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毛泽东早期哲学思想有一个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发展过程。1911年以前毛泽东的主要哲学观点是唯心主义,1911年到1918年他接触了唯物主义学说,伴随着新化运动的深入,他的哲学思想里面又渗透了一些唯物主义的因素。1918年到1921年,他受李大钊宣传的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读了不少马克思主义书籍,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实践,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列宁提出的哲学的党性既是指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党派斗争,又是指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与社会上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相联系的。这是适用干认识和了解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派别和哲学斗争的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我们在分析和把握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哲学斗争和社会斗争时必须全面贯彻哲学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3.
哲学基本问题 ,作为一条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是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首次提出来的。在该书第二章 ,恩格斯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哲学基本问题。为了大家读书的方便 ,现将有关论述作些讲解。一、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历史发展哲学基本问题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恩格斯对哲学基本问题产生的历史根源及其发展过程作了详细的考察。1.哲学基本问题“根源于蒙昧时代狭隘而愚昧的观念。”[1 ]怎样理解呢 ?在原始社会 ,人们的知识很少。不仅不了解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 ,而且不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和心理变化 ,不会解释做梦现象。梦中往往海阔…  相似文献   

4.
列宁提出的哲学的党性既是指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上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党派斗争,又是指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总是与社会上的政治斗争、阶级斗争相联系的.这是适用于认识和了解古今中外一切哲学派别和哲学斗争的具有普遍性的原则.我们在分析和把握历史上和现实生活中的哲学斗争和社会斗争时必须全面贯彻哲学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5.
费尔巴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影响不仅仅限于内容上的唯物主义自然观,他的唯物主义的“颠倒”方法和异化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表现在三个层面上,即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称谓问题,这三个层面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它们都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浅谈哲学思想对毛泽东早期体育观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的形成演化过程和毛泽东早期体育思想的丰富内涵两方面论证了哲学思想对毛泽东早期体育观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论老子哲学的“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对其“道”有着一以贯之的思路,即道是对生命本真存在的体悟。“无”在老子道论中具有核心地位,“无”是道的超验性的指称。因此,道之“生”,并非宇宙论的化生,而是出于生命的体验,其本质就在于“无”之生,是“无”之心体对万物的当下成就。以“无”为本体的“无—有”一体化运作形成道的内在结构,“无”在“言”出“有”中踏入了超验性与经验性的两难境地,而“有”对“无”的当下回归使物我保其真性。在这个结构中,“真”是“无”的内涵,“虚”与“静”构成了“无”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在使用的哲学教材是苏联1938年联共(布)中央颁发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科书。本文试图从苏联的体解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成功这两个方面的实践来证明我国现行政策的正确性并讨论苏联哲学教科书的某些值得质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当代学者袁保新和吴汝钧先生对于陈康、方东美、唐君毅、牟宗三等人的老子道论研究意见,指出,讨论老子道论的进路应该侧重老子哲学的基本哲学问题意识,从基本哲学问题意识理解老子道概念的多重使用意义,如此将可厘清学界对于老子论道究竟何义的争议。实际上老子以道概念讨论了存有论问题,以及价值意识的本体论问题,此两路数的命题主张是不能互为推演的。而价值义的本体论问题则能与论工夫、论境界问题合构为一整套互为推演的系统。同样的,老子的无概念亦被安置在这两套不同的哲学问题中表述,这点吴汝钧先生实已见出。存有论义的道论以及价值进路的本体论义的道论的解析架构,将不仅有助于解析老子的哲学系统,同样地将在整个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冲突之解消中发挥极有效益的澄清功能。  相似文献   

