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是中国哲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关键词。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给中国文化罩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同时也使得对这一关键词的解释更具“弹性”。明清之际,天主教耶稣会士正是利用中国之“天”的特点,提出“合儒”策略,认为中国古代文献中的“天”就是基督教的“上帝”。其目的当然是要传播基督教,但他们的适应之道却给当时中西文化的沟通打开了一个“通道”。  相似文献   

2.
中华文化学家、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积数年思考,费数月之功,口述而成的大作《娲皇:中华民族文化之母》,长达三万余言,全文围绕“娲皇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实际创始和实践者”这一主题,运用古文献学、古文字学、民俗学、音韵学、训诂学等多种途径,辨踪觅源,逸韵独标,特色弥显,对娲皇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周先生认为,考论中华文化的起源必然要从“伏羲画卦”讲起,而讲伏羲就又不能离开女娲,二圣相连而不可分割。但历来讲伏羲、八卦的典籍很多,讲女娲的论著稀少而分散。因此,本文将研究重点移向女娲,经过研究得出如下结论:一、女娲协助伏羲完成了“地学”的大关目。二、她第一个将“方”的意识明确而建立起来。三、她发明创造了“矩”这个重要无比的科技工具。四、她发明创造了制陶之艺。五、她创造发明了建筑宫室房屋的建筑之学。六、她发明了笙簧和掐塑泥人。七、她将水火两种自然现象的祸福交关之道理识得透彻无比,即人若掌握了水火的正当关系则幸福无穷。总结以上七端,可以明确告知:我们中华民族由洪荒上古发展到今日这般辉煌灿烂之文化文明境界的开端者就是娲皇。娲皇者一身而兼多圣,是一位多方而的大圣人,大智大慧、大仁大勇,也包含了大慈大悲,所有这一切就是我们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精神。  相似文献   

3.
谢尔 《广西教育》2005,(1A):25-25
新诞生的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双十条”,人文、灵动、激情、至善,令人激动,令人向往。她凝聚了全体天桃人的心血和智慧,她将激励全体天桃人以合璧之力,孜孜以求。  相似文献   

4.
西周春秋间《诗》之文化角色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西周及东迁之初,诗乐合一,诗从属于乐。诗没有独立性与灵活性可言,只是作为一种凝定在音乐旋律上的语言符号,随着乐舞服务于典礼仪式。春秋之后,在“礼”、“仪”剥离的文化思潮中,赋诗引诗之风兴起、诗开始脱离乐的羁绊、从典礼仪式中走出,直接以其内容走向“礼”,服务于政治外交。这种文化角色的变迁,反映了诗学观念上的一次巨大革命。没有这场革命,《诗经》对于中国文化的巨大意义将会消失。  相似文献   

5.
“风骚”并称萌芽干西汉,定型干南朝。“风”指十五《国风》,代表《诗经》;“骚”指屈原的《离骚》,代表《楚辞》。“风骚”并称,代表了中国文学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创作特征的两个最早源头,影响后世深且远矣。在“风骚”精神的沾溉下,在地理环境的孕育下,南北文化中的文学、绘画、书法、舞蹈等文艺形式之风貌迥异;北方文化粗犷刚健、率真务实,呈质实之美;南方文化细腻柔婉、含蕴尚虚,显空灵之丽。南北文化之交融,自然产生新活力、新气象,从而推动文学之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文化传统的价值理念 ,其内容极为宏富。然而 ,中国之文化传统 ,并非有一个严谨的整体性思想系统 ,实是由许多“次传统”所构成。各个次传统“异”中有“同” ,不可把它看做一严谨的思想体系 ,亦非一严密的逻辑系统 ,它有涵盖性而少排他性 ,重“合”而不重“分”。  相似文献   

7.
刘学智 《甘肃教育》2011,(17):64-64
关于“文化”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辞海对“文化”的解释是“文治和教化”;汉代刘向有“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之语,“文化”大致是与“武”相对的意思;还有人把“文”和“化”分开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8.
儒家学说对日本文化影响极大,中日文化一脉相承。但是,由于各自政治、思想、经济等环境的不同。两国的文化发展又各有自己的特点,本文作者对两国“恩”文化的政治背景,伦理道德,以及“恩”之性质等进行了粗略的比较。  相似文献   

