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琳  宋佳昕 《文教资料》2011,(11):28-29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以及商品化思潮和西方文学思潮的影响,军旅小说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本文从战争本质、战争心理、战争智慧三个方面来探索上世纪90年代以来军旅小说中战争主题的新特征,并借以深化和丰富当代的军旅小说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伊始,军旅小说热销,军事题材电视剧热播,中国的军旅文学已然掀起了新一轮的热潮.尤其是<亮剑>,对该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可见其较建国以后的战争小说在审美模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其新质主要体现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相似文献   

3.
军旅(战争)题材音乐作品在我国音乐创作领域,多年来一直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本文首先客观而简明地梳理了我国军旅音乐的发展脉络和创作局面,并分析了推动其发展和繁荣的内在原因。然后,又对歌曲体裁作品在我国军旅音乐创作中的特点、地位和状态进行了阐述。最后,引出了对于我国严肃性军旅题材作品创作所进行的深入思考,并进一步说明了这一领域在艺术与学术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进而发掘出了对于我国作曲家群体而言,其中所蕴藏着的巨大发挥与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4.
周大新的新时期军旅小说创伤大体可分两类-战争小说与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在战争小说创作中,周大新在英雄形象的平凡化塑造及战争小说形式的创新上都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和平军营题材小说创作中,他对军人价值进行了多层次的开掘,并且于农村和军营的艺术交叉点上进行描摹,显示出他作为农村出身的军旅作家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徐贵祥是当今军旅文坛上很有影响力的重要作家,2010年新作《马上天下》以崭新的英雄形象塑造和独特的战争创作观赢来了读者的如潮好评。徐贵祥在军旅小说创作过程中,由初期的"尚战不战"、"人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的战争观表达,到创作中期的对初显战术意识的草莽英雄的成长书写,以及创作巅峰期时对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思考、对兵家战术的初步探究等,体现了他军旅小说创作观的不断变化。  相似文献   

6.
陈芳 《文教资料》2006,(15):49-50
军旅诗是指描述军旅活动的诗歌。由战争引发的离愁别怨、征夫怨妇等主题以及军旅途中的写景诗作,都属于军旅诗的范畴。建安时期出现了大量文人军旅诗作,其风格和类型也在这一时期基本确定。  相似文献   

7.
<亮剑>已然掀起了新一轮的军旅文学的热潮.对该小说文本进行分析,可见其较建国以后的战争小说在审美模式上有了较大的变化,其新质主要体现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文章就此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以<集结号>、<士兵突击>为代表的影视剧代表了当前军旅影视作品的新走向.将这一走向与建国以来军旅影视作品的前两次热潮和国外优秀军旅影视作品"集结"起来对比,我们会发现既有较大的创新之处,又距经典作品有一定的差距.要真正实现国产军旅影视剧的成功"突击",不仅要完成其再现历史、塑造英雄的叙事职能,也要更加走进人们的内心深处,使战争成为观察人类心灵世界的一面透镜.  相似文献   

9.
敦煌边塞词中,描写内容丰富广泛,有反映与边塞战争有关的军旅生活,摹写闺中妇女思念行役在外的征人之情;还有反映风土人情、民族关系等等.在形式上,表现为调式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军旅诗歌成就斐然,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军事思想,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战争观。热爱和平,慎战非战;进行义战,以战止战;厌恶朝政、军政腐败,渴望忠臣良将的出现;歌颂英勇杀敌、以身许国的英雄主义精神就体现在我国古代优秀的军旅诗歌中。  相似文献   

11.
军旅小说即军事题材小说.以战争小说为其正宗.在中外小说史上占着十分显要的地位,又是现代军事文学的主要艺术样式。“军事题材文学对一个国家与民族的精神气质.起着一仲烛照与撮英的作用。在军旅与征战的风尘中.浸溢着社会最深广的悲欢离合之情.凝结着人类最明亮的睿智聪慧之光。……历史上一大批优秀的军事文学作品,常常成为一个时代的艺术概括与一个民族的灵魂写照。”①在中国.在当代.军旅小说以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革命军人的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缺少也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由于中国军队与国家政治生活乃至所有社会生  相似文献   

