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经济、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和产业政策调整的深入,产业融合已经成为产业获得新发展的必然选择,传媒业作为中国经济改革的特殊部类,承担着分担社会风险的重任。本文立足于国内传媒产业发展现状及现存问题,运用传媒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相关理论,对传媒产业的社会功能进行具体阐释,探寻其功能发挥的合理路径,以期促进传媒产业更充分地发挥其社会功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更大的动力。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传媒市场是一块诱人的大蛋糕,它不仅有庞大的潜在受众群,而且更重要的是它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尚待挖掘。这也就使中国传媒市场成了世界传媒巨头垂涎三尺的美味蛋糕。他们从中国的香港、台湾入手直逼大陆市场,而此时的大陆传媒也正在摩拳擦掌强壮自己的媒体实力。 中国媒介市场环境分析 媒介是一种环境的生物,正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环境造就了中国的媒介市场。事实上,中国媒介市场的培育几乎是与中国改革开放同步进行的1979年 1月 28日,上海电视台播出了新中国的第一条商业广告。此后,在中国媒介中出现的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  相似文献   

3.
李明 《东南传播》2014,(12):52-56
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来,中国传媒产业一直保持以高于中国GDP平均增长率的高速度发展,它不仅为社会创造了客观的经济价值,而且在满足社会大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但中国传媒产业迅猛发展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正视的现实是,传媒产业国民经济贡献率仍然低下、传媒产业区域发展严重不平衡和传媒产业国际竞争力不强。造成这种现实的根本原因仍然在于传媒体制的制约。因此,中国传媒要改变现状,进一步发展的举措应当是突破体制障碍组建"三跨"大型传媒集团;适当调整国有资本在传媒产业中的布局,适当鼓励民营资本的进入;大力发展以新媒体为主的新兴传媒产业以及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给全球传媒产业带来了冲击和挑战,在传媒市场全球化背景下.对我国传媒产业的影响也不可低估.虽然传媒产业具有独特的防御性,但当前这种防御需要从消极防御转向积极防御.攻防一体是我国传媒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5.
传媒产业是由电视、期刊、电影、网络等多个子产业组成,这些产业间的竞合关系以及各自在传媒市场中所处的地位对整个传媒产业的市场结构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2004~2013年传媒产业各个子产业间的力量对比变化、传媒产业的主导产业、传媒产业市场结构未来变化趋势三个层面来考察我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的演进.  相似文献   

6.
传统媒体的市场结构具有缝隙竞争的特征。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我国政府采取了针对电信产业和广播电视产业的非对称规制措施,这使得传统媒体产业的政策性进入成本依然存在。但是,产业外替代性产品/服务的出现使得拥有垄断地位的媒介机构更多地采取竞争性策略行为,因而中国传媒产业市场结构出现了新的特征:一是缝隙竞争市场结构的弱化更多地源自传媒产业内部机构对新技术的利用或重组,而不是来自于产业外企业的进入;二是中国传媒产业市场具有了一种动态的竞争和垄断,双双被强化的市场结构——竞争性垄断。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2006年全国31个省市传媒产业发展数据和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定量分析了人口质量对我国传媒产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报业发展与人均受教育年限显著相关,特别是与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更为显著相关;广播电视业发展与人口总体受教育水平呈显著相关,它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不同文化层次人群对媒体的平等接近的机会;人口受教育水平也是影响网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口越多,网络业越发达。  相似文献   

8.
资本运营: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三九 《新闻界》2001,(6):13-14
企业扩张的办法一般有两种:一是靠这些企业自己赚的钱来投资,扩大自己,但这个办法太慢。中国的传媒有现在的规模,大部分用的是这种方法。二是让这些企业推动资本运营,通过上市或重组别的企业来壮大自己。西方发达国家的传媒倾向于这种方式。我国传媒如果依靠自我积累的发展只能算是算术级数,只有通过资本运营才能取得几何级数的放大效应。按照经济学家魏杰的说法,资本运营就是“买卖资产与企业的经营行为”。资本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可以参与到经营活动中。而且由于资本运营对资源配置、利益分配等的独特作用,它有着“化腐朽为神奇”…  相似文献   

9.
在数字化技术和媒体技术的日益发展兴盛的时代,产生了新的词汇——融合,在自媒体的作用下,传统的媒体想要生存下去必须通过"融合共生"的外在驱动的作用融合发展。媒介融合已经成为中国媒体事业发展过程中的机遇和挑战,中国传媒行业的发展,必须抓住"媒介融合"这一机遇,积极备战,迎接挑战。  相似文献   