9.
在价值中立原则指导下,以植根于我国儒家文化背景的宪法文化为分析工具,可以看到中关宪法文化之思维方式存在着“一元化”与“二元化”的对抗、“人性善”与“人性恶”的对比以及“全能理性”与“有限理性”的对立。通过比较,两类宪法文化在思维方式方面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10.
文化是生产力之魂(一)文化是生产力之魂。在“大文化观”看来,文化不仅是文学、艺术、哲学、宗教等纯意识形态的东西,而且是人类创造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它包括科学技术、教育培训、卫生保健、体质培育、文学艺术和风俗观念等六大家族,有认识、教育、审美、...  相似文献   

11.
丁玲生活在多元文化碰撞和价值观念多次被重构的时代,在塑造自己的文化品格时,她注意适时调整文化心理,进行了三次文化选择。表现为早期对西方文化的选择,左联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延安整风以后对农民文化的选择。选择的结果使其文化品格呈现出由“叛逆”向“革命”和“改造”的嬗变,而努力顺应时代与强烈的政治意识,则是贯穿始终的线索,也是丁玲思想与创作的实质性内核。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明堂与古希腊神庙在制度建设、宗教信仰、建筑美学等方面表现出“崇天”与“崇人”、“法天”与“法人”的不同,两者之异正是不同文化艺术精神蕴藉于古建筑物中的表征。  相似文献   

13.
英国城市利物浦以2008年“欧洲文化之都”建设为契机,依靠清晰的主题目标,连贯翔实的实施计划,创新的管理模式和多方公众参与实现了物质与非物质发展平衡的城市文化再生。“东亚文化之都”温州可以借鉴“利物浦经验”实现城市品牌进化、地方文化保护和传承以及深化跨境文化交流,推动城市发展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4.
“办学特色”之文化阐释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办学特色”之文化阐释华东师范大学郑金洲随着《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颁行,“兴办特色学校”、“注重办学特色”成为教育实际工作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但何谓“办学特色”,如何兴办特色学校等问题,目前远未达成一致的认识。这里,我们拟从文化学的角度对“办...  相似文献   

15.
朱嘉耀(江苏省南通市名师培养导师团团长):祝禧是一位有文化根基、有教育思想、有专业追求的教师。她的“文化语文”既源于她的“古典情绪”,也根植于她对教育本质的认知,更是她在多年教育实践中不断探索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她被称为人类学之母。 《纽约时报》评论说:“她把社会人类学带入了光辉的科学时代。”她1978年去世时,美国总统说:“她已将文化人类学的视野与患考问题的方式教给了成千上万的公众。”1979年,她被美国政府追授“总统自由奖章”。  相似文献   

17.
刘洋 《保定师专学报》2009,(5):87-88,129
“墙”作为一种文化象征蕴含着丰富的信息和深刻的传统文化思想。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跨文化交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文化之墙阻碍了我国和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探讨“墙”在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角色以及“墙”语言折射出的中西文化和人们的思想特征,进而说明拆除文化之墙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积极的幼儿因环境文化是促进教师成长与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更是形成办园特色、推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近十年教育教学研究探索过程中走出的“以人为本”、“以园为本”的环境创设之路.形成自己独有环境文化这一过程的阐述,道出了优良环境文化是幼儿园走上特色化道路的发展之“魂”。  相似文献   

19.
曹复 《科技文萃》2001,(4):184-187
2月14日,一向挚爱中国文化的泰王国诗琳通公主第十二次踏上了她心目中“龙的国土”。诗琳通公主在20多年前就爱上了中国文化,一直爱得执著,爱得深沉,爱意越来越浓。此次公主是应中华语言文化基金会的邀请前来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学中心继续深造中国语言文化的。 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诗琳通公主除了每日5个小时固定的汉语书写和口语课程外,还要学习中国书法、绘画、音乐等。按照她的学习日程表,每天早7时必定要练打太极拳,周末也不休息,要去参观游览北京著名的文化景点。到中国的第一个星期六即2月17日,她便兴致勃勃地参观了北京琉璃厂文化街。  相似文献   

20.
一、学习“天人合一”观,创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校区环境 人与自然的关系,讲的是人要知天,顺应自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纵观中华传统文化,从先秦到明清,我国大多数思想家、哲学家对天人关系都有过不少论述。其中有代表的是老子的“见素抱朴”、“回归自然”的“顺天说”;苟子的“制天命而用之”的“制天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