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记录伟大的抗震救灾斗争事迹和抗震救灾精神,国务院批准编纂《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志》.湖北卫生部分的编纂工作,正是以史料的形式把我们湖北卫生系统所做的赈灾工作真实、完整地记载下来,为抗震社会赈灾工作划上一个圆满的句号.本人通过参加《社会赈灾志》湖北卫生部分的编纂工作,体会颇深.  相似文献   

2.
去年5月,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们为汶川遭遇大地震默哀.今年此时,我们或许每个人都在思想深处回首汶川震灾,为"5·12"送上自己的周年祭.而笔者,想在这里略述汶川震灾与赈灾作为一个宏大历史事件,为中国公民社会建设带来了什么.  相似文献   

3.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以后.无数观众盯住了电视机,人们关注灾情,关注人员伤亡情况,也注视着电视工作者的表现。电视主持人、记者该用什么姿态面对现众?在这场突如其来的大灾面前,中国的电视主持人和记者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他们在赈灾报道中的形皋是积极向上、给人激励和感动的,也是赈灾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4.
晚清时期,气候异常,自然灾害频发,同时政治腐败,社会动荡,经济转型。本文以晚清直隶地区赈灾工作为研究对象,从舆论关注、民间义赈、教会赈灾等三个主要方面论述了直隶赈灾措施及赈灾理念的近代化变迁。  相似文献   

5.
大灾面前,文艺版面怎么办,成了一个大的办报抉择. 灾难当头,文艺也不能缺席.地震能把楼房震垮,震不垮的是民族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文艺报道的重要题材.由于思想统一,<深圳特区报>"文化星空"六个版的文艺版块,不仅没有像岭南多数报纸那样压缩或关停,除保持正常六个版的分量之外,有时根据赈灾的大策划增扩到八个版.  相似文献   

6.
依据《旧唐书》及唐史其他史料的记载,发现唐代政府的赈灾方式有:实物赈济、作物种子赈济、有偿赈贷、抚恤、赦免等。唐代政府的赈灾是统治政策中民本思想的内在要求,是强化政治教化,为了统治的长治久安和稳定,但灾民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直接受益。  相似文献   

7.
四川汶川"5·12"8.0级特大地震震撼了全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纷纷捐款捐物、赈灾献爱,帮助灾区人民渡过艰难重建家同.与此同时,对于被称为"救命钱"的赈灾资金、物资的监管也提上公共议程.  相似文献   

8.
薛秀娟  钟玉清 《兰台世界》2013,(23):153-154
笔者从法律视角,阐述了清代报灾与勘灾的法律规定、应急性赈灾的法律措施、具体赈灾的法律规制、灾后重建的法律保障、赈灾腐败的法律治理,以及清代赈灾法律制度所具有的历史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光绪二年苏北赈灾与江南士绅--兼论近代义赈的开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卫平 《历史档案》2006,(1):99-102
在《晚清义赈的兴起与发展》一文中,李文海先生对近代义赈兴起的:过程作了较为明晰的描述。他根据曾直接参与并领导义赈的上海绅商经元善的回忆以及《清史稿》、《清史列传》等记载,明确指出光绪二年(1876年)和三年无锡籍士绅李秋亭(名金镛)前往苏北海州、沭阳一带赈灾为近代义赈之始。但是,关于海、沭赈灾的详情,李先生未作具体讨论。由于这次赈灾与以前的“官赈”存在性质之别,是带有转折性的近代义赈,在中国赈灾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故不可不加探讨。  相似文献   

10.
汶川地震发生后,作为新媒体的博客在灾害信息传递和组织赈灾方面发挥了显著的作用,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1.
河南省福利彩票发行中心隶属河南省民政厅,是河南省民政厅二级机构.成立以来肩负河南福利彩票事业,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宗旨,引领亿万群众奉献爱心、弘扬美德、传播慈善,是促进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娟 《历史档案》2011,(3):74-78
在长期的实践中,中国封建国家逐渐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救灾体系及相关制度,因其直接关系国计民生,是国家政务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故史称为"荒政"。荒政从内容上大体包括防灾、赈灾和日常救助三个相互关联的部分。清代是中国古代荒政发展的鼎盛阶段,赈灾作为荒政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在清代的不同时期显示出不同的面貌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数据     
《新闻天地》2008,(6):45-45
湖南援川赈灾募捐款物逾7亿,军队和武警出动113080人参与抗震救灾,7支国际和境外救援队伍在川施救.  相似文献   

14.
《历史档案》2020,(3):4-7
灾荒是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有着密切联系,灾荒同时也是影响古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历史上每次大的灾荒,政府如果赈济不力,很可能会成为影响历史进程的关键性因素之一,严重者甚至导致王朝更替。灾荒时期实行的赈灾措施即"荒政"是保持国家稳定、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保障。蝗灾是一种世界性的灾变,属于灾荒史的一部分,兹将明朝的蝗灾资料予以辑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很喜欢成龙的那首赈灾歌曲<生死不离>,每每听到,都会忍不住喉咙哽咽.生死不离,是一种大灾面前的血脉相依.  相似文献   

16.
王宇 《图书情报工作》2012,56(21):92-96
对《盛京时报》所载经济史料进行搜集、整理与推介,包括商务广告、金融行市、债券彩票、出口贸易、苛捐杂税、赈灾救济和满洲经济产业等若干方面,为读者深入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素材.  相似文献   

17.
牛书培 《中国地市报人》2008,(7):I0002-I0002
5月22日,一场“抗震救灾,众志成城”赈灾义演在河南许昌市区春秋园林广场举行,参加赈灾义演的演员们对四川地震灾区群众的苦难感同身受,他们用真情和朴素的表演呼吁全社会共同关爱灾区。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陕西发生历史上罕见的灾荒.灾害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捐款支援灾区.著名慈善家朱庆澜不遗余力,迅速组织救灾赈济团体,积极参与赈灾活动,在当时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相似文献   

19.
清代宁国商人与社会公益事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国商人是明清时期安徽宁国府籍的商人团体,其经商足迹遍及省内外.他们在经商谋利的同时也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在修桥铺路、赈灾济民、施德行义等方面,宁国商人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忱之 《档案与史学》2017,(12):27-29
<正>为人民的幸福全力以赴,是宋庆龄为人民谋福祉精神的具体体现。她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在八年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无数次举办筹款活动,她不仅是发起人和组织者,更是带头捐助者。战乱时期的1943年春,广东大旱,她举办赈灾游艺会,捐出自己的手提包义卖。1944年,湘南受灾,宋庆龄发起赈灾义演,带头捐赠了珠宝粉盒,并购买书画3幅。1947年,上海物价飞涨。为资助作家、艺术家渡过难关,宋庆龄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