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戏仿"往往指作家模仿前文本的叙事成规并形成新的文本,在语境的对比和差异中对前文本进行曲解、嘲讽或颠覆。戏仿不仅是一种叙述方法,更成为中外文学史中不可忽略的文学"景观"。在西方的文化语境里,戏仿始终是极具争议的话题之一。现今,对经典文本及精英话语进行戏仿成为中国当代文学中一个引人注目的审美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2.
约翰·巴思的短篇小说<迷失在开心馆中>通过运用以露迹、戏仿为代表的元小说叙事手段,表达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对于小说的本质及小说创作形式的思考:小说已不再是对于现实的简单模仿,它已经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  相似文献   

3.
海勒小说中戏仿的后现代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戏仿的共时性和历时性在文学史的各个阶段被成功演绎,并逐渐成为后现代小说的主流范式.海勒作为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锋,在他的六部小说中,通过拼贴和对文学形式、历史故事及高深哲学等叙事策略的戏仿,成功诠释了它在后现代语境中的解构性、互文性和颠覆性,有力抨击了美国后现代人的卑微和无助以及社会的混乱和荒诞.  相似文献   

4.
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章回小说大家",其文学史意义不仅在于将中国传统的章回小说发扬光大,而且在于继承"以诗入小说"的传统,成功地使用对联这一艺术样式,将其引入小说创作,使对联成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并在小说中发挥了审美功能和叙事、感事功能。对联与张恨水小说的水乳交融,共同构成了张恨水小说的美学特色。张恨水小说中对联的叙事、感事功能是对中国传统章回小说的通变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约翰&#183;巴思的短篇小说《迷失在开心馆中》通过运用以露迹、戏仿为代表的元小说叙事手段.表达了在后现代文化语境下对于小说的本质及小说创作形式的思考:小说已不再是对于现实的简单模仿.它已经成为具有自我意识的独立个体。  相似文献   

6.
非典叙事是中国新时期文学史中重要而独特的文学存在。作为非常时期非常文学的一分子,它具有独特的文学史地位和美学意义。就非典小说而言,它的主要情节模式是“改变”,也就是说非典小说着力于表达非典事件对人类生活的改变。但是在现代传媒语境中,非典叙事显示出了它的局限。  相似文献   

7.
严歌苓对于历史叙事的关注是其小说的显著特色。作为海外作家的文化身份,严歌苓充分利用了与本土语境的距离感,达到对历史叙事的"远观"效果。这种效果,不仅使其小说看待历史更多悲悯,而且使其小说的视角新颖。严歌苓的一组"文革题材"的小说,正是通过采用"身体叙事"策略,达到了对历史深处的反思。  相似文献   

8.
冯玉雷的后现代主义小说写作运用了戏仿式的叙事技巧,表现为以神话书写和传奇再造等为主要特点的叙述策略。这一叙事技巧既在戏仿性的书写中以神话性思维再现宏大叙事的神圣性意义,展现人类精神的超越与梦想;又以现代语境为映照在戏仿中形成一种解构式的幽默化、嘲讽化和戏谑化的叙事格调,形成对传统神圣化的宏大叙事的非神圣性意义体验。在文本叙事中神圣性和戏谑性的双重格调形成作品一种内在的意义张力,从而使其写作具有了丰厚的现代审美意味。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时期以来,小说界涌现出了大量极具特色的商业题材小说。此类小说,将关注的目光投向明末清初至新中国成立之前一段时期内,在国弱战乱、民族危机时代背景下的商场风云。这类小说可以被称为"新时期商贾小说",其创作和传播,可以从时代环境、文化语境、读者的接受力、文学与影视文化的联姻等方面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戏仿"往往指作家模仿前文本的叙事成规并形成新的文本,在语境的对比和差异中对前文本进行曲解、嘲讽或颠覆。文学"戏仿"从审美维度呈现的喜剧式的反叛姿态,从表面看是文学艺术内部的形式更迭,实质上这种更迭的背后隐藏了某种意识形态的抵抗。因此,当代戏仿文学既是审美的,也是意识形态的。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一些小说的历史叙事对西方现代主义不加批判地认同与模仿,导致虚无主义、相对主义等错误历史观念在新时期小说中严重泛滥,唯物史观被明显疏离。  相似文献   

