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康不算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哲学家,不过他一生都在谈论一个问题,印主体问题.他一方面批判了笛卡尔以来的"我思"主体,一方面又提出了一种新的主体,即无意识主体或说话主体,由此他破除了"思"的主体,建立了"说"的主体.本文就主要来谈谈拉康笔下的无意识主体.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弗洛伊德和拉康的无意识理论,本文指出弗洛伊德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考虑无意识,而拉康则从语言结构方面探讨无意识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无意识是通过压缩和移置来表现内容的,而拉康则认为这两个概念与隐喻和转喻的过程相似的。弗洛伊德把心理结构分为“本我”、“自我”、“超我”三层,而拉康是把主体心理分为“想象界”、“象征界”、“实在界”三方面。  相似文献   

3.
吴昊 《现代语文》2010,(4):19-21
本文从拉康的"他者"理论出发,通过"我是一个他者"和"我的欲望是他者的欲望"来分析意识语言中认知性隐喻和体验性隐喻产生的心理原因,揭示隐喻是无意识的结构,这种无意识结构在意识语言中产生了大量的能指游戏,即隐喻。  相似文献   

4.
拉康通过镜像理论和小他者理论揭示了儿童自我意象的虚假性,通过结构语言学和大他者理论揭示了近代哲学主体的空无性。拉康与近代哲学一样都把主体限定在社会心理文化层面,但拉康却解构了这个主体。拉康对主体虚无性的解析具有与佛学相似的效果,都设定了具有本体意蕴的实在界的存在,认为实在界是经验、理性或象征无法达到的。佛学认为通过修行人们可以实现对生命本体界的回归,拉康对此则无有说辞。  相似文献   

5.
法国精神分析学家拉康继承研究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并将结构主义语言学说引进精神分析,开创了精神分析学说的新纪元。拉康的语言及无意识理论同20世纪60、70年代兴起的读者批评理论有着某些契合点,可以用一种不同的方法来评价拉康的贡献,进行开放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发现了无意识这一块新大陆,精神分析学由此诞生。无意识世界的发现颠覆了以意识论为中心的西方哲学传统。精神分析学在治疗病人的过程中,发现了精神病的成因并不是生理原因,而是心理原因。精神病人承受的是回忆之苦。拉康批评弗洛伊德晚年学说偏离了精神分析学的语言分析方向。拉康强调了无意识与语言符号系统的内在关联,并从语言学结构主义出发解释了语言对于主体的霸权地位。  相似文献   

7.
无意识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已渗透进入人文各个学科和日常生活."无意识"的内涵是什么?它在历史中是怎样进行飘移的?文章从这个概念的历史演变、弗洛伊德的历史性贡献、后弗洛伊德者的继承与发展及拉康的改造等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8.
“无意识”作为精神分析心理学派的一个重要概念,已渗透进入人文各个学科和日常生活。“无意识”的内涵是什么?它在历史中是怎样进行飘移的?文章从这个概念的历史演变、弗洛伊德的历史性贡献、后弗洛伊德者的继承与发展及拉康的改造等等几个方面来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9.
拉康倡导重新探究弗洛伊德,他以语言为无意识心智的镜子,有意将现代语言学、哲学与诗学中的语言研究引入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因此成为拉康的语言分析,此即为“无意识结构有如语言”。拉康还把主体与主体及他者之间的关系分为想象界、象征界和现实界三个阶段,这三个层次中,想象界是象征界的子群,象征界又是现实界的子群,形成相互影响的三种秩序。拉康重写弗洛伊德的努力,相当程度上也成了现代女权主义理论的批评资源。  相似文献   

10.
陈涛  张涛 《华章》2007,(12):44-44
超我是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的晚年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本文首先探讨弗洛伊德的超我概念,进而阐述拉康,一个伟大的结构主义精神分析创始人,其理论下的超我概念的意义和位置最终把握超我的真正临床含义.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我们已习惯于用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或宇宙观来定义哲学。其实,仔细推敲,这样的表述有失严谨。"宇宙观"是一个蕴涵诸多理论困境且与当今哲学理念相去甚远的过时概念,最好弃之不用。与此相关联,对于已经习惯了的"世界观"概念也应重新界定,使之同当今的哲学理念相吻合。  相似文献   

12.
虚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范畴,渊源流长,起初老庄所谓“虚静观”在宗教、哲学、心理学影响很大,它指的是人在认识外界事物时的一种静观的精神境界。后来这一观念被移植到审美和艺术领域,进入审美领域的虚静则是指审美主体在进入审美活动之前必须去物去我,保持一种空灵、宁静的审美心态。这一观念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受到历代学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使国家哲学问题开始显现,哲学工作者提出了"当代中国国家哲学"的新概念。它是"面对"中国国情"进入"中国现实的各个领域并广泛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一个多重性概念,具有复合性视域,由"当代"、"中国"和"国家哲学"等三个要素组成,当代中国国情这个内在性平面是它的一系列理论生发的本体和基础。由于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的绝对运动决定了国情的流动性,所以这个概念也呈现出辩证运动规律,它既是一个科学概念,也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4.
荣格的美学思想是建立在"集体无意识"理论基础上的。他认为艺术的创作过程是对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的激活,艺术家成了集体无意识和族类的代言人,通过艺术的形式来表现人类的"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5.
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体无意识构成了民族精神的深层结构,是能将此民族与彼民族区分开来的格式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过去的思想和观点的继承和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价值要求。两者不仅都具有社会遗传性,而且从本质上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是民族集体无意识的体现。从民族集体无意识的视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进行解读,为全面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源及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文章用雅克·拉康的镜像理论分析谭恩美作品《喜福会》中四位中国移民母亲与美国长大的女儿之间由于文化差异、民族身份等因素引起的充满冲突的、微妙而复杂的关系,探讨具有模糊身份的美籍华裔母女们在西方主流话语下寻求身份的主题。  相似文献   

17.
“走出哲学”是二十世纪哲学所表现出来的趋势,其实质是一方面宣告了知性类型的哲学的终结,另一方面宣告了走向“生活世界”的哲学类型的兴起。本借助于语源学的考察,一些思想家的分析,对早期希腊思想进行了研究,以期通过对早期希腊思想的再次经验,来把握当代“走出哲学”这一趋势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辛格代表作《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中的犹太少女燕特尔,为了学习犹太教法典,女扮男装,但最终迷失自我,被迫放弃了理想和爱情。以拉康的"镜像阶段"论解读,燕特尔荒诞行为表层之下所遮掩的是悲剧性心理冲突和精神异变。《犹太神学院的燕特尔》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女性在犹太传统文化中的真实处境,也折射出犹太传统文化的男性特色。  相似文献   

19.
费尔巴哈通过批判神学和思辨哲学提出了未来哲学的原则是用“人的哲学”取代“神的哲学”,从而将哲学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基地,但他对黑格尔思辨神学的批判主要是立足于一种心理学的、直观的方法。缺乏对其中所包含的具体的社会历史内容的充分认识。因而他所主张的。人的哲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抽象的、贫乏的。要从费尔巴哈所提出的这一转变中结出真正的果实,就必须吸纳黑格尔哲学中有关人的合理思想。  相似文献   

20.
社会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核心概念之一,它的具体含义主要由两个层次构成,即相对于自然的社会和相对于他人的社会,且这二者之间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