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校本课程建设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如同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一样,校本课程在建设过程中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着重讨论了如何正确处理校本课程建设中六个方面的关系,阐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整合与互补、校本课程的多样性必须以学生的个性化为基础、在校本课程建设中实现学校文化重建等主张,指出校本课程建设的根本出路在于坚持“校本”基础上的“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2.
校本的英文是school-base,大意为“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它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本文拟就校本课程建设的热行动谈谈笔者的一些冷思考。校本课程建设的热行动热行动之一:师生两方着手校本课程建设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从教师着手,以校本培训与教研、课程开发、学分管理为切入口;二是从学生着手,以课程选择和评价为切入口,全面推进校本课程建设工作。校本培训与教研是我们落实校本课程建设的基础,让每位教师了解学校发展的目标和校本课程建设对体现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和价值观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精”特色体验课程的背景和意义 基于“体验性特色”.丰富学校多元课程。近些年来,为谋求学校进一步发展,让每一个学生健康发展,上海市莘庄中学在推进“二期课改”过程中,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学校课程建设。以“改变学习方式”为特点,从“加强基础、促进发展、激励创新、重视实践”的要求出发,建立“体验性课程特色”的多元课程。  相似文献   

4.
程晋宽 《江苏教育》2022,(34):26-28
教育的高质量发展需要从“高速增长”时期强调“规模扩张型”的发展转向“高品质发展”的学校内涵建设上。高品质学校建设离不开高品质的课程与教学,高品质课程与教学是高品质学校建设的基础与核心。高品质学校要探索学校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创新路径,全面提高课程与教学质量。以课程与教学领导的思维方式,探索高品质学校卓越课程与教学创新,需要推进学校课程与教学的“系统变革”,增强“突破性革新”的改革勇气与魄力,关注“学校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五育融合”是学校教育整体价值的实现,是文化、课程、学科与制度育人的整体体现。新时代学校美育也应注入新的内涵,即生活性、人文性和创造性,其价值体现在它是德育的基础,能促进社会和谐。当前学校美育工作的主要途径一是树立跨学科融合理念,构建学校“大美育”格局;二是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推进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成长规律是制约人才培养的两大要素。人的发展是根本,社会进步是目标,而社会进步状况在根本上决定于人的发展程度。正在顺利推进的第八次课程改革有两句响亮的口号:“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它揭示了当前我国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也是诠释和执行各门课程  相似文献   

7.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是改革和发展教育的根本大计,是推进课程改革顺利进行的有利保证。为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校推行了“两园”建设。一手抓科学管理,一手抓人本管理,把学校建设成为教职工自己的“精神家园”和“事业乐园”。我们的做法是:  相似文献   

8.
对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大举措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信息技术》课程在中小学的开设;二是实施教师继续教育“园丁工程”;三是全力推进“校校通”工程;四是大力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改革试验研究。在推进以上四个方面工作中,学校校园网建设处于极为关键的位置。其原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通过校园网的建设,提高学校设备配备和教学应用标准;二是配合校园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建立能够较好适应信息技术课程开设和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教学环境;三是推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相似文献   

9.
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一方面推动了中职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另一方面为推进课程教学质量提供有效途径。中职学校应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从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和实践性入手,深化思政教学改革,使中职思政课在“大思政课”建设下持续推动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0.
微课建设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课最关键、最根本的衡量标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核心体现在选题、设计、讲解、表现及效果等五方面。 微课的“四微特点”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课程实际上包含了“学程”和“教程”两个方面。而“课”是指教学上的一个阶段,或课程中的一个具体的内容,可以简单理解为课程的组成单元。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发意味着艺术课程改革的新一轮推进,这次课程改革是在国家提出“美育进中考”和“双减”政策的双重背景下进行的。“中考”政策的出台彰显了国家对学校美育的重视,“双减”则助力了艺术课程“双增”的可能,艺术课程得到全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中考”与“双减”这一看似相互冲突的两大背景为学校艺术课程改革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与全新的挑战,同时,两项政策又形成了彼此制约与相互协同的态势。在“中考”与“双减”的双重背景下,学校艺术课程必须反思与推进自身“双减”,创新艺术课程评价方式,深化艺术课程教学改革,强化艺术教师队伍建设,切实提高艺术课程教学质量与育人成效。  相似文献   

