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唐词蓉城汇选》是清初的一部重要词选。该书反映了明清之际词学思想的嬗变,评点颇具特色,具有比较重要的文献价值和词学价值。  相似文献   

2.
《吴兴诗话》为清代戴璐所著,收录了一批在湖州当地小有名气,却在地方志以及其他著作中未曾记载的文人生平、事迹及作品等,包括一些流寓之人所著的与湖州有关,却流散民间未被收录的作品,同时也保留了湖州丰厚的古迹文化和历史文化史料,具有重要的文献、文学及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3.
《玉篇》是中国古代第一部以楷书为主要形体的字书。它的成书与流传对于我们了解中国字典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玉篇》的体例特点与重文现象对于研究音韵学、文字学、训诂学具有相当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新高考》2009,(5)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自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称《诗》,  相似文献   

5.
《论语》学是研究《论语》的专门学问。它在中国古代共经历了五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形成期,期间,《论语》一书的整理与定型及对《论语》的注解几乎同步进行,《论语》学作为一门学问诞生。第二个时期是发展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大增,出现了两本对后世《论语》研究有重大影响的专著《论语集解》和《论语义疏》,这两本书也代表了当时的两种新的注解体例。第三个时期是衰落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锐减。第四个时期是复盛期,这一时期注解《论语》的专著数量激增。产生了《论语》学史上两部有重要影响的著作《论语注疏》和《论语集注》,注解方式也趋向义理化。第五个时期是总结期,产生了不少以辑佚、考异、辨伪、注释为主的《论语》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6.
《尔雅》与《说文》是中国传统"小学"中的两部重要典籍。《尔雅》先成,《说文》后出,《尔雅》对《说文》的成书有一定的影响。《说文》明引《尔雅》凡31处,其中15处所引《尔雅》与今本《尔雅》相同,其余则在用字、释义及语言表述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说文》明引《尔雅》虽然数量不多,但具有宝贵的文献价值,从中既可以窥见古本《尔雅》的内容,亦可以发现《说文》有误或《尔雅》有误。  相似文献   

7.
画是人类原始社会就存在的一种艺术。也许唱歌、跳舞、绘画就是人类艺术的正宗。我国不仅有本民族的绘画艺术,还有一部悠久的画史。  相似文献   

8.
清代陇右诗人吴镇一生笔耕不辍,著述丰富,但其早期诗集《玉芝亭诗草》流传较少,学者多未寓目,相关文献亦未著录。本文通过对《玉芝亭诗草》及《松花庵全集》、《洮阳诗集》的比较研究,详细论述了《玉芝亭诗草》的内容及吴镇早年的诗学成就,并辑补了吴镇佚诗若干首。《洮阳诗集》的编选者将吴镇部分侠诗羼入其祖父和父亲名下,本文亦进行了一一辨析,为学界进一步研究吴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和容器,也是社会生活的真实记录和反映,汉代许慎《说文解字》中共收录了115个马部字,折射出我国古代相马文化和马政文化。  相似文献   

10.
《学记》:世界第一部教育理论专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记》是我国古代典籍《礼记》中一篇集中论述教育理论的著作.成书约在公元前221至206年,作者不详。据郭沫若考证.可能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然缺乏有力的材料证明。但就其思想渊源而言,定为思孟学派的著作,大体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1.
梅素以民族之魂被中国人民喜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首,梅的起源与发展,梅的习性与栽培以及梅花的应用构成了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的梅文化,成为中国花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族诗人阿不都热依木.纳扎尔的《纳扎尔爱情诗集》自觉地按照悲剧的审美规律为世人谱写了一组凄美动人的爱情乐章。《诗集》中爱得热烈、爱得痴迷的恋人们在遭受种种阻挠后,只能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爱情。《诗集》表达了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强烈控诉,从爱情的被毁灭中激起人们对爱情的珍惜、热爱和追求,以巨大的愤怒去憎恶和仇恨扼杀爱情的丑恶势力,从而为埋葬丑恶事物而斗争。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古代“和”的思想的另一层面,即作为策略义涵的“和”具有化解人际分歧与仇怨的作用,体现了中国古代“以德报怨”、“以直报怨”和“仇必和而解”等思想光辉。策略“和”的思想试图通过“东方的哲学去解决世界的问题”,倡导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和谐世界仍然是当今世界值得借鉴的。  相似文献   

14.
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而语文课堂教学既要求“文道”的统一,即通过文质兼美的佳作,让学生接受爱国主义的教育,理想观、人生观的教育,为人处世观的教育:也要求“知能”的统一,即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尤其是要培养学生的多元化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5.
十六国时期的依附关系继续发展。社会动乱虽然改变了内迁少数民族部民依附化的形式,但并没有改变其依附化的本质。南匈奴所建汉国,配宗室诸王以营兵,是依附关系在少数民族政权军队中发展的表现。前燕的所谓“军封”,把分封制与依附关系结合起来,使许多少数民族部民成为慕容鲜卑贵族的依附民,进一步促进了依附关系的发展。后秦的营户虽不称军封,但性质是一样的。它们的共同点是,军营的将领荫占营户,营户是军营将领的依附民,而不属于州郡。不同点是,前、后燕的营户是国家授予的,是得到制度认可的;而后秦的营户形成于乱世,国家事后才认可的。营户不是前、后燕和后秦所特有的,而是十六国普遍存在的。十六国这种依附关系的新形式,使十六国时期依附关系的发展走上一个新的阶段,从而对十六国时期依附关系的发展作用不可低估,它在改造内迁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和重塑少数民族面貌等方面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中外文化交流的进一步开展,中国一些古典学者把古希腊文化引进中国并加以研究,掀起了一阵“古希腊热”,周作人致力于希腊文学、希腊文化的译评和研究;吴宓致力于希腊哲学和文学的研究;罗念生致力于希腊戏剧和文化的研究;陈康致力于希腊哲学的研究,其他学者也有关于古希腊文明的著作问世.以上情况,过去在学术界少有综合性的评述.  相似文献   

17.
吏在中国古代司法运作中不可或缺,但大多素质低下,贪酷成习,自身存在着很大弊端。“吏弊”对古代司法腐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中国古代司法实践中“吏弊”久禁不止的原因、表现,以及官员们总结的防范经验有必要进行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18.
笄是古人用来簪发和连冠用的饰物,后世称为"簪"。《说文》:"笄,簪也。"中国素来被称为"衣冠王国",在"冠"饰文化中,笄的设计在特定的历史时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其设计表现更被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因而,研究笄在中国古代的设计表现方法,有利于我们对中国服饰文化的整体理解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黄祸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是不同时期西方针对中国提出的理论。其内容差别很大,有的甚至是自相矛盾,也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但是,它在西方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代表了不同时期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观点。对中国有较大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20.
“帝”字解     
在中国古文化中,"帝"字占有重要的地位.但学术界对"帝"字在甲骨文中的原始构成和它的原始意义持有多种不同的见解.因为解释不同,自然会影响对黄帝身份的分析和确定.我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神话比较的方法,综合、剖析了各种资料,对"帝"字的原始构成和原始意义,对黄帝的身份,做出了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