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言:我们都有相同的体会:数学概念课和复习课不容易上出高潮和特色来,在贯彻新课标实践新理念中,总觉得这样的课更难把握。可笔者最近听了一节教学研讨课,上的是概念复习,听后顿觉耳目一新。 教学内容:九年制义务教育苏教版小学第12册第60~61页“数的整除”及练习。 教学实录:1.日期导入师:今天是几月几日?生:3月12日。(师板书:312)师:今天我们来复习有关数的知识。(板书课题:数的整除)2.启发联想师:看到3和12,你想到了哪些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生1:12能被3整除,3能整除12。师追问:你能说说为什么12能被3整除吗?再举个例子加以说…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 ,板书课题。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继续复习“数的整除”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二、概念的复习与整理。1 同桌讨论 :自然数、整数、整除、除尽的关系。2 集体交流并练习 :(1)在20÷5=4、0.56÷8=0.07、10÷3=0.33……三个算式中 ,哪道是整除的算式?为什么?(2)说出20和5的关系。(3)12的约数有哪些?12的倍数有哪些?比较这两个问题 ,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复习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3 (1)判别 :(2)小组说话练习 :随便挑选其中的一个或几个概念 ,说一句话。奇数质数偶数合数(3)独立思考与集体交流 :(a)能被2、3同时…  相似文献   

3.
一、提出问题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关于“比和比例”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2、这么多知识,弄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们该做些什么? 生:我们应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比和比例”,整理  相似文献   

4.
一、复习垫基。幻灯投影出口答题: 1.举例说明什么叫倍数,什么叫约数? 2.“16是倍数,2是约数”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脱离某一个数而孤立存在。 3.找出下面各数的约数,说出你是怎样找的? 12 25 40 学生回答后教师概括出找约数的方法:首先明确一个数的约数包括1和它本身,其次再判断如果它能被2整除,便得到2和另一个约数;若能被3整除,又得到3和另一个约数……这样一对一对地找,直到找完为止。【评】如何找一个数的约数,是学习质数和合数的基础。3道口答题复习了倍数和约数的概念、找一个数的约数的方法和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杨诚 《四川教育》2003,(10):42-42
[案例] 学生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师:请同学生快速判断下列几个数能否被3整除,为什么?63918279234 生1:639能被3整除。师:为什么?生1:因为639各位上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师:1827能被3整除吗?生2:1827也能被3整除,因为18是3的倍数,27也是3的倍数。师:哦,我听懂了。你是想,因为1加8得9是3的倍数,2加7得9是3的倍数。很好,请坐。(生2一脸迷惘地坐下。)课后,我是这样与这位学生交谈的:“你真了不起,有自己的思路。我觉得你并不是按老师说的那样思考的,对吗?”(生2点头。)“你到底是怎样想的?”生2:639各位上的数字都是3的倍…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二册总复习,教科书第80~81页及练习十六。【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对数的整除的有关概念掌握得更加系统、牢固。2.进一步弄清各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3.通过整理和复习,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内在联系的逻辑之美。【教学重点】通过对主要概念进行整理和复习,深化理解,形成知识网络。【教学准备】电脑课件【教学过程】一、回忆旧知,引出课题师: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数的整除”这一章内容。在老师板书课题的同时,请大家首先回忆“数的整除”这一章中包括哪些知识点。(学生回忆,教师板书。)师:这些知识只是暂…  相似文献   

7.
教师出示20和5两个数,问:“哪个是约数?哪个是倍数?”生:5是约数,20是倍数。师:说得对! 从上述对话中可以看出,师生对约数和倍数的概念,都是十分模糊的。教师在课堂上如此提问并肯定学生的答语,完全是教学中的一大失误。小学数学通用五年制八册42面上说:“如果数a能被数b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这里,“数a能被数b整除”,是产生“约数”与“倍数”  相似文献   

8.
A、数的概念  一、知识的整理与概括  1.想一想,说一说。  (1)自然数、分数、小数的意义是什么?我们学过的哪些数是整数?  (2)读写整数、小数、分数要注意什么?你能写出整数、小数的数位表吗?  (3)自然数、小数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4)什么叫做整除和除尽?什么叫做约数和倍数?什么叫做公约数和公倍数?  (5)分别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6)什么叫做分解质因数?分解质因数要注意什么?  (7)小数点左边的数是什么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是什么部分?  (8)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它有什么用途?小数点移动位置,小数大小会发…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那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如何设置科学而又艺术的提问语,引导教学走向成功呢?一、悬念式问语案例: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时,有位教师在黑板上写出:6、8、12、17、24、26、39、42、53、66。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当学生很快判断出来后。教师又写上:456、3250、5277。问:“谁能很快判断出哪个数能被3整除?”由于数目较大,学生陷入沉思。教师紧接着又说:“你们可以考考我,随便说一个数,我都能很快地判断出能否被3整除。”学生一听,急…  相似文献   

