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当代学生》2012,(8):2
洪深(1894—1955),导演,剧作家,戏剧批评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学名洪达,字伯骏,号潜斋,江苏武进(今属常州市)人。他是中国现代话剧和电影的奠基人之一。洪深中学期间即热心新剧活动,1916  相似文献   

2.
曹禺的话剧是诗与戏剧的结合。他的话剧创作,从情感态度到表现手法,从主题内容到表演效果,都在努力追求诗的境界。曹禺的话剧是真正的诗化戏剧。  相似文献   

3.
4.
鼓动全民抗战、渴望民族新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是贯穿老舍抗战剧作的一条红线。鲜明的文化分析色彩,赋予了爱国主义以透视国民精神与社会心理的深刻思想内涵。温和的世俗讽刺是老舍表达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手段,寄寓着作家改革社会重铸国魂的革命热情。二者的完美结合,既是对老舍自上世纪20年代以来业已开始的探索国民性思想的深刻总结,又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对国民性问题探讨的较高成就。小说化的戏剧创作手法,不仅使老舍抗战剧作具有了不同于戏剧家戏剧的鲜明特色,而且是老舍为丰富中国现代戏剧创作经验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实主义话剧主流的形成,不仅受到西方外向型戏剧的影响,更接受了西方内向型戏剧的影响。西方内向型戏剧既促使中国现实主义话剧迅速走向成熟和繁荣,真正确立了话剧在中国文学中的地位,又促进了中国现实主义话剧风格多样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话剧是一种重要的舞台艺术,在我国戏剧百花园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话剧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在形式均作了大胆的探索和试验,其前卫性和先锋性为今后话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
运用比较美学的方法,阐析中国话剧是从西方借鉴过来的,其形式与中国传统的戏曲等舞台艺术有极大的差别,但在中国发展的过程中,又与中国传统的戏曲艺术有互相借鉴合流的趋势。  相似文献   

8.
20世纪90年代校园话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话剧是一种特殊的戏剧艺术形式,它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和特点。观察两次校园话剧大规模发展的历程,我们可以由此反观中国正规戏剧的得失,研究其未来。  相似文献   

9.
曹禺早期话剧在舞台表现设计构思方面颇具艺术匠心。为使剧情曲折引入,作家运用了反讽,对比,悬念,间离等舞台叙事手段。同时妙用音响设置背景,再现环境,刻划心理,虚写情节,另外,巧借灯光,安排人物出场,展示人物内心世界,渲染气氛。曹禺这方面的成就得益于他早年丰富的舞台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更新发展,话剧文体也在不断变化。从早期的"文明新戏"、"五四话剧"、"解放区话剧"一直到"新时期话剧",其话剧文体、叙事方式、写作模式均在探索中前行。结合《狗儿爷涅槃》等新时期话剧作品对现代话剧的文体及其意义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戏剧是推动影视发展的一种动力,其戏剧剧本为当代电影改编注入了新鲜血液.本文对莎剧改编的可行性及现状进行了相关探讨,并对列举的中西经典改编电影版本进行了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曹禺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里程碑式的人物,其戏剧创作充分体现了民族文化对西方现实主义戏剧的深层渗透和融合,使中国话剧真正实现了具有民族独创性的改造和转化。所以,在民族性的视闻中对曹禺剧作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推动中国现代戏剧的繁荣与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95):17-18
由同名电影改编的话剧《风声》,在电影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导演经过加工处理,把剧情集中在以甄别"老鬼"为出发点,意在塑造众多的舞台形象,从而体现出一种精神、一种信仰。  相似文献   

14.
戏剧,包括话剧和戏曲,是以舞台演出的艺术样式,将艺术内容诉诸观众的.基于中西文化的差异,各自有各自对舞台二维平面作艺术处理的方式,也就建构了再现性摹仿与形象性表意两类不同的艺术表现方法.中国话剧艺术舶于西方,却发展于东方,但在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在艺术形式上未能作出重大突破,直至新历史时期,才在对舞台画框内的艺术时空,作出扩大艺术容量的艺术表现的同时,渐次使之衍化为形象表意的.在淡化情节叙事的同时,不注重生活转化的艺术表现.因而,有的主创人员为作哲理性、技巧性的自我实现,将观众置之于被动的接受状态,必然要遭遇观众的冷漠.  相似文献   

15.
1949至1966年间,因为特殊的社会政治文化环境,香港话剧舞台出现创作落后于现实、剧本落后于演出的严重情形.但是尽管艰难,戏剧家仍然在努力地推进香港戏剧运动.他们创作剧本以延续香港话剧的血脉,他们开展学校戏剧运动以培育剧坛新人,从而在那个特殊时空中萌生了属于香港的话剧,对香港戏剧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任何一种文学文体的变异与发展,都是该文学形式繁荣昌盛的标志之一。话剧文学也不例外。新时期的话剧文学在文体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一是传统的现实主义话剧文体呈现出了开放态势;二是剧作家在积极汲取西方戏剧和我国传统戏曲的优秀因素的基础上,新建构了几种文体。对此,笔者例举了几部代表作品,并概括了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7.
不少当代文学史在评述老舍话剧艺术时多侧重于对他的剧作思想内容的分析,对其艺术成就则论之泛泛,而对他在话剧艺术上的开拓与创新的论析可说是少之又少。为了丰富与强化话剧艺术的表现力,老舍力主创新,其要点有四:一,倡导"以人为主"的人物结构模式,突破传统的以事为主的情节结构模式;二,把小说的幽默技巧融入话剧创作,使剧作呈现出不同色调的喜剧意蕴,丰富了话剧艺术表现技巧;三,把小说刻划人物的成功经验运用于话剧创作,以极简洁含蓄生动的语言让人物"开口就响",闻其声而知其人;四,将戏曲、曲艺的语言技巧融入话剧创作,让人物"唱着说",文俚结合,雅俗共赏。  相似文献   

18.
贾斌武 《文教资料》2012,(27):31-34
在都市空间的塑造上,新世纪的台湾电影既继承了新电影对都市的批判视角,又展现出新的面向。在批判鬼魅化的都市空间放逐人性的同时,成长于都市的新一代电影人也热衷于都市文化意识的建构。在呈现乡村以及处在城乡之间的小镇空间形象时,新世纪的台湾电影一方面通过对全球化的改写从而规避了空间同质化的威胁;另一方面则试图通过特有地域风貌的展示来确认在地身份,以塑造出全新的台湾形象。  相似文献   

19.
田汉在戏剧创作中积极继承中国戏曲的艺术传统,他的话剧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田汉以幻想,梦幻的形式去表现现实,强调“情到真时事亦真”的传奇性等方法,那种“失望的悲哀、苦闷的惆 怅”的情感色调,跟中国戏曲艺术的浪漫主义传统有关,无论是抒情性意境,还是叙事性意境的创造,田汉话剧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王实甫、关汉卿剧作的启发。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早期话剧指的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戏剧舞台上出现的一种新剧,又叫明戏。本从化接受的视角,探讨了早期话剧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大众的关系,揭示了艺术移植及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民族化审美积淀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