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运河是新时期淮安依托历史打造新淮安的一张历史名片.要想在新时期寻突破、力创新,提升城市影响力,就要去探索大运河文化带塑造城市影响力的意义.分析阐释淮安大运河的发展现状以及研究意义,从内涵挖掘、媒体宣传、旅游开发以及遗存保护等角度提出具体实施措施.通过多角度探索提升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发展影响力的途径,打造好淮安大运河文化带标志城市,亮好淮安城市文化名片,讲好"运河之都"的运河文化内涵,建设更美、更富、更具人文气息的新淮安.  相似文献   

2.
新时代文化和旅游融合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有效途径。文旅融合作为大运河有效开发的重要方式,突显大运河文化特色,推动地区联动发展。扩大文旅融合产业链,加强文化品牌建设成为推进大运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在大运河文旅融合开发背景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大运河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提出对策,创新文化旅游开发模式,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中蕴含的品牌价值,开展文化与科技融合下的文旅体验经济,开发利用地域文化,延长文化旅游产业链,促进大运河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3.
皖北戏曲是一种沿着大运河“游走”的文化,它们的产生、生存和发展无不受到大运河文化的滋润,“水路传播”的特征十分明显。大运河文化是一种极具兼容性的文化,皖北戏曲的内容与形式主要都是大运河两岸不同戏曲门类相互交融的结果。在当下传统地方戏曲总体不景气的文化困境中,把皖北戏曲的传承发展与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关联起来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文化带苏东海洋文化区的连云港、盐城、南通三地因千年海盐生产和运销活动成为大运河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因其滨海临河的特殊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以及盐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催生出的地方文化,对滨海城镇的形成、传统建筑形制和院落布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从宏观角度对苏东海洋文化区内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传统民居进行比较研究,从建筑的构造、形式、组群、细部特征等几个方面来分析其异同点,并探析该文化区民居建筑的共同点、形成原因以及与大运河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扬州市进行了如火如荼的城市公园建设,一方面提高了城市的形象,另一方面也给市民提供了较好的游憩场所。扬州是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扬州地方文化元素成为在城市公园建设中,成为不可或缺的语言。本文以扬州地方文化和扬州城市公园建设为出发点,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对扬州城市公园景观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现代颐养城市建设成为我们的更高追求。通过对颐养的内涵,扬州古代优秀文化的概况进行介绍,进一步分析研究扬州城市建设的存在问题以及原因分析,结合扬州市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颐养城市发展的先进理念和经验,以扬州古代文化优秀成果为指引。研究提出扬州古代文化对现代颐养城市建设的策略,为着力打造健康中国的扬州样本提供方法和模式。  相似文献   

7.
扬州水文化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州水文化作为扬州文化中个性最鲜明的一种文化形态,具有动态性、人文性、生态性、开放性、商业性、民俗性等特征,表现为运河文化、诗词文化、园林文化、治水文化、休闲文化、建筑文化等形态。在工业化、城市化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必须注重水文化保护、修复、创新和利用,实施水文化建设重点工程,打造东方水城,使传统水文化在现代文明中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8.
扬州生态文化建设的内涵与战略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表述了生态文化的内涵,并从体制文化、认知文化、物态文化、心态文化四个方面构建了扬州生态文化建设的目标、框架、指标体系。同时,将自然生态观与现代科学相结合,从决策管理、素质教育、生产方式、消费模式、伦理道德等方面探索了扬州生态文化建设的战略措施,其核心是如何影响人的价值取向、行为模式。  相似文献   

9.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隐性职业素养的培养成为高校学生发展的核心。红色文化资源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对提升大学生的隐性职业素养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扬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将其有机地融入当地高校隐性职业素养教育,既能推动高校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创新发展,又能开辟传承和弘扬扬州红色文化资源的新渠道。对扬州红色文化资源在当地高校隐性职业素养教育中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及价值探索,从制度引导、创新课堂教学、完善实践平台、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挖掘网络育人渠道等角度提出扬州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当地高校隐性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施对策。  相似文献   