10.
近期,我看到了一个"数的整除的复习与整理"的教学案例,感想颇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片段:(师出示一组数:1、4、9。)师:谁来给我们介绍黑板上的数?生:1是自然数,也是整数。生:(不甘示弱,大声说。)4是自然数、合数、偶数。(此时的课堂非常热闹,很多学生跃跃欲试。)生:9是奇数,还是3的倍数。师:刚才,同学们介绍了黑板上的数,那么你们还知道关于整除的哪些知识吗?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探究性学习已成为数学教学改革发展的一个新的趋向和热点。下面用一例就探究性学习模式的构建谈一些体会。案例《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教学实录教师写出一个数“223”,问:能被3整除吗?生:能,因为它的个位能被3整除。教师又写出数“201”,问:这个数能被3整除吗?生:不能被3整除,因为它的个位不能被3整除。(教师让学生将以上两数除以3试试,学生发现都错了)师:能从个位去判断吗?(生:不能)既然不能光看个位数…  相似文献   

12.
一、案例片段1.诊断补偿①填空复习整除的概念。②口答哪些数是2的倍数,哪些是5的倍数。2.小组合作学习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①口头填数。1×2=2×2=3×2=4×2=5×2=……②观察、思考、讨论。想一想:等式右边的得数都能被2整除吗?找一找:这些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都是哪些数字?议一议:能被2整除的数的个位数有什么特征?③验证。分别以0、2、4、6、8作为个位数组成一个多位数,并判断组成的数能不能被2整除。举出相反的例子进一步验证,加深印象。二、案例分析从教材的表面知识看,本堂课达到了教学要求,然而,教材所蕴涵的隐性知识在本课中却没有…  相似文献   

13.
在“数的整除”复习时,为帮助学生加深对自然数中1、2、4等几个较为特殊的数的认识,我设计了制作“数学名片”这一学习活动。 制作前,让学生说一说在我们认识的自然数中,哪些数比较特殊?特殊在哪里?学生互议,得出下面一些数:  相似文献   

14.
“变式教学”是训练学生思维,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设计“变式”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变换标准、常规的叙述和表达方式例如下面一组变式材料:①36的约数有哪些?②哪些数能整除36?③36是哪些数的倍数?④36能被哪些数整除?⑤36除以哪些数,所得的商是整数?⑤哪些数除36,所得的商是整数?⑦要使两个自然数的积等于36,写出其中一个因数可取值的各种情况。  相似文献   

15.
一、强化概念,分组复习 1.复习整数、自然数、整除、约数和倍数的概念。 (1)学生操作:将数卡0——10从小到大摆成一排。 问:这些数是什么数?(整数) 学生操作:取出不是自然数的数卡(0),放在一边。 问:现在剩下的是什么数?(自然数) (2)学生操作:从数卡1——10中取出  相似文献   

16.
[案例]这是一节市级公开课。在这节课中,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来指导教学,课堂上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参与,气氛活跃,学生学得主动积极,不失为一节好课。但课堂中的一个小小细节,却值得我们深思。当学生掌握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师:请同学们快速判断下列几个数能否被3整除,为什么?63918279234生1:639能被3整除。师:为什么?生1:因为639各位上的数字都是3的倍数。师:1827能被3整除吗?生2:1827也能被3整除,因为18是3的倍数,27也是3的倍数。师:哦。我听懂了,你是想因为1加8得9是3的倍数,2加7也得9是3的倍数。很好,请坐。生2:(一脸迷惘地坐下)课…  相似文献   

17.
一、趣味导入1.(师板书:水果)问:看到老师写这个词你马上想到了什么?(苹果、桔子、香蕉……)理解:水果包括苹果。水果不一定就是苹果,但苹果一定就是水果。2.师:在数学里也有这么有趣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其中一组关系“整除与除尽”就是这样。(板书:整除与除尽)3.明确研究范围。师:不论是整除还是除尽都是指数与数之间的一种关系。我们已经学过哪些数了?今天,我们在研究整除时所说的数都是指除0以外的自然数。二、整除的意义及与除尽的关系1.初步形成整除的概念。(1)出示算式:10÷5=214÷3=4……212÷12=19÷1=91.8÷6=0.36.4÷0.…  相似文献   

18.
案例: 师:怎样的数一定能被2整除? 生1:偶数一定能被2整除. 生2:个位是2、4、6、8、0的数一定能被2整除.师:能被2整除的数到底有怎样的特征?请同学们按一定的范围举例,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们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9.
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一般是肯定性的评价,教师用点点、微笑等行动来表示对学生行为的认同和赞许。但是,当学生的行为和语言不存在合理性时,教师又该怎样的评价呢?如在教学“能被2、3、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有一位学生说:“只要个位上的数能被3整除,那么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课堂提问是教学语言中最重要的部分。固然,提问是启发学生思维的主要方式,但教学过程中什么问题什么时候提?问谁?教师希望的答案是什么?学生可能答什么?答错了或离题了如何往回引导?却大有学问,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深思熟虑。 一、明确提问的目的性 目的性亦即针对性,问题提出后要取得什么样的反馈效果,教师应成竹在胸。 1.激励性提问。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学习的动力。如,在比例尺教学之前,先提出“给你一张地图,你能算出我们省会(或首府)到北京的距离有多远吗?”教学最小公倍数之前,提问学生:“谁会找到一个最小的数,它能同时被12、18整除?”再如,教学比例应用题,先提出“怎样测量学校旗杆的高度?”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诱导性提问。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提问,诱导学生发现知识的结论。如,讲授“乘法的分配律”时可出示一组等式,要求学生观察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