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鸦片战争前后 ,中国近代边疆史地研究勃然兴起 ,它既是清代考据之学日趋衰微、经世之学开始复兴的一个具体表现 ,又是对当时海警飚起、强邻四逼、边疆危机的敏锐反映。这期间有两大史地研究学派 :一是中国史地派 ,二是世界史地派。他们的研究是近代中国人为谋求富国强兵、制敌取胜方略的大胆探索 ;是中国人认识世界、走向世界的起点。这是一次有益的学术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2.
中国边疆学学科构筑的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边疆学是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中,中国边疆学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逐渐彰显,其理论探讨与应用研究具有“二元”的结构特征。在研究的对象、特征、方法、乃至学科的派生来源及研究目的等方面,均达到独立学科的基本要求,初步构成了中国边疆学独特学科的体系,从而使中国边疆学在学科分类体系中据有相应的地位。  相似文献   

3.
马大正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对中国历史、尤其对中国边疆史地的研究有很深造诣。他在《马大正文集》中的许多观点对目前正日益兴起的中国边疆学的研究影响十分深远,开拓了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
边疆史地研究作为鸦片战后经世致用史学思潮的先导,发端于19世纪初,繁荣于鸦片战后。这一研究热潮是时代的产物,所反映出的时代精神一是强调开发边疆、维护国家的统一,从祁韵士、徐松的研究到张穆著《蒙古游牧记》,都反映了这一精神;二是着眼于巩固边防、抵御外侮,如何秋涛著《朔方备乘》,集前人研究之大成,把边疆史地研究推向顶峰。这一研究热潮具有开拓性和经世致用精神,不仅为保卫、开发边疆提供了参考,也为当时中国史学摆脱危机闯出了一条新路,并为后人留下了启示。  相似文献   

5.
何秋涛及其西北边疆史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清代研究西北边疆史地的学者中 ,何秋涛是年纪较轻 ,起步较晚的一位 ,但正因如此造就了他能够广泛吸收前人研究成果 ,从而居于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中集大成者的地位。何秋涛的研究 ,涉及到边疆民族、山水形胜、中俄关系和边疆史地文献诸多方面 ,范围广大 ,成果恢宏 ,方法精密 ,为我们今天研究西北边疆史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6.
清嘉道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风兴起,史地学者主张关注现实,积极倡导经世致用,将学术研究与社会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引人注目的学术派别。从四个方面对这一派学者的经世思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关于清代西北边疆民族史的研究取得了可观的进展.本文酌取有关清代西北及新疆、西藏、青海藏族史地的研究等方面,对学界近十年来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研究做一综述,并指出问题,以期能为边政研究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8.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源远流长、经久不衰。从姚莹经世致用思想及实践;认识边患、了解边情,以抵御外侮、筹边固防;知夷事、筹夷情而制夷的恢廓的世界史眼光等方面对姚莹的边疆史地研究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9.
作为蒙古高原一部分的中国北部边疆地区与中原地区,虽然在自然条件上存在巨大差异,但在政治、经济、文化上有着无法割裂的血肉联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深刻认识中国和中国社会,必须充分重视中国北部边疆地区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的重要性。本文梳理了19世纪末以来,中外学者对于俄国在蒙古高原考察的研究历程,揭示了不同阶段研究范式的转变路径与不足,并倡导学界对近代俄国人在蒙古高原科学考察进行系统性、整体性研究,从而为“一带一路”倡议、中蒙俄经济走廊建设、“万里茶道”“草原丝绸之路”,以及中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等多领域,提供重要的历史参考和战略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嘉庆、道光年间,西方列强黑云压城,清帝国大树飘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而就在那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的时代阴霾中,一门专门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地理沿革、种族关系、行政与武备等方面的新学术——边疆史地研究也开始了它痛苦的妊娠与诞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代史学类期刊的创办与发展,引领了史学发展潮流,在近代中国史学研究范式的转型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史地学报》作为近代中国较早创办的专业性史学期刊,在推动史学研究中历史观念、史学价值观念、选题指向的转变以及逐步建立近代史学学术成果的表述方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清朝嘉庆、道光年间,西北边疆史地研究之风兴起,并逐渐形成了一股引人注目的士林风尚,由于它兴起于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加之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与传统史地研究有所不同,因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经世致用为主旨,献考据与实地考察相结合,重视民族问题研究,将西北边疆史地与辽金元史研究熔于一炉。  相似文献   