10.
鉴真作为中日交流的使者,扬州人民的骄傲,已成为扬州重要的文化符号。本文从城市名片的基本条件入手,立足新时代,提出重新认识鉴真作为扬州城市文化名片必选文化符号的必要性,致力新开拓,提出打造鉴真文化名片的举措:挖掘鉴真文化内涵,深刻认识鉴真的价值;保护鉴真文化资源,开启新时代宣传新篇章;彰显鉴真文化的时代意义,为扬州发展国际旅游开拓新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运河民俗的文化蕴义及其对当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民俗,作为运河沟通和漕运过程中由民众所创造的传承文化,是一个包容百川的文化体系,其脊梁是工商业文化,且强有力地呈现出一种“人定胜天”的气格精神。它对流经地旧民俗不断冲击,渐而呈一种互补汇融的状态,最终达到相互交会共处的结果。在水一方的运河民众首先创造着极其丰富的物质民俗,并伴生有精神民俗的奇伟壮观;同时呈现出鲜明的开放色彩,在重整大运河的今天,运河民俗文化为建设“大运河经济带”提供着可资借鉴的第一手材料和可待弘扬的精神;促进运河在高新科技条件下焕发青春;这笔珍贵资源还将为未来开辟一条风光绮丽的旅游热线。  相似文献   

12.
扬州为我国古代九州之一,自西周建立古邗国始,迄今已有2500年的城市发展史。曾经拥有汉代、唐代、清代的辉煌,积淀着丰厚的文化遗产。本文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兼容南北的地域特色、雅俗共赏的文化环境、刚柔相济的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勾勒了扬州文化精神内涵,以历史实证和历史掌故为扬州人文精神给予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13.
扬州为我国古代九州之一,自西周建立古邗国始,迄今已有2500年的城市发展史。曾经拥有汉代、唐代、清代的辉煌,积淀着丰厚的文化遗产。本文从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兼容南北的地域特色、雅俗共赏的文化环境、刚柔相济的人文精神等四个方面勾勒了扬州文化精神内涵,以历史实证和历史掌故为扬州人文精神给予当代阐释。  相似文献   

14.
现代奥林匹克文化是以教育为核心、体育为载体的文化,是具有远大理想和催人上进的文化,它对高校体育文化建设有深远的影响。现代奥林匹克文化与高校体育文化的融合将会互相取长补短,互相促进,达到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5.
学校文化是指一所学校经过长期发展积淀而形成共识的一种价值体系,而学校主题文化是特色学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因此,主题的文化创作应该以内核和外延作为指导原则,注重挖掘优秀的文化理念,实现文化品味的提升,才能促进特色校园文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生社团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在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的作用也进一步突显。高职院校应以学生社团为契机,拓宽文化育人和社会实践的渠道,以社团文化建设为载体,增强学生参与校园活动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打造高职院校文化建设新格局。本文通过探讨高职院校社团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社团活动的质量,使其发挥出应有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7.
地名凝聚着人们对地方的共同记忆和对地方的亲切体验,具有一种潜在的文化能量。文化生态学强调文化系统的整体性,地名文化是文化生态中一个重要的因子,对生态文化整体建设来说发挥着应有的独特作用。浙江省拥有丰富的地名文化资源,在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了地名文化意识缺失,地名西化和不规范等现象。从文化生态学的视野出发,指出地名文化的意义、重要性和保护的必要性,揭示浙江省地名文化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文化生态学观念,加强对地名文化保护的研究,健全地名文化保护制度和保障机制,利用有效载体展开立体式、互动式传播与交流,促进浙江省地名文化的生态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对大学校园体育文化载体的内涵和特征进行论述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载体的功能,即:可增强体育教育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满足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等,旨在为提升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国际互联网日益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化作为人类文化发展的新形态,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了传播创作发展的新型平台,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有利阵地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新常态背景下,基于思政教育视角的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工作,对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产生深远意义。同时,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具有积极作用与影响。现阶段,在思政教育视角下,探索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方法,明确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政教育的影响是有必要的,有利于通过良好的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提升思政教育工作水平,达到全面优化高校宿舍管理载体、资源载体、队伍载体的目标,推动高校宿舍管理工作与宿舍文化建设工作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