思想与文化“大一统”及社会主义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白沙细乐”是纳西古乐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对明清时期“白沙细乐”记载尚有三则史料。从文献记载来看“白沙细乐”在明清两朝传承与变迁中差异显著,其背后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风俗变革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