10.
11.
《新闻记者》2007,(9):23-23
近年来已有不少论著探讨了传媒经济、管理、发展战略等,填补了许多空白。然而许多论著基本上仅把传媒业作为—散行业,简单套用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理论,而对传媒业的特殊性关注不够。有些对策虽符合一般商业原理,却不符合社会效益原理,即使从赢利的角度看,也会因小失大。  相似文献   

12.
资本在中国传媒市场的运作空间有多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小争:近几年来初尝商业运作硕果,一些产业正在实施产业化战略。媒体经济会是又一个泡沫经济呢,还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喻国明:判断一个产业是不是泡沫现象要看两点:一是产业盈利模式是现实的还是虚拟的,二是盈利回报是否高估,投入本身与市场价值相差是否太大。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电影等传媒有  相似文献   

13.
2、传媒产业证券市场研究 罗霆在《我国传媒产业进入证券资本市场现状研究》中说:“东方明珠、电广实业再加上由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控股的中视股份,目前沪深股市真正从事传媒产业经营的上市公司已有3家。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一体化发展的模式背景下,不同的行业也遇到了新的发展问题,对我国的传媒行业来说,如何更好地发展,打造出更具国际影响力的传媒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我国传媒发展现状进行简单论述,再对我国传媒在树立国际影响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针对问题进行阐述,最后提出几点改正措施,希望以此为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提供借鉴.传媒产业是一...  相似文献   

15.
能使一国传媒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竞争优势的,是这个国家传媒业的国际竞争力,而这种国际竞争力必须通过许多具有核心能力的媒体(集团)的合力才能获得,舍此别无他途。因此,致力于打造中国媒体(集团)的核心能力,是中国传媒业塑造国际竞争力的重中之重。应该通过基于核心能力的传媒竞争力的战略管理,使面向国际市场竞争的中国媒体(集团)逐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今传媒》2005,(7):21-23
中国报业的多元化经营走到今天,前后累计花了二十多年时间,真正进入发展时期,就在近十来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而2003、2004年则是大见成效之年,从多种经营到集团化,再到跨媒体经营,构成传媒产业近期发展脉络。而此后,跨媒体、跨地域、跨行业的传媒经营势必更成潮流。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媒市场竞争与广播产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中国传媒业在政治和经济两大力量影响下,仍然保持高速稳定的增长,并在新旧传媒的此消彼长中形成新的竞争格局。中国大陆媒体发展与广播市场已经拉开序幕的政治文明建设为中国传媒业的内容建设指明了主攻目标,党的十六大提出的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仅提升了人们对政治文明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而且提高了人们对传媒业在政治文明建设中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广播《阳光热线》类节目的兴起说明了这一点。传媒业运用市场机制实现两个效益的最佳统一,走产业化之路,已成为我国的第四支柱产业。广告是中国大陆媒体的经济支柱,伴随经济…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以及产业集聚指数对我国传媒产业区域非均衡发展的增长极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发现,我国传媒产业区域非均衡发展增长极可以划分为成熟型增长极、成长型增长极以及潜在型增长极三种类型,目前以北京市为核心的京津冀地区的传媒产业已由区域非均衡发展阶段进入均衡发展阶段.但总体来看,我国传媒产业绝大多数地区处于快速成长阶段,并且增长极也仍处于成长阶段,而且我国传媒产业增长极的整体效应仍为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对周边地区的推动作用并未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中国传媒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深刻转型的变革之中。我们曾经把这样一种转型和变革形容为“拐点”。很多人把“拐点”看作是中国传媒业衰退的概念,但是我们不认同这样的理解。我们认为,所谓“拐点”,事实上只是发展重心的转移、发展模式的变革,所以,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中国传媒业高度成长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个弯道,它需要我们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发展的现实要求进行工作重心、资源配置重心以及相关运营模式重心的转移和调整。实际上,中国媒介业的发展,并不仅仅依靠自身的理论逻辑和市场的逻辑发展,  相似文献   

20.
2005年5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的北京《财富》全球论坛引起了世界的关注。论坛举办期间,《财富》全球论坛中方秘书处向与会代表和记者提供了一套由国务院新闻办监制的惟一指定中国资讯.传媒分册是10册中的一本。传媒分册从中国传媒产业的规模和结构、中国传媒产业的政策及经营环境、社会不断进步营造着传媒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等方面展望了中国传媒产业的前景.极富学术和实践价值。本刊从本期开始分三期陆续全文刊登这一发展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