12.
"戏仿"从西方传统文学技巧到当代艺术中的文化策略,其本身的概念内涵随着历史语境的变化而产生了流变。琳达·哈琴在对"戏仿"概念进行词源学和政治学的考察后,结合后现代主义语境对其进行了重新定义。琳达·哈琴将"戏仿"置入话语系统和"编码-解码"过程,分析语境对编码考与解码者意图的意义,从而更有利于将文本之外的因素引入解码过程,以丰富文本话语的意义。在解码过程中,"戏仿"通过"双重文本"的引入显示差异,消解主体,是对主叙事进行质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传统"宏大叙事"式的古代小说教学在强调总体性、权威性、文化语境的同时淡化了小说自身的价值,阻滞了师生多重视角的参与,造成对小说作品理解的重复、趋同。"微观视野"的切入将为课堂中对小说作品的多重审视敞开大门,在教材、师者、学生之间构筑一个平等的交流平台,在师生共同聚焦与对话中拓展小说的边界与历史透视的可能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熔铸美的精神与特质,以期实现属于大学课堂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4.
钱钟书在文学创作中运用他独有的带有解构主义倾向的语言策略表现出对"五四"以来新文化语境中启蒙叙事与现代性追求的瓦解,体现出了强烈的文化反讽和文化解构的力量,这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独特的,本文试图从语言和思想两个角度解读钱钟书作品中的"反现代性"。  相似文献   

15.
《酒国》在莫言的长篇小说序列里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小说采用三线并进的复调叙事策略,使用多种文体参与故事的结撰,并进行了独特的小说中套小说、人物参与叙事、作家进入故事成为人物的文本叙事试验,营造了虚实相生的叙事效果,这种叙事策略具有典型的"元小说"、文体杂糅和狂欢化叙事的文本特征,其叙事实验的独特价值及其巨大的文化隐喻所具有的文化、精神批判价值,具有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小说《洛丽塔》中,纳博科夫突破传统小说的窠臼,不仅取材大胆,而且在小说叙事过程中,一方面使用大量的"造真"手段、过分渲染真实,让读者以为亨伯特真诚地忏悔了他痛苦的生命历程;另一方面通过巧妙的情节安排和人物命名以及戏仿等艺术手法,自曝其虚构性质,使小说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的元小说特征。  相似文献   

17.
伊恩·麦克尤恩在《赎罪》中对戏仿的妙用具有反思性和对话性双重特征。一方面作家将戏仿作为贯穿全文的文学手法指涉先辈文学文本和历史事件,展现了他对戏仿对象既参与其中又保持批判距离的模仿行为;其次作家又将戏仿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对话策略,形成了文学的传统与革新、历史与当下、历史与文学、作家与自身等多维度的对话模式。与此同时,作家的自我戏仿又给小说文本提供了反观自身的模式,可见作家谋求的并非是将其戏仿对象加以嘲弄或取而代之,而是以干预性评判的方式对一切所谓一统化力量进行反思和拷问。  相似文献   

18.
在"自我"文学史观的指导下,明治时期的政治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中一直处于较低的位置。此后虽然出现了对政治小说再评价的动向,但其地位却未发生根本性改变。由于立场与观点的不同,文学史的书写内容及对作家作品的评价也会不同。在"自我"文学史观被摈弃的今天,政治小说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位置将发生根本性改变。  相似文献   

19.
在格非的先锋小说中,存在着三种不同的叙事结构:"迷舟"式叙述、纯虚拟的叙事游戏和罗生门式的多重角度叙述。在格非笔下,生活是无中心的,存在是一个巨大的迷宫。他小说中的时间是碎片化的,是孤立的一个个瞬间,他不提供对生活的整体性认识,也无意于总结历史的客观规律,他对历史的表现,往往成为某种"戏仿"。他的小说往往传达出这样一种认识:人生充满偶然,意外造就历史。  相似文献   

20.
新时期小说潮流的更迭演变体现为叙事话语的历史变迁。寻根小说推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历史变革,使其由当前客观性的社会话语向虚幻的历史与文化话语发展演变。本文探讨了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原因、寻根小说对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的变革,以及这种变革对新时期小说发展演变的影响。从而认为,寻根小说在新时期小说叙事话语变革的过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