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庚子事变中的权臣"矫诏"说曾经沸沸扬扬,不同版本的"矫诏"说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东南督抚将"矫诏"说之出口,作为维护东南和局、对抗朝旨的"正当"武器;列强附和"矫诏"说出于在华利益考虑;报刊时论发扬"矫诏"说为东南互保运动造势;清廷自身接过"矫诏"大旗,作为自解工具。然而"矫诏"这一伪命题正是因为不同阶层的利用而喧嚣一时。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的诗歌中,淮河这一意象大量出现。这些作品中,有人借淮河表达抗金复国、思念故园等多种情感;有的则通过展示淮河两岸如画的风光、独特的淮白、神圣的淮河神等表现淮河两岸特殊的风土民情。这就使得南宋诗歌中的淮河成为观照那个时代文化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3.
词至南宋,发生诸多嬗变而异于北宋,政治因素是其重要原因,涉及词之题材风格、功能、言情方式、情景关系、词体观念发展诸方面。题材方面,不同词人身经乱离之后,或浅吟低唱,抒悲苦之情;或大声疾呼,以期挽救时局。功能方面,不论言志还是叙写个人行藏,均与政治相关。言情方式方面,比兴寄托之大量使用,情景关系方面之因情叙景,以及出于言志需要而产生词体观念之发展,皆与政治影响有直接或间接之关系。  相似文献   

4.
江湖诗派盛于南宋,是文学史上一个很独特的现象.本文结合南宋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状况,从科举制度、冗官现象、士风腐败以及南宋城市空前繁荣等四个方面探讨了江湖诗派活跃于南宋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5.
从整体看,宋代舆论环境宽松,但也在部分时期呈现特殊面相。南宋政治生态遽变后,君主对于士大夫论政空间的压缩、权臣对于朝野舆论的钳制,以及其他政治势力对于士大夫话语权的侵预,致使南宋朝野舆论呈现集体失语以及谗谀盛行的畸形状态。  相似文献   

6.
元朝政权退出大都以后,经过三十多年的战乱,北元政权衰落,瓦刺崛起,蒙古高原出现了蒙古本部(东部)和瓦刺(西部)两大部落间的斗争.其间,风云一时的东蒙古实际掌权的阿鲁台彻底败于瓦刺权臣脱欢之手,宣告异姓权臣开始操纵政局,促使蒙古汗权的进一步衰弱.  相似文献   

7.
南宋流亡文学在民族的灾难、耻辱和转机中诞生。南宋流亡文学所具有的思想意义是:弘扬了民族气节,声讨了卖国投降的罪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警戒了偏安偷生者。其艺术特色是:豪放与婉约相结合,呼号与讥讽相结合,雅正与幽默相结合,随笔与述古相结合  相似文献   

8.
在对南宋的包抄、平定中,忽必烈采用水陆并进、恩成合用,尤以攻心为上的方略,量终摧毁了偏安一隅的南宋政权,从而结束了自唐末藩镇割剧以来的长期分裂混乱局面,实现了大一统。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为南北之问经济、文化之交流、各族人民的往来以及社会生产的恢复、发晨,均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客观条件,所以,仅此而言,忽必烈及其元朝的历史地位也相当重要。  相似文献   

9.
试论南宋叶适的民族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是对叶适的民族思想进行初步探讨,共分三个部分:一、叶适民族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二、叶适民族思想的具体表现。三、对叶适民族思想的评价。  相似文献   

10.
南宋初期,统治者推尊元祐右政术,使得元祐学术重新回归文坛。词学批评对苏轼豪放词的审美特征、创作手法都有了中肯的评价,自成一家的苏轼豪放词在南宋得到重新的审视,在高宗、孝宗时期尤甚,形成了苏词接受的第一个高潮。同时,印刷媒介大量、快速、轻便的传播特点,书籍开始大量产生,为苏词迅速而广泛的传播提供有效的传播方式,主要表现为印刷传播渠道多元化,有官刻、私刻、坊刻形式;出版形式多样化,有别集、丛刻、选集、词话。印刷传播对苏词地位的确立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南宋蒙元时期潮州驿道建设的政治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和蒙元时期,潮州的驿道建设有很大发展.潮州驿道的建设体现了王朝加强其统治的需要,通过驿道,中央王朝不仅加强了对偏处岭东一隅的潮州的统治,也加强了对岭南地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2.
古代宫廷演戏.常有类似后世活报剧的演出.宫廷艺人们往往结合时事,通过故事情节和艺术形象,发幽阐微,抨击权奸,或以暗示性的台词给君主以富有政治内容的暗示,令君主看了有所警省。  相似文献   

13.
朱熹是我国南宋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在闽北创设了云谷、紫阳、考亭这三所很有影响的书院,进行了一系列成绩卓著的讲学、研究、育人活动,推动了闽北地区书院的建设和文化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艳秋 《文教资料》2014,(31):86-89
“文气”一说是我国古典文学批评领域内评价文章的重要标准,文气充沛的文章更为人所称道。南宋公文受时代风气与社会环境的影响,整体来说,呈现出文气充沛的特点。南渡之初,民族危机严重,士人多慷慨陈词、力主抗战,出语峻急,文气激扬;隆兴和议、嘉定和议,士人义愤填膺,不平之气充盈其间;南宋末年,国家岌岌可危,忠烈之气充斥天地,士人的一腔热血终化为慷慨悲歌之作。  相似文献   

15.
南家和清初词人均面对异族入侵、江山易主,但几经抗争、终成无奈、乃至附和,故而在词作的立意取向上有同有异。  相似文献   

16.
孙嫣 《文教资料》2011,(1):11-12
长期以来,学术界对蔡戡的研究甚少,钟振振《南宋文学家蔡戡小传订补》一文针对《全宋词》中蔡戡小传所存讹误予以订补.对蔡戡的生平事迹作了系统考证。本文在精读《定斋集》的基础上,提炼出蔡戡在诗歌创作上的理论倾向,并结合相关作品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17.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各种兵变发生频仍,据不完全统计,即有五十余起。本文对各种兵变发生的性质、原因及其对南宋政权内外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建炎年间的兵变与唐末五代兵变的异同之处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真率会是宋代流行的一种宴饮聚会,由神宗元丰六年(1083)退居洛阳的司马光等人所创,两宋间继作者不断。直至南宋末年理宗、度宗、恭宗三朝还可以考证出不少真率会,即:刘克庄莆田真率会、危稹临川真率会、郑性之福州真率集、阳枋嘉定真率会、张祥龙新建真率会、陈著吉州真率会、陈著四明真率会、徐经孙丰城真率会、萧立之宁都真率会。诸会在禀承先贤遗风的同时又各具特色,显示了真率会旺盛的生命力与司马光等人巨大的垂范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安徽地方志的修撰在南宋获得迅速发展和兴盛,史载就有数十种,传世名志也不少,如罗愿的《新安志》、祝穆的《方舆胜览》、程大昌的《雍录》以及李寿鹏补刻的《吴群志》等。这些方志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1.区域分布较为集中,皖南成就居多;2.改革方志的传统体例、内容,兼载自然和人文;3.数量可观,类型齐全。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主要是当时安徽,尤其皖南的稳定、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相似文献   

20.
梁克家(1127--1187),字叔子,南宋一代名相,幼聪敏,过目成诵,少时就读泉州学宫。相传高中状元时,他所就●读的学宫前池双莲并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