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春红 《广西教育》2011,(34):32-32
目前的教学研讨活动中,多数教师都会对第一课时“避道而驰”,因为他们认为上不出亮点。但最近聆听了朱金华老师执教的《石榴》第一课时教学,我对“夯实基础,打造高效课堂”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下面我截取朱老师的课堂教学片段谈谈自己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虽然2010年盐城市教科院举办的"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的观摩研讨活动已拉上帷幕,活动也已过数月,但是我依然沉浸在这次活动里。短短三天聆听了12位教师精彩的第一课时语文教学,收获颇多,感受颇深。那么,第一课时应当如何上,如何提高有效性呢?苏教  相似文献   

3.
初读也精彩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通不开讲”,就是指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将课文读正确、读顺畅,也就是做到不读错字、不漏字、不添字、不读破句,这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点。只有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落实了,才能更好地打开阅读教学的大门。那怎样才能让第一课时教学上出实效,上出精彩呢?我觉得应紧紧抓住一个“实”字.  相似文献   

4.
语文第一课时的教学,其重要性毋庸置疑,然而,第一课时究竟该怎么教,却常常让一线教师感到迷茫与困惑。细细品读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执教的《“番茄太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课时的教学,让我豁然开朗。  相似文献   

5.
最近,学校的年轻老师“瞄”上了我,接二连三地来到我的课堂听常态课。这不,昨天听了《童年的发现》第一课时的课,今天又拎着凳子来听第二课时的教学了。  相似文献   

6.
于永正老师说过:“书不读熟不开讲”,所以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做到正确连贯是第一课时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在许多纷繁的公开课、研究课的教学中,以及我们平时的教学过程中,第一课时教学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让第一课时不是过“胖”,就是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7.
赵国良 《现代教学》2010,(7):134-134
一、一堂六年级数学课例 这次考察的一堂课,执教者罗老师是中学一级教师,区教学能手。课的内容是“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法”,第一课时。  相似文献   

8.
读完这次的教学事件,王老师临场反应的机智和教学处理的妥帖令人印象深刻。但若真的要为威尼斯商人“平反”,这就是一个正常教学课时难以承受的研究性课题了。  相似文献   

9.
仇爱耘 《学周刊C版》2011,(2):141-141
长期以来,语文课第一教时的教学设计形同“鸡肋”,无外乎读读课文,教教生字词,了解时代背景,最多加上理清课文的脉络,很难上出新意。所以上公开课时,绝大多数老师都会选择第二课时的教学,变化多,有嚼头。就算有老师想好好钻研一下第一课时的教学,但苦于缺少榜样,在第一教时教什么,如何教方面,还是很迷惘,我也是其中一员。第一教时的粗放式的教学,其实是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近来观看并仔细分析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的课堂实录《三顾茅庐》的第一教时后,我有茅塞顿开之感,行成文字,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0.
一般来说,老师们在讲读课文第二课时前,都会进行复习,目的是回顾第一课时所学内容,为第二课时教学做好铺垫。平常,我们所见到的复习环节,大多是让学生把已经掌握的知识复述一遍。例如,以前我教学《童年的发现》(人教版五年级下册)一文,第二课时的“温故”环节,我是这样组织教学的:  相似文献   