12.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对人自身素质的发展与情商的开发起着重要作用,而搭建军旅文化大舞台对提高部队基层官兵的音乐素质,加强军队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官兵业余音乐文化生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音乐专业学生实习情况,分析部队音乐文化现状,进行以拓展音乐专业实习基地与搭建军旅文化大舞台实践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3.
牛树梅诗歌再现了他两次从军经历。第一次从军发生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清廷针对瞻对的战争,第二次从军发生在咸丰三年(1853年)清廷围堵太平军北伐的战争。第一次军旅诗印证了有关茶马古道的传说和文献记载,印证了主帅琦善在奏折中所预设的征剿策略,描述了民族融合的历史画卷和170多年前藏族同胞生活的历史样态。在第二组军旅诗中,诗人描述了太平军北伐的历史图景。他的军旅诗慷慨任气,充满了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且具有苍凉悲壮、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大笔勾勒的白描手法与典型的细节描写,成就了其情真意切、质朴自然的语言风格。  相似文献   

14.
军旅诗不只是对战争事件和战争场面的叙述描写,《诗经·采薇》正视古代征人在战争中独立的生命个体,在思亲盼归和保家卫国的矛盾冲突中表现征人的丰富内涵,彰显其超越自然生命的精神追求,使尽忠履职保家卫国的古代征夫形象真实而有质感。  相似文献   

15.
袁诠  贾秦 《文教资料》2012,(17):85-86
军旅影视作品通过对军队和战争的视觉化的展现,对当下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优秀军旅影视作品总是以崇高壮美的风格展现不同时代军人焕发出来的忠诚、刚毅、勇于牺牲、坚贞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怀,反映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体现出优秀军人身上所具有的强大的战斗力。通过军旅影视作品鉴赏,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审美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6.
军旅是文学的重要题材。和平时代的军旅文学常常表现和平时代的军人职业理想与社会现实的冲突。这种冲突往往表现出令人惋叹的悲剧性。战争与和平的相对性,使得和平时期的忧患意识和战争预备显得尤为重要,也使得一些身怀使命感和责任感的职业军人总是处于了无战事与随时戒备的矛盾状态中。和平的政治环境往往将这种状态简单化,使得和平时代身怀理想的军人深感挫折,甚至上演一出出人性或社会的悲剧。《第39天》就是这么一首和平时代却不失壮怀激烈的军旅故事中的英雄赞歌。  相似文献   

17.
狄青是北宋的著名大将,他出身贫寒,因为哥哥和别人打架,狄青16岁时替哥受过,被强征入伍,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狄青在北宋和西夏的战争中总是披头散发,戴铜面具,一马当先,夺关斩将,立下累累战功.后来.狄青在范仲淹的劝说下发愤读书,精通兵法,名声更大.  相似文献   

18.
置身前线,徐孚远耳闻目睹将士与军队作战情况,对于军旅生活的描写在他的诗中层出迭见。这些描写军旅生涯的诗歌从不同角度入手,通过对忘我或利己将士形象的刻画,表达自己的态度及志向,并留下了对于军队及战争的直录。  相似文献   

19.
胡征是饮誉诗坛的七月派诗人.他六十年来搏击在诗的海洋.在诗歌创作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知道,胡征曾是战士,在英勇善战的八路军中,在所向披靡的刘邓大军中,转战南北,经历了革命战争的洗礼,轰轰烈烈的战斗生活,使他选择了军旅文学.他的长篇描写解放战争伟大战略转移的诗歌,开创了文学史上以抒情诗写大型战争历史的先  相似文献   

20.
雷铎,原名黄彦生。潮安彩塘人。中国作协会员,是现今广东文坛一位富于活力而又引人瞩目的青年作家。其小说创作以军旅题材为主。本文勾勒了这位作家军旅小说创作发展变化的轨迹,并力图在整体上把握他的战争小说的思想特色及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