12.
课程是学校内涵发展的核心领域,提升课程领导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所在。校长应站在数字化时代学校课程文化建设的高度,带领教师团队切实加强学校课程规划、建设、实施与评价。晋元高级中学坚持选择教育思想理念,通过确立学校课程发展目标、明晰学校课程结构、创建网络课程资源和推进网上走班教学实践,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和执行力,促进了课程资源开发和教师专业发展,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转型和学习方式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 ,我国教育理论界展开了课程改革的大讨论 ,其中“校本课程”作为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方向 ,日益引起了教育行政部门的关注与重视。 1999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确定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体制 ,成为我国课程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开端。关于校本课程 ,目前 ,学术界倾向于认为 ,它属于课程行政范畴。相对于以中央政府为课程行政权力主体的“国本课程”、以地方政府为课程行政权力主体的“地方本位课程” ,指的是学校自主决定的课程。在当今世界上 ,许多国家都已实行了“校本课程” ,某些国家已经相当完善。…  相似文献   

14.
美国多元文化与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建设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化与健康教育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美国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多元文化社会,反映在学校健康教育课程上呈现出多样性和灵活性特点。通过研究美国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为我国的学校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和发展提供一个借鉴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学校考试指学校内部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自行编制并主持实施的各种考试。它是检查、改进学校教学以及督导学校培养目标实现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教师“教”与学生“学”都具有非常大的指导、调节和促进作用。但,调查发现,学校考试改革的滞后几乎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理念真正落实的一个瓶颈,已经严重束缚着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因此,要使课程改革真正落实到位,就必须要更新学校考试理念,积极进行学校考试改革,力求达到“六性”。一、学校考试目标的趋向性一般而言,考试制度的改革应当与课程改革相互结合,并在目标的价值取向上趋向吻合…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文化目标之一是建设“学习型社会”。要创建一个形成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大社会中的一所学校,应该是“学习型学校”。提出创建“学习型学校”,既是顺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时下全面深入推进课改实践的必要选择。我们应与时俱进,把它作为新时期新的教育理  相似文献   

17.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不同于学科教学,它的有效开发与实施离不开行政推动、教研带动和学校行动。为此,我区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着力于构建“三级互动”的有效实施机制,通过区域行政推动、层级教研拉动、学校自主驱动,研究探索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措施和策略,总结优化活动指导策略,打造学校特色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之协调运行并发挥尽可能大的作用,有力地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8.
对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松斌 《教育探索》2008,(12):34-35
近年来,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课程结构、课程模式、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改革,成效显著。但也存在“理实一体化”徒有虚名、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机制不健全、工学结合结而不合、形成性评价难以推广等问题,根本问题在于片面强调“知识中心型课程模式”。解决的办法是,政府要加大对课改的支持力度,要全面推进“就业导向”课程模式,政府、学校和企业三方要相互协调,建立校企双赢机制,扎实推进校企深层次合作。  相似文献   

19.
学校课程管理:亟待关注的课程研究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外控形态”课程管理体制的规约和课程理论演进历程的失却,学校课程管理一直是建国后我国课程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这不仅影响了课程理论建设的进程,而且也妨碍了课程改革实践质量的提高。随着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和“三级课程管理体制”的确立,学校课程管理作为课程研究领域中的焦点问题被提了出来。由“自上而下的官僚体制的监控和管制”到“诉诸学校自身的创意和创造力自律自主地驱动”,已成为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趋向和新要求。因此,我们应该把握学校课程管理的含义与意义、对象与内容、目标与结构、过程与方法、研究现状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
十年课程改革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与“顸层”预设的理想境界相距甚远。“让我们和课程一起成长”作为课改新十年背景下学校课程领导的价值追求和实践策略,其意蕴是:让我们自己参与课程建构,让我们在课程建构中成长。其价值是:通过个体经验促进课程成长,通过建构课程促进自我成长。其推进策略为:让师生在反思学校课程建设的得失中成长,在认同学校课程建设的价值中成长,在探究学校课程建设的框架中成长,在实践学校课程建设的方案中成长,在构建学校课程建设的文化中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