11.
放眼当前的教研舞台,遍地开花的观摩课、展示课、竞赛课、研讨课,都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少有人单独执教第一课时,偶有执教第一课时的,也往往会把课上得不伦不类。从课的起点看一学生对文本一无所知,应该是不折不扣的第一课时;可从课的终点看——学生对文本已有较为全面、深入的理解,又无疑是第二课时。再仔细一琢磨,觉得既不是第一课时,因为我们没有看到学生识字学词、读通文本的教学环节;又不是第二课时。因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不可能建立在学生对文本的“零”起点上。这样的教学安排,有人称为教学内容“前置”,即本该第二课时学习的教学内容被提前到第一课时,而第一课时该落实的教学目标却没有进行或匆匆走个过场,这就使第一课时被上得“太胖”。这种“太胖”了的第一课时。老师们看了之后,都会心存疑惑:第一课时这样上,第二课时干什么?导致这种不正常现象的深层原因,是教者缺乏课时观,课时目标如雾里看花,模糊不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有机会参加市“阅读教学观摩评优”活动。这次活动要求参赛选手都上阅读教材的第一课时,让我能目睹老师们教学风采同时,对有些老师的课堂导入也有些想法:有些过于冗长,用时不少;有些繁杂深奥,难以理解;有些图像音乐全上,技术成本高,难以操作;还有些苍白无力,索然无味……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也是如此。怎样的导人才算好呢?用较短的时间,用较低的成本,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进入良好的心理准备状态,就是新课导入的好方法。经笔者尝试以下方法可以供同仁们探讨和借鉴。一、质疑式导入  相似文献   

13.
张红梅 《考试周刊》2011,(79):48-49
近期有幸观摩了青年教师素养大赛,在课堂教学比赛环节进行了同教材的第一课时教学,在赞叹上课老师声情并茂的精彩教学的同时,我不禁产生了诸多的困惑:第一课时可以这样上吗?第一课时能这样上吗?第一课时到底该怎样上呢?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24日,我参加了在银川举行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支教援教万里行(宁夏)小学语文精品课堂展示教学研讨会”。名师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精彩的课堂展示,让我受益匪浅,感受很多。尤其是贾志敏老师那朴实、扎实的课堂教学,的确值得我学习、反思。现就贾老师教授的第一课时,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相似文献   

15.
2011年5月,我有幸参加了盐城市教科院举办的“关注常态课堂,聚焦有效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教学“圆的面积”(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一课时,执教老师都能启发学生运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到圆面积的多少,并且不约而同地要求学生填好书上表格,以期发现圆的面积与其半径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李卫明 《成才之路》2009,(13):76-76
传统的第一课时教学不外乎以下几个步骤:揭题审题——自读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内容——划分段落。但是当老师按部就班地完成了以上程序。学生的积极性刚被调动起来的时候。就很少再涉及课文的内容。其实,老师们太过留恋传统教学的结果往往就是抹煞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这样的教学方法,就算老师不厌倦,学生也早就对这样枯燥的第一课时学习“想说爱你不容易”了。那么,第一课时究竟应当如何上呢?苏教版教材主编张庆老师提出了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朱作仁教授提出课堂教学要三实:真实、朴实、扎实。这些观点给我们以启迪,我们不妨也试着以此为起点。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第一课时的效益。  相似文献   

17.
今年四月份,我们有幸观摩了“全国课改试验区苏教版小学语文试验教科书首届阅读课堂教学大赛”,本来让人欣喜的是,大赛组委会发给的教案汇编告诉我们,会有许多老师上第一课时。然而,从实际操作的情况来看,第一课时教学还是太“胖”了。有许多听课的老师有这样的疑惑:这样上下来,第二课时做什么呢?作业?拓展?写生字?没有听到一节真正让学生在第一课时里读通读顺课文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为了庆祝2004年第20个教师节,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进程,张家港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第四届名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笔者有幸参与了这次公开课展示,并得到了评课专家的肯定和听课老师的好评.以下是我开设的《图形的平移》(第一课时)的教学探索.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教.  相似文献   

19.
前不久,学校组织教研活动,同年级组的一位老师用我班学生上《丑小鸭》第一课时。教学第2自然段时.老师为了让大家体会丑小鸭的“丑”,课件出示了一幅画面:一只刚从蛋壳里钻出来的特别大的、毛灰灰的、嘴巴大大的、身子瘦瘦的鸭子。  相似文献   

20.
前段时间,学校开展数学赛课活动,我听了某老师一节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67页“认识直角”第二课时这一课,对教学中一个环节不敢苟同,现把这段教学摘录如下,略谈一下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