11.
哲学家在探讨本原论问题时,从一开始就与美学本体论问题纠结在一起.西方哲学与美学本体论的错位经历了古代的历史遮蔽与混淆、近代的历史游离与困惑、现代的历史反思与还原三个时期.历史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错位就在于唯心主义哲学对唯物主义美学的遮蔽,在于将美学的感性存在第一性误解为哲学的物质存在第一性.“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与美学基本问题及其本体论的交错;审美的“感性存在”就是哲学的唯物存在;美学的“唯心主义”(精神实体)就是哲学的“唯物主义”(感性存在).极端的唯名论属于美学范畴,极端的唯实论属于哲学范畴,而温和的唯名论与温和的唯实论及其调和论使得哲学与美学进一步混淆.在整个西方哲学史和美学史的复式历程中,哲学学科在研究辩证思维规律而在美学的对象中为自己寻找丰富的材料时,或美学在考查原始经验而把思想和意识带回到它们的起源上去时,往往越俎代庖——成为“哲学帝国主义”或“美学帝国主义”,从而造成了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美学的历史错位.  相似文献   

12.
在英国由培根首创的、经霍布斯和洛克完善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非常重视从直接经验中获取知识,轻视理性思维在认识中的作用。而当这一经验论原则进一步由贝克莱和休谟发挥时则逻辑地演化为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这一转化过程暴露出经验论原则的局限性:过分将认识拘泥于感觉经验,不懂得抽象的含义和作用,在认识过程中抛弃了辩证法。  相似文献   

13.
(上接本刊2006年第2期)关于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的争论,不是在后一个问题上,而是在前一个问题上。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对这个问题彼此没有争论,都承认有同一性。我从来没有否认过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争论最多的集中在前一个问题上,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到底是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唯物唯心的对立,是全部哲学理论的最高主题,也是全部哲学发展史的永恒主题,因而是不可超越的。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理论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一座里程碑,它所蕴涵的哲学思想不仅具有指导经济发展的实践品格,而且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它首次在客体发展规律的动力源泉这个极其重要的核心问题上,彻底划清了唯物辩证法同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界线,由此奠定了改革开放的哲学基础。从而使人们看出了存在于我国哲学界,特别是哲学教学上的一个严重问题,即现行哲学教材中的黑格尔主义残余和唯物主义原理的矛盾,并且明显地与改革开放的现实相抵触。  相似文献   

16.
道是《老子》本体论中的核心概念,是《老子》对天下万物进行抽象之后对宇宙做出的哲理化解释。这一抽象过程经历了从天下万物到有、从有到无、又从无到道的过程。《老子》认为道是有与无的统一体,是生化万物的终极根源,但就其实质说,道是物质与精神的混合体。道是《老子》哲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基石,对它的研究不仅是理解《老子》本体论的关键,也是开启《老子》哲学体系大门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17.
“道”是就本体之根而言,“无”是就本体之深而言.道体有两重性,一方面为“常无”;一方面为“常有”,称其为“常”表示其作为永恒和普遍的原则.有了“有生于无”这一认识,人们才会确立一种全新、宏大的视野。  相似文献   

18.
党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列宁在自己一生的哲学活动中,同马克思和恩格斯一样,始终不渝地反对超越和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的倾向,把坚持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反对超越和调和这种对立的倾向,作为坚持党性原则的一个基本要求,一直指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健康发展,对于今天澄清哲学界的大是大非,仍是一盏指路的理论明灯。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洞察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主要缺陷,破除了实践概念上的亚里士多德传统,将实践活动理解为一种对象性活动,进而把实践的观点作为自己哲学的核心观点,以实践为枢轴去把握世界。新哲学核心观点的确立及其贯彻也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性质:它是实践唯物主义,也是辩证唯物主义,也是历史唯物主义,或者说是实践的、辩证的、历史的唯物主义。实践概念中包含着辩证法的原则和历史的原则,所以,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三个主义,而是具有内涵的一致性,从三个侧面分别凸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维度及其实践性,辩证法维度及其批判性和革命性,历史维度及其历史的方法和原则。  相似文献   

20.
“天”历来被认为是古代唯心主义思想中的重要范畴,人们据此认为孟子的哲学思想也是唯心主义,然而,仔细推敲《孟子》中有关“天”的论述文字可以看出,孟子思想中的“天”不仅不能证明它是唯心义义,而且正好反映出孟子思想的唯物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