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才培养的关键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是培养实践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担负着培养和造就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重任,其人才的实践能力如何,对于学生的就业及一生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从用人单位的反映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最缺乏的是实践能力。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建设,既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和发展,也有利于促进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各高校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调查表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暴露出许多弱点,主要表现为面试能力差、计算机操作能力弱、实践能力欠缺,这反映出高校在人才培养方式方法上与当前就业需求之间存在差距。因此,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从明确培养目标、改进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双师型”队伍几方面着力构建。  相似文献   

3.
高职毕业生就业与社会经济发展、劳动力市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以及其他配套制度建设等“非教育”因素密切相关,要把就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政策目标,完善有利于高职生就业的劳动力市场制度,营造有助于高技能型人才发展的制度环境,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规范和完善高职生的“专转本”政策。  相似文献   

4.
就业问题是社会与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硕士研究生作为社会一大重要人力资源群体,其就业竞争力不仅关系到群体内个体的自我价值实现。更关系到国家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本文分析了当前硕士研究生就业的主要形势,对其就业竞争力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与分析,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从相关部门及硕士研究生自身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国人力资源市场发展:现状、挑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取得了长足发展,并在带动就业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形势变化和改革的深入,人力资源市场的改革发展应该在转换政府职能的前提下,立足于统一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从宏观政策入手,通过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加强弱势群体的保护,完善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和法律保障体系,加快融入全球化人力资源市场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6.
张慧 《科教导刊》2019,(12):107-108
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和商业管理模式的不断发展,近年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招生、就业方面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力资源管理学的研究与人力资源管理教学还是有很大区别,笔者认为尽管高校一直坚持理论实践两条路培养该专业人才,但是面对市场对人才"质"与"量"的更高要求,还是应该正视目前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的有益尝试,关注人力资源管理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和问题,时刻关注与思考今后教学管理中对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韦凯华  黄宁 《时代教育》2012,(13):55-56
高校发展的核心优势和精华部分便是人力资源这一大块,其质量的高低与数量的多少直接影响和关乎着一所高校的发展水平与未来的发展情况。因而,加强对一所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研究与深入分析,不仅有利于其构建一支高素质、高能力的管理团队和师资队伍,而且对于调动广大教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都大有裨益。本文主要围绕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具体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关的解决措施和对策,旨在通过进一步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和管理来促进高校人力资源管理建设的高效率和高质量。  相似文献   

8.
企业文化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理论依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证,企业文化对人力资源管理起导向作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企业文化建设在互动中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全体员工长期共同行为的结果,是整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整合和升华,决定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唐伶 《职教论坛》2017,(5):27-32
随着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我国产业转型与升级压力增大、社会文化建设需求不断提升,对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有人才培养成果来看,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需求很大程度上存在脱节,就业质量低是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这部分高校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成了教育界亟待研究的课题。对此,本研究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通过运用文献、访谈、问卷等方法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培养标准缺失;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与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胜任力模型,并提出以该模型为导向来培育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随着当前全球经济进入新常态发展时期,我国产业转型与升级压力增大、社会文化建设需求不断提升,对应用型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现有人才培养成果来看,应用型高校毕业生素质与社会需求很大程度上存在脱节,就业质量低是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这部分高校究竟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也就成了教育界亟待研究的课题。对此,本研究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出发,以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例,通过运用文献、访谈、问卷等方法探索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关键问题——培养标准缺失;以胜任力理论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构建与应用型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相对应的职业胜任力模型,并提出以该模型为导向来培育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由于办学历史不长,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合理、课程结构重理论轻实践等突出问题。因此,构建与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是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关键环节。为此,本文提出了构建本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社会实践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2.
高等院校公共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决定着教育目的实现和学生就业与发展,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认识此门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最终为学生就业、迎合企业需求、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和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形势需要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建立基于地方的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首先要健全大学生就业服务的公共管理组织体系,明确服务机构的设置与职责,其次要建立与完善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各个子系统,包括大学生就业教育系统、就业培训系统、就业服务系统和就业市场系统,再次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就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多元化的职业介绍机构,加快大学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建设。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比较分析了显性知识管理与隐性知识管理特点,论述知识管理和传播与人力资源建设和管理对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性。指出要注重应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复杂性,注意采取合理的管理原则和方法发挥人力资源潜力和效益。  相似文献   

15.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独立学院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阐述了独立学院自身办学条件和生源及专业相应状况。在对辽宁省部分独立学院的调研基础上,分析了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的途径与方法。指出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建设中,应明确人才定位,改革教学内容,改善师资结构,加强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满足学生就业及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高校扩招,我国高校在校学生的数量逐渐增长,就业难的问题愈来愈激烈。过去对大学生就业方向的研讨主要集中在设置专业、就业辅导、公共服务、就业范围等层面上,但是把大学生人力资源和就业结合在一起来研讨的并不多。大学生是社会的人力资源,他们的就业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与祖国的繁荣。因此,主要对基于人力资源理论的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毕业生已走进社会,在就业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学生如何加强自身市场竞争力,成为我们必须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就业情况对高职院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就业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高校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一定差距,这直接影响了毕业生的就业率。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就业胜任力,使其适应社会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能力评价体系设计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担负着培养和造就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重任,其人才的能力如何,对于学生的就业及一生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进行学生能力培养,必须建立一套专业评价体系。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能力评价体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既有利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建立统一人力资源市场不仅是人力资源市场自身发展的新目标,也是促进民众平等就业与公平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新要求。目前,我国统一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还存在公平机制欠缺、调控机制不完善、就业服务质量不高以及法规体系不健全等突出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通过打破城乡分割和行业分割制度、完善积极的就业促进政策、规范市场管理和服务内容、扩大市场服务和保障水平、提高市场服务能力,最终建立一个信息共享、机会均等、运行高效、服务同质的市场化配置平台,并发挥市场高效配置人力资源和促进就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