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们对教育最殷切的期望。本文试从分析目前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有悖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现状,并从教师对学生态度、教学目标分类、启发式教学及改革学生评价机制角度提出几点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育如何体现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数学教育主张“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数学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从育人观看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课程观看要让学生学习有用的数学;从教学观看要使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从学习观看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指导。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在进行教学实践中应融会贯通,就能促进学生数学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小玲 《新疆教育》2013,(16):92-93
“生本教育”是新课改的理念,是以学生为根据、以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本文对“生本教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劳动教育作为促进人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对学生品格形成和健康成长具有关键作用。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传统劳动教育面临着极大挑战,智慧劳动教育已有兴起之势。为了探究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立足于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挑战,研究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切入,探究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从教学环境、立场、功能和形式四个方面对智慧劳动教育进行剖析,揭示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劳动教育环境从传统课堂到探究社区,劳动教育立场从“固本培元”到“融会贯通”,劳动教育功能从“生存工具”到“自我实现”,劳动教育形式从“单一学科”到“教育生态”。研究剖析了智慧劳动教育的内涵和发展,能为智能时代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教育的任务是促进人的发展,包括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增强。教育强调人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从理论上摆脱了把学生作为“物”的客体地位,使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真正建立起“人”与“人”的平等、和谐关系,对建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开展科学健康的教学活动,实施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胡航  万秋霞 《中国教育学刊》2023,(S1):105-106+117
中小学体育是在基础教育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关键,是防止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一条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具体状况推出了以“以学生为基础,以人为中心”的体育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体育教育评估等要素围绕学生设计、进行和展开,要充分反映“以人为本”的思想,从而使学生得到全方位的发展。从“适度”的角度出发,中小学要把“身体壮”“身体强”作为体育教学的首要任务,为育人奠定基础,对“身心健康”给予充分的关注,从多方面入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提中小学体育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基础教育中体育教学的影响力,我们迫切需要开辟更多适度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初中化学新课标指出:“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化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充分说明了德育教育在整个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学校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每个学生健康而全面地成长。然而,现实中却频频出现“反教育”现象。论文在对学校教育中的“反教育”现象进行表征的基础上,从学校组织管理的控制逻辑、教师对模式化教学的崇拜、应试化办学理念的桎梏和偏重结果导向的评价制度等四个方面分析了“反教育”现象的成因,基于“人本主义教育”的视角提出了消解“反教育”现象的初步对策,即弘扬人本教育、坚持人本管理和落实人本发展。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劳动教育对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农村学校劳动教育开展较为滞后,面临着对劳动教育独特价值认识不足、课程内容单一、教学过程浅层化、家庭社会参与度低等问题。“全面加强劳动教育建设,促进劳动教育常态化”“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化”“发掘农村学校的环境优势,注重劳动教育的开放性与创新性”“促进‘家校社’协同共育,构建整合性的劳动教育体系”,是当前农村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陶耀娟 《广西教育》2009,(19):4-5,1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贺州市教育局领导认识到:就教育行业而言,“以人为本”中的“人”主要是指学生,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过程中,贺州市教育局都紧紧抓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这个核心,切实以学生为本,从多方面关注各种类型的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袁艳华 《宣武教育》2004,(11):20-20,10
初为人师,一些教育行为不免有些“草率”,而这些“草率”之小事,在学生心中也许就是“大事”。“教育无小事”。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应时刻以学生的实际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为归宿点。  相似文献   

12.
一、教育理念的转变 教育理念的正确定位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对教育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要着眼于“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转变教育理念,从侧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转变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不仅应重视基础政治理论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而且还应着眼于未来,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应注意在教学中挖掘情感因素和思想政治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结,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三者的有机结合,排除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干扰,促进其全面发展,实现情感认知及思想行动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3.
“三生教育”是以人为本,关注人整体的教育理念,它将教育从生命的关怀扩展到了对生存和生活的全面关怀.因此,以“三生教育”理念来指导我国的信息技术教育,有助于促进其“人性”与“物化”的统一与融合,进而在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同时促进其全面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赵治国 《云南教育》2010,(10):48-48
一、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三生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省在各级各类学校学生中实施了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实施“三生教育”是我省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促进我省的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的归宿。对学生科学的评价是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评价在学校各种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现代教育和现代管理的角度看,学生评价应该对学生起到诊断、导向、服务、调控、改进等功能,对学生有“道德”的评价,能使学生得到鼓励和鞭策,  相似文献   

16.
当代教育的基本宗旨是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和谐校园是学生全面进步、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和谐校园包括:教育环境的和谐发展;教学因素与非教学因素的和谐发展;学科间的和谐发展;教育主体诸要素间的和谐发展;“五育”的和谐发展;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创建和谐校园须做到:校长——形成教育智慧;教师——打造和谐团队;学生——获得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科院吴传钧院士在谈地理教育改革问题时说:“地理教育是一件头等大事,它不仅关系到发展地理学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问题。”吴传钧院士的话明确指出了地理教育对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从地理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8.
窦玉荣 《现代语文》2010,(8):155-157
一、“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1.“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全面地、和谐地发展个性”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 “全面”是指人的个性发展所需要的各个方面。我们要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中的和谐与均衡。全面发展教育关注的是学生在各方面的一种有差异的和谐。  相似文献   

19.
“要求掌握”这一教材经典式的定义,限制和束缚了教师的教育、教学,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而,“教材”需要重新定义为“供师生学习、分析、研究、探索用的基本材料”。由此引发教师在教育、教学观念及行为产生一系列的转变.最终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和科学素养主动全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斌 《青海教育》2020,(1):46-46
学校教育要坚持培养“全面+特长”“合格+创新”的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合格的基础上特长发展、创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熟悉的地方开始,要从学生喜爱的地方开始,要从点燃学生激情和思维开始;学习一定要在学生的身上自主、真实、生动、深刻地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