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被欺凌者作为校园欺凌中组成的一部分,他们是受害者也是属于弱势的一方,更应被人们所关注。校园欺凌中的被欺凌者存在着性格内向、不善与人沟通、自我认同感低等特征,校园欺凌行为对受欺凌者学习、心理、身体等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都应采取相应举措,如学校加大重视程度、引起家长重视、提升受欺凌者应对能力等,降低校园欺凌对被欺凌者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2.
校园欺凌一直是学校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近年来,校园欺凌行为多发,不仅给学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而且给广大师生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校园欺凌中,被欺凌者通常处于弱势地位。在受到欺凌后,被欺凌者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很容易产生不良的问题,甚至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本文着重从被欺凌者的角度分析了欺凌行为对被欺凌者造成的影响和危害,并从个体、家庭、校园、社会等方面分析了被欺凌者易遭欺凌的影响因素。从被欺凌者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角度提出预防和干预的对策,以期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预防和减少校园暴力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技术的迅速普及、经济全球化使我国一步步向学习化社会迈进;这为中国女性开拓进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所以认真研究女性的学习问题,正视性别差异,根据女性潜在特质,发挥女性学习的优势,凸显女性学习的劣势,对促进女性的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试图从中学校园欺凌者教育所面临的困境、绘画心理测试的优势、绘画心理测试在校园欺凌者教育中的应用以及在实践中应注意的事项等四个角度,为中学校园欺凌者这个特殊群体的教育做一些有益的探究。  相似文献   

5.
6.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致力于女性写作的作家,她的作品绝大多数与女性有关,对女性悲愁、哀怨命运的咏叹是其作品的主要内容。庐隐是在“五四”时期登上文坛的,五四运动爆发时她刚好20岁,她从1921年在《小说月报》上发表她的第一篇小说《一个著作家》到1934年因难产去世,短短的十三四年间,她一直以一位“五四”时代女性的切身经历和体会,书写女性的生存窘境、灵魂的痛苦与挣扎。她的笔端流淌着五四女儿们一串串凄切哀婉的故事,呈现给我们的是一个悲哀的女儿国。庐隐是五四女性悲歌的咏叹者。她把从悲哀中求索到的人生的本质以及各种悲…  相似文献   

7.
“被欺凌者不说”是校园欺凌治理的关键性难题。通过对一个初中女生长期遭受欺凌却不说的个案分析,研究发现儿童有自己的“江湖世界”,一个满足儿童交往需求,同时也滋生欺凌的世界。但教育者往往忽视这个“世界”,视欺凌为偶发事件。“被欺凌者不说”警示我们关注儿童的他性、教育的他性,教育者应以倾听的逻辑代替控制的逻辑,向儿童江湖敞开,向欺凌本身敞开,迎接他者、回应他者,建构“不可欺凌”的教育伦理关系。  相似文献   

8.
集体欺凌     
<正>一名美国校车管理员,惨遭学生集体欺凌,过程传上网后,惹来公愤,事件让人深思:集体凌辱老弱,源自人性之恶?新闻报道,4名欺凌者都是少年,他们嘲笑68岁的管理员Karen的身形和年纪,尽是粗言秽语,刻薄伤透人心,但Karen还是忍住了。直到咒骂触及她的儿子:"太难看了,你的孩子应该自杀。"Karen才难过地摘下眼镜,抹去脸上的泪水。10年前,Karen的儿子自杀身亡。  相似文献   

9.
10.
11.
认知失调理论和自我一致理论可用于考察校园欺凌嫌疑人自我辩护的心理过程及其与欺凌行为的相互作用,以解释学生对同伴的主观恶意自何而来、好孩子何以会干坏事、人们何以会选择性遗忘自己欺负同伴的往事。学生打闹之类的行为一旦造成伤害,就会引发肇事者认知失调;为了缓解认知失调的压力,肇事者倾向于在内心进行与积极正面的自我认知相一致的自我辩护;自我评价高的肇事者在造成严重伤害时,其自我辩护伴随于道德推脱过程,在内心将伤害事故归咎于受害者;这种自我免罪的道德推脱又会促使肇事者以更进一步的攻击来证明其自我辩护,于是发生确实的欺凌;而欺凌引发更加严重的认知失调、自我辩护;欺凌者在道德推脱中加深对受欺凌者的恶意,最后陷入欺凌与自我辩护的恶性循环。实践和研究表明,共同关切法和拆拼法可以防止欺凌者陷入这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12.
很多学生在学校遭遇欺凌后不敢向教师表达,教师应当保持一份敏感的觉察,及时发现异样行为,赋予受欺凌者积极的内在力量。从学生个体角度,觉察语言、行为、情绪等方面的信息;从师生交往角度,积极关注学生,巧妙无痕地给予关爱,防止“师源性”欺凌行为的产生;从班级小团体角度,理解其需求,发挥积极价值导向。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和系统综述法,基于欺凌者的维度,从社会工作、社会学视角出发,对近十年SSCI期刊中关于校园欺凌的实证研究类文献进行整理与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传统欺凌还是网络欺凌,校园欺凌行为的产生与欺凌者的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和学校特征等分类属性高度相关。相关分类属性又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传统欺凌和网络欺凌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不同分类属性之间并非相互独立,同一分类属性的不同影响因素之间并非相互独立。  相似文献   

14.
正视议论     
我曾经是一个抑郁的孩子。别人送给我一些什么礼物,我脸上也表现不出多大的欢喜;带我去个什么地方,我也显不出多大的愉快。  相似文献   

15.
正视失败     
面对失败,逃避者只能被淘汰,恐惧者只能更懦弱,只有正视者才能获得最后的成功!  相似文献   

16.
正视自己     
正视自己,不要妄自菲薄,因为没有人比你强;正视自己,不要妄自尊大,因为你也不比任何人强。正视自己,不因落叶而悲秋,也不要因挫折而感叹命运的不公。  相似文献   

17.
正视学生     
那是一堂再普通不过的课。我让学生将采集来的土壤放在铁盖子中加热,几分钟后效果出现了,我马上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的回答令我满意:“老师,我发现了土壤被加热后上面有一些烟飘出来。”“老师,那不是烟,那是土壤里的水变成的水蒸气!”“老师,我发现了空气中有一些焦臭味。”“老师,还有……”按照学生们的回答,已经可以顺势进入下一环节的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视失败     
在充满残酷竞争的大千世界中,有谁敢肯定地说自己没有经历过失败?又有谁能够肯定地说失败就一定是痛苦的?其实失败并不可怕,并不痛苦,可怕和痛苦的恰恰是因为失败而一蹶不振的态度.可怕的是人们不用正确的方式来处理失败.  相似文献   

19.
正视恐惧     
<正>如果说老鼠怕猫,就要变成猫;猫怕狗,又要变成狗……最终要变成人。而人又怕灾难和死亡,难道就要变成灾难和死亡吗?老鼠的恐惧仅仅出于对生的渴望。假象害怕真理,邪恶恐惧正义,世间万物自有与其相克之物。如果始终生活在自己恐惧的阴影里,惶惶不可终日,那种生活又有多少乐趣可言!整日提心吊胆,每  相似文献   

20.
正视孤独     
正赫胥黎说过: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的确,如诺贝尔、贝多芬、梵高虽名垂青史,却终身孑然一人,形单影只,从未享受过儿孙满堂、阖家欢聚之乐,可谓是孤单至极。不过,我认为这里的孤独一词并非意味着离群之马。伟人的思想是独一无二的,宛如登天揽月,创意十足。无奈旁人坐井观天,使两者如泰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