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V有”是篇章语法化的产物,是个以“有”为中心的静态性偏正结构。它表示V完成后在RT里的持续存在。“V有”的“有”并未语法化,它只分布在封闭的空间v后,和“了/着”没同一性。  相似文献   

2.
人们在用语言交流思想、传达信息的过程中,经常采用某种固定的格式来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文章就从表、里、值三个角度,来说说"有N可V"这一格式。看看该格式到底符合人们怎样的表达需要。  相似文献   

3.
宁波话"V有(哦)"中的"V"涉及到语境中的成分交显和语法上的连续转喻问题.突显是指背景中某要素的临时语境突显,而语法转喻则是语言和认知相互作用的语法产物,二者均与认知有关. "V有(哦)"结构中的"V"通常是由"V(+受事者)+的+施事者"这一名词化概念经历连续多层转喻之后而来的.  相似文献   

4.
"NP1+V+有+NP2"句包括了两种意义类型:存在句和领属句.句子类型不同, "V有"的性质也不同.本文从存在句和领属句的角度分别研究"V有"句,包括"V有"中V的性质,"V有"的性质,以及"V"和"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汉语中新兴的一种表达完成体的格式为研究对象,讨论了目前只在汉语方言局部“有+V”与“V+了”的关系。文章以先贤的已有成果为起点,结合最新的语言事实讨论现代汉语完成体的一种新格式“有+V”和已有的“V+了”格式的消长关系,并指出可能存在的新格式逐渐语法化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竹溪话中有"V人子"的语言现象,它的整个结构表达的是一种自感义,即说话者的一种消极的、不愉快的、不舒适的感受.本文从竹溪话的这一语言现象入手,考察了其他方言中这种表自感义的"V人""V人子",认为普通义的"V人"、自感义的"V人"、自感义的"V人子"三者的语法性质并不相同,它们构成了一个由词组到词的连续统,由共时分布构成的这一连续统也反映了其历时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7.
"好+V"与"好好+V"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好+V”与“好好+V”是现代汉语常用的形式相近的两种格式。王为民先生将“好V”分为五种类型,详细入微,.但他提到能够重叠“好”形成“好好+V”的只有礼貌用法一类。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语言中也出现了许多新形式、新用法,本文主要谈谈“好好+V”的三种用法,其中包括王为民先生所提到的不能重叠的那类。  相似文献   

8.
“V不下”与“V不了”虽然都属于可能补语类型,但是它们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又存在着交叉和不交叉的地方。通过研究发现它们在句法、语义、语用方面都存在一些不对等的方面。  相似文献   

9.
"有夏"的"有"     
"有"的用法很多,其中有一个用法很特殊,即用在朝代、诸侯国、少数民族及一些姓氏名词前,如有周、有狄、有熊氏。有人认为它是词头,有人认为当训为"国",甚至有人认为是动词。如果从其语音、语义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加以探讨,其用法会有更明确的说法。  相似文献   

10.
李文龙 《海外英语》2013,(16):65-66
该文旨在对"有—V"句式语法化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了"有—V"句式产生的动因,并且利用语言学相关理论对该种句式进行分析,利用构式语法理论对该种句式进行解释,得出该句式是由于语法化作用的结果而成。  相似文献   

11.
福州方言与普通话“有+V”格式之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普通话和福州方言中的“有+V”格式是两种不同的语法现象,具有不同的语法性质。普通话中充任“有”的宾语的谓词均已指称化(古汉语遗存除外),而福州方言中“有”的谓词宾语不失其陈述性。也就是说,普通话“有+V”中的“有”是准谓宾动词,而福州方言中的“有”是真谓宾动词。  相似文献   

12.
"V1着V2"是汉语中一个很常见并富有特色的短语结构。但是就目前掌握的材料来看,人们对这个短语结构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试从"V1着V2"结构复杂化这个角度进行描述和分析,以丰富对"V1着V2"的认识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构式"V是V"的言语行为转喻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同义反复的研究多集中于类典型构式"N是N"上,而对由动词构建的构式"V是V"的研究甚少。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以言语行为转喻理论为理据,认为构式"V是V"是言语行为转喻的产物,其识解过程的关键是以言语行为的中段代替整个言语行为。  相似文献   

14.
“V1着V2”这个结构中充当V1的词语很复杂,通过对V1构成成分的考察,对其构成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论同素逆序的"V的N"与"N的V"偏正短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V的N”与“N的V”偏正短语中“V”与“N”的各自分布情况看,可以发现这一对同素逆序的倔正短语处在一个“V”与“N”构成的连续界面上,它们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相似文献   

16.
"有X有Y"格式的语形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描写语言事实入手 ,对“有 X有 Y”格式的语形特点进行了初步考察。考察的方面主要包括 ;X、Y的性质 ,X、Y的组配情况 ,以及可以通过任何途径获得进入 X、Y的合法身份等  相似文献   

17.
看"看V"     
本文认为,视觉动词"看"在"看V"结构中已经发生虚化,相当于英语中"近将来体"的标志,它的来源是古代汉语中表示"趋势"的副词"看",由它构成的"看V"结构体现了说话人对某事态即将发生的信任态度,是传信范畴的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8.
"不V你V谁"是汉语口语中的一种常用构式,借鉴构式语法和互动语言学的理论观点,认为"不V你V谁"表达了"理所当然V你"的构式义,是一种引述回应构式,具有会话反驳作用.在互动语境下,"不V你V谁"具有"承前启后"的人际互动功能.该构式具有较强的贬抑倾向,引述回应语的贬抑性、反问句的否定倾向及构成项的语义感染是其贬抑倾向的...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介入对品德与生活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能更好地优化品德与生活的课堂教学,使课堂教学有"声"有"色",使学生学习有"情"有"行".本文从五个方面对信息技术与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整合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试说"-V/V"式     
本考察了“-V/V”式的各个构成成分的句法和语义特点;探讨了该句式在语法分布上的特点,即该句式一般只出现于肯定句和表示肯定的反问句中而不出现于否定句中;研究了该句式在语用表达上的作用,着力解释了动词后成分所具有的超乎寻常性及其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