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对话”走进教育视界,始于20世纪后期的西方国家。在我国,引进对话理论是近年来实施课程改革时的事。“对话”的引入,促使教育内容发生了变革,深化了课程改革,有利于未来教育朝更具对话精神的方向发展。对话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视点,我们要正确理解、全面把握“对话”的内涵,最重要的有这样几点:对话不是简单的交流,而是平等的沟通;不是简单的接纳,而是内容的理解;不是简单的了解,而是精神的共享;不是简单的言说,而是生态的互动;不是简单的协商,而是真理的显现。对话是一个挑战传统教育的字眼:知识观从“固化独白”走向“关系活态”;课…  相似文献   

2.
王福照 《现代教育》2012,(11):21-22
对话道德教育是对话精神在教育领域的回应,强调教育过程中师生的民主、平等和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实施理念为走向“发展人”的目的观、“回归生活”的课程观、“我-你”的师生观以及营造自由交流的校园环境。  相似文献   

3.
教育的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生命的特征就在于它是有对话欲望的文化体。因此,走向生命对话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要确立教育的生命对话本质,就要转变独白教育的“成才”目的观、“我一它”师生观、“蓝本”化课程观,才能形成以“成人”目的观、“我一你”师生观、“文本”化课程观为基本理念的生命对话教育。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从传递知识到生成知识的转换,体现了教育的创造性追求;走向生命对话,意味着教育重新开始了对人的关注,体现了教育的人性化追求。  相似文献   

4.
孔德容 《考试周刊》2010,(24):212-212
中职学校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大批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的主阵地,由于中职学校的大部分学生都是学习基础较差、具有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学困生,而毕业的大部分学生都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向各种工作岗位,因此必须对他们进行择业教育、创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他们吃苦耐劳、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因此德育教育决不能被忽视。学校在抓就业教育和升学教育的同时,也要抓好德育教育。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就是“废材”,是社会中的“危险品”。对此,作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师,我在这里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我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发展极其迅速,但基础理论体系的建构却相对滞后。本文论述了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提出了教育技术学应当研究教育的问题,应当提到教育科学的高度和相关学科对话;分析了教育技术学发展的三个阶段,呼吁当前的教育技术学研究重点需要从“应然”走向“实然;”论证了开展教育技术哲学研究的必要性。希望本文能引发围绕学科基础理论建设的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6.
只有关注生命的发展,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充满人文关怀的语文教育,更应是始终走向“尊重生命”的教育。从肖培东老师的课例中可总结出语文教学走向“尊重生命”的路径,即语文教学必须立足文本,创设情境,展开对话,才能让学生在阅读活动中感知生命的魅力,提升精神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热衷于教学“对话”讨论,是教育的觉醒。过去,谈及教学“对话”的很少,常常把课堂视为教师“讲课”、“教书”或“教学”。而今,“对话”是在教育理论层面上对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走向的新思考,是在实践层面上教学改革的新尝试。这里的“对话”,不再是简单意义上的“我说你听”、“我问你答”,而是民主平等中的情感相融、心灵相通,动态生成中的共建知识、共享智慧。“对话”,被视为理想的教育生存状态而倍受推崇,但是,被赋予全新内涵的教学对话在走向实践层面的过程中并不乐观。教学对话形式化,透视出理想与实践的落差。我们由此向教学对话…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在医疗卫生行业形成了“政治坚定、救死扶伤、埋头苦干、技术优良”的红医精神。红医精神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想信念、价值共识、职业道德规范上高度契合,这是二者融合的逻辑起点。新时代,医学院校应从教育传承、实践深化、文化熏陶等方面着手,探求红医精神与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实现二者的同频共振,推动红医精神在医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推动红医精神的传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9.
文学教育的价值追求与理念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精神的核心是“人”,文学教育的本体性价值在于“精神立人”。文学教育的价值追寻将文学引向美育的境界。走向美育的文学教学,注重体验、强调对话,崇尚创造,并且在文学教学方法上,追求与汉语文学习的传统经验、与学生的文学接受心理和文学阅读行为全面对接。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开展对话教学,应当引领学生展开与作品的对话体验。无论怎样的教学策略,都应该视教学为学生以自己的生活经历、经验与情感体验与文本展开“对话”的过程,是学生与作品的情意交融和精神同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高职院校要注重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并选好突破点,努力培养学生的“四种精神”,即爱岗敬业精神、团队协作精神、主动工作精神和吃苦耐劳精神,将心理健康教育渗入职业道德教育中。  相似文献   

