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为切入点,联系基层法院的现状和特点,论证审前程序的适用得当将缓解目前基层法院繁重的工作压力,提高审判的质量。审前程序的核心是法官助理制度的建立,法官助理制度是与主审法官制度紧密联系的,面对法官助理制度改革的困境,探讨、分析原因、解决的可能方法,实际上是为实现法官职业化、精英化改革的从审前程序改革的角度另辟蹊径。  相似文献   

2.
法院体制行政化已成为影响我国司法独立和司法公正的核心因素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法院机关地位的行政化 ;法官制度的行政化 ;审判业务的行政化 ;审级间的行政化 ;法院机关职能的行政化。法院体制行政化造成了以下弊端 :为行政权干涉司法权提供了可能 ;严重影响了法官的独立审判 ;严重威胁到审级监督体系 ;严重影响了司法公正。为了克服这些弊端应采取下列对策 :实现司法行政和司法审判的分立 ;实行新的司法机关人事制度 ;革新案件审理体制 ,保障法官独立行使职权 ;建立新的司法机关党务领导体系 ;确立新的司法机关后勤财政管理体系 ,消除上下级司法机关的行政性关系 ;加强对司法机关的全面监督  相似文献   

3.
从人民法院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两个审判组织的工作现状出发 ,围绕合议庭成员的业务水平问题、合议庭成员间、合议庭与庭长间、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间存在的问题以及审判委员会组成结构不科学而在实践中造成了“审”与“判”的分离等问题 ,提出了进一步规范合议庭与审判委员会活动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审判实践中,法官有时会遇到某些专业性的问题,这些专业性问题是法官们所不熟悉的,需要借助于掌握特定知识的专业人士才能形成对事实甚至法律的进行认定。在美国,这些专业人士被称为“法院之友”,他们广泛参与司法活动,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助法官更深刻地理解案件,协助法官形成相对公正的判决。  相似文献   

5.
日本诉因制度(Count)产生于由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化过程中,根源于当事人主义诉讼构造的诉因制度在我国目前的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还属尚未开发的领域。诉因制度对由检察官设定及变更审判对象(诉因)的权限予以广泛认可,检察官所进行的诉因变更,只要在不妨害公诉事实同一性的限度内,原则上就会被允许。这样,不仅法院的审判权限及义务被限定在诉因事实内,而且诉因对被告人也起到了防御告知的作用。通过研究诉因制度,可以明了起诉的效力、审判的范围及我国目前争执较大的法官是否有权改变罪名等诸多理论及实践上都不十分清晰的问题,同时,这一制度对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调整检、法关系,保持检察机关公诉的稳定性以及防止司法权的滥用都有着理论及实践上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多年以来,我国行政诉讼步入了徘徊不前的困境,行政审判受到多方干预,为推进依法治国与依法行政,以行政诉讼法的修改为契机设立我国特色的行政法院势在必行。本文反思了我国行政诉讼收案量少、立案难、胜诉率低、上诉率高等现实困境,分析了行政诉讼地方化、行政化以及执行难等导致的审判公正性、权威性的缺失,从宏观上以及法律依据、现实条件、人才储备三个方面分析了行政法院设置的必要性、可行性,并在坚持司法统一、行政审判公正以及审判专业化的原则指导之下,就行政法院的试点和在最高人民法院之下设置行政最高法院、行政上诉法院、行政普通法院及其巡回法庭提出具体构想。同时,在确立有效的裁判执行模式以及诉讼停止执行等运作原则的基础上,对行政审判庭到行政法院的过渡路径进行了探析。行政法院的诞生,必将成为我国行政法治和依法治国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7.
法院工作应当与时代发展节奏共搏,时刻把增强司法公正在人民群众中的公信度作为目标,这将对审判工作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促进法官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加强理性思考,不断创新以满足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走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道路,从法律正确实施、保证公正执法的角度加强调查研究,推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为领导决策提供详实有效的依据,全方位实现公正执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审判委员会工作制度是人民法院审判案件中的重要法律制度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如审理与判存在脱节现象 ,公开审理不能完全落到实处 ;审判效率有待提高 ;回避制度不健全现象。从改革和完善审判委员会工作出发 ,提出了以下改进措施 :(1)严格限制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范围 ;(2 )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 ,仅限于提出看法和意见 ,不能决定案件的最后裁判 ;(3)改变审判委员会讨论案件的方式 ;(4)建立审判委员会委员回避制度  相似文献   