13.
鸦片战争前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的历史盛衰思想出现了新的因素,开始把中国历史的兴衰放在世界历史变动过程中作为一个系统来考虑.这一时期历史盛衰思想的总结反映了边疆史地学者已自觉地从哲理之高度阐发对世界形势和中国问题的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14.
中国边疆学的构筑涉及诸多问题,文章主要从三个重要方面展开论述。关于中国边疆的战略地位和中国边疆研究任务,中国边疆从历史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中国两大历史遗产联系的平台,从现实角度看边疆地区是保卫中国安全的第一线。中国边疆学主要有两大研究任务,一是要厘清中国疆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在不同时期所处的地位及原因,中国边界形成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国境线形成、变迁的过程等问题。二是通过研究厘清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规律,以及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规律;中国边疆学发展历程可以用千年积累、百年探索、三十年实践来概括;实现从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向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学术转型,加强边疆理论研究和推动边疆教育是眼下两大要务。  相似文献   

15.
清嘉道年间的西北史地研究被后人称为“显学”,经世致用精神复活的主要代表.经世名家辈出,经世名篇颇丰.江南西北史地学人沈垚作为嘉道年间西北史地学者群中的一员,他以其经世之作《新疆私议》而闻名遐迩,后人研究较多.但他早期是一位沿袭传统舆地学治学理路,深受乾嘉学术影响的学人,他早期的众多作品都是沿袭考据学的脉络而作的传统舆地学.他能够由治“舆地之技”转变到治“有用之学”的道路,有诸多原因.本文就其治学道路转变的诸多原因进行剖析,从而得知他走上经世治学道路的缘由,同时,也明晰嘉道年间西北史地学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6.
《内蒙古师范火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汉文)版是内蒙古师范大学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期刊。它刊登蒙古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教育学、语言文学、历史学、文化艺术以及地理、体育和交叉学科等方面的学术论文。本刊重点刊发中国北部边疆史地研究、蒙古学、区域民族经济研究、心理学等方面的科研成果,有国家和省(市、自治区)基金资助项目的稿件优先刊用。  相似文献   

17.
边疆史地学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具有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和范围,更随着时代的演变而变化和发展。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的边疆史地研究适应时代的需要,继承了以往的优良传统,进入了前所未有的高潮阶段,在中科院边疆史地研究中心的总体规划下,逐步形成了中国近现代边界变迁史、中国古代疆域沿革史和中国边疆研究史三大系列②。在这三大系列中,做为边疆史地学开端的清代西北边疆史地学,是中国边疆研究史的一个重要方面。嘉庆以降史学界根据当时政治和学术发展的需要,以传统的经世致用精神相砥砺,考究疆域形胜、探求实地良策、图谋…  相似文献   

18.
对敦煌学文献归类的探讨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敦煌学的认识,探讨这一交叉学科的献归类,从敦煌学的定义、概念以及分类实践加以分析,对涉及一般敦煌学、领域敦煌学(敦煌宗教、敦煌学、敦煌史地、敦煌艺术等)的献在《中图法》中的归类作了辨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边疆研究包含“中国的”与“世界的”两个层面。近代西方探险与中国海外考察兴起,使得东西方文化在中国西北边疆研究领域产生了碰撞与交织,促使了西北边疆史地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在东西方文化情景模式的转换过程中,“拿来主义”的态度对中国边疆研究产生了不利的影响。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必须具有世界场域的眼光,从“史源”上解决研究中存在的制约性因素,使得中国边疆研究能够从“中国的边疆”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徐继畬是鸦片战争前后开眼看世界的一位先进人物,他积极学习并传播先进文化,为中国的近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作为集中体现其思想的《瀛寰志略》,是当时中国人了解世界不可或缺的一部史地名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