12.
《大学》对于塑造当代大学的大学精神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其中“明明德”和“亲民”的“纲领”分别对应于“追求崇高”和“勇于担当”的大学精神。“明明德”要求在教学和科研中应当具有追求崇高的精神:道德的崇高和知识的崇高;“亲民”要求大学师生应当具备科学精神、公民素质,要有战略思维、世界眼光和担当意识。大学要主动服务社会,转化知识、促进教育。二者相辅相成,追求卓越,精益求精,“止于至善”。  相似文献   

13.
在艺术教育上,丰子恺以艺术普及作为“入门之道”,以“纯正之学”作为艺术教育的核心,二者共同引导大众走向审美的人生,首先迭致“器”的层面的生活美化即生活艺术化,进而实现“道”的层面的精神提升即人生艺术化。  相似文献   

14.
对话是一个影响教育走向的触点,它将解构一系列不符合“对话”的教育概念,将催生一种以“对话”为基础的新教育文化。只要对话,就会有对话文化;只要有对话文化,就会有人们期待的价值形态。同时,对话又是以灵魂相互转向、精神相互回应为基本特征的人际思维互动的过程。对话双方原来所具有的对话意图、对话资源,如各自不同的知识、能力、道德、情感、态度、习惯、价值观、成熟度、经验水平、性格特征、方法与行为选择等等无不参与其中,并且始终一贯地生成对话、驾驭对话、完成对话,对对话起支配作用,从而会出现对话文化生成结果的多元化和多种可能。  相似文献   

15.
职业道德是公民道德建设中的重要部分,高校学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后备主力军,他们应当具有职业道德意识,在走向职业岗位之前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但是,传统的高校德育注重社会公德教育,而在职业道德教育上留下了一些空白。本文试图从新的视角探讨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道德教育中的地位以及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施。  相似文献   

16.
新教育时代,告别了独裁与专制,走向了民主和对话,当今社会都在提倡“阳光政府”、“阳光工程”,在班级的管理上,也应进行阳光操作,引导学生正确成长。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二大明确提出,要“在各行各业加强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每一个公民都应当遵守公民义务、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使“越来越多的社会成员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劳动者。”这就给我们提出了如何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联系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深入的探讨职业道德问题的任务。本文遵照马克思、恩格斯有关道德问题论述,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谈点粗浅的看法,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18.
走向对话,是开放时代人类的选择,也是“教育即解放”这个时代命题对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语文教学则更是具有内在规定性和特定情境性的言语交际(即对话)。从精神内容上看,对话就是语文教学活动最深层、最内在的属性;从表现形式上看,对话则是语文教学活动中最能释放思维、情感和  相似文献   

19.
“对话教学”是当代哲学“交往理论”被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中产生的成果。对话教学中的“对话”,不限于纯粹的言语形式,而是师生双方精神敞开的互动交流。对话教学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学,是沟通的、互动的教学,是创造的、生成的教学。从本体论、知识论和价值论等视角看,它都给教学乃至整个教育理论和实践带来了建设性和创新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每一行业都有各自的职业道德。作为人民教师,也有一个师德的问题。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指出:“每一个公民都应遵守公民义务、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每一个劳动者都应当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教育,对于我们建设一支又红又专的师资队伍,为“四化”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才,是非常必要的。 一九八0年六月,在中共中央书记处举行的师范教育座谈会上,胡耀邦同志曾代表中央书记处,向广大教师提出了三点要求。即:第一、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第二、要认真研究掌握教育科学,懂得教育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