9.
新闻自由与司法独立都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价值,但两者客观上也存在冲突,特别是近几年来"媒体审判"的现象时有出现,妨害了无罪推定的原则,侵犯了部分诉讼参与人获得公正审判的权利。两者的冲突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当前我国法院与传媒都应当采取措施,处理好两者的冲突。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事诉讼法再修改将案卷移送方式回归到最初的全案移送方式。全案移送符合我国当下的司法现状,也顺应职权主义国家追求实体正义的诉讼理念,但并非实行全案移送主义就能完全解决我国公诉案卷移送制度存在的所有问题,其至少存在法官预断、不当诉讼难以彻底杜绝和默读审判无法完全避免三种风险。基于此,在全面分析全案移送主义的基础上,提出设立庭前征询程序、增设庭前证据开示制度、实行庭前实质审查、确立审判中心主义和规范公诉案卷移送程序对公诉案卷移送制度加以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11.
我国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调解制度是我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诉讼制度,但这项制度随着社会的变革和法制化的进程,在实践中暴露出了种种矛盾和弊端。在现阶段,分析法院调解制度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完善,是推进民事审判方式改革,适应法制建设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法官逐级遴选对提升法官专业性、实践性有不可低估的价值.完善法官逐级遴选有利于引导优秀法律人才到基层锻炼,有利于提升基层办案质量,有利于形成法官发展的良性渠道.通过对部分法院遴选法官公告的文本分析,发现法官逐级遴选制度在实践中操作混乱,比较随意.设置法官遴选委员会,建立法官业绩考评制度,细化不同层级法院法官任职条件,并对不能参加法官遴选的情形进行细化,这些措施的实行有利于法官逐级遴选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浅析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保障教学中心地位的重要环节,教师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因此,在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评价的过程中,最主要的是评价的指标体系要合理、实用,评价过程要规范、科学,评价的结果要客观、公正。  相似文献   

14.
普通法系国家律师与法官一体化传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通法系国家长期以来奉行律师和法官一体化的传统,法官从有执业经验的律师中选任,法院和律协分工合作,共同管理律师,律师作为法院的官员受到法院固有权利的约束和管理,律师则对法官的选任具有很重的发言权。这种一体化的传统有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的渊源,更有着完善的外部条件的保障。借鉴这一传统,我国应加强务实的法学教育;加大从有经验的律师中选任法官的力度;律师应成为法院的司法权下的“官员”,而不是行政权下的“顺民”;把律师从行政权的束缚中解救出来,建立律协和法院分工合作,相互制衡的律师管理模式,这样才能真正的发挥律师的作用,实现真正的司法独立。  相似文献   

15.
加强法官职业道德教育 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官的职业道德素养影响着办案质量,影响着法院的形象,加强法官职业道德建设是时代的需要,也是社会公正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实施高等教育的人才质量管理,使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文章两个方面论述应该树立正确的人才质量观,从加强人才保障和落实人才培养两方面优化人才质量管理的内容。针对人才质量管理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从学生评价、教师评价、课程评价、教学评价、管理评价、环境评价六个方面科学设置了评价体系,来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的任务,各级法院全体干警只有不断强化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修养,才能使现代司法理念与实际工作对接,体现司法公正、司法公开、司法公平、司法平等。为此,创建学习型、服务型法院及法官职业化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谈法官的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院全面提升法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全面提升司法能力和司法水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法官在实际工作中只有不断完善和充实自己,时刻用职业道德准则严格要求自己,才能在全社会真正树立起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的良好形象,才能树立起法律的尊严和权威。  相似文献   

19.
法院调解结案率在2000年前后出现了剧烈波动,从起初的逐年下滑转而不断向上攀升,民事审判方式改革、当事人的诉讼观念转变及法院案件压力增大等因素均成为导致法院调解结案率下滑的主要原因。而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对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反思也引起了司法政策的转变,又使得法院调解制度重新受到重视,法院调解制度成为民事司法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有力措施。  相似文献   

20.
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从评价指标体系的内涵诠释切入,分析了构建体育学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原则,进一步计算与确定了体育学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权重.研究认为,体育学博士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含招生情况、培养过程及条件、培养结果三个二级指标,10个三级指标,35个四级指标,其中权重越大的指标意味着对博士生培养质量的影响越大,建议在体育学博士培养过程中,在人才培养的环境条件、支持力度及资源的配置等方面适度向权重较大的指标倾斜,为促进体育学博士质量的提升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