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诗欣赏     
《神州学人》2001,(5):50-50
诗人寻访一位隐士未遇,怅然记下与童子的对话。松树下问隐士的徒弟:“师父哪去了?”童子说:“师父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中,可是云雾很浓,不知他在什么地方。”  相似文献   

2.
古诗欣赏     
  相似文献   

3.
4.
全国幼儿园通用教材《语言》一书中收录了四首浅显易懂的古诗(《一望二三里》、《咏鹅》、《春晓》、《悯农》),供老师指导幼儿朗读、欣赏。诗的语言是富有音乐性的,古诗尤其讲究韵律,让大班幼儿适当地读几首,能够体会汉语优美的音调和诗的和谐的旋律,引起幼儿对诗的兴味。有节奏的朗读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诗歌成就辉煌。那么怎样才能准确地理解古代诗歌的内容,品味其精妙之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思考。一、理清脉络,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6.
卜凡军 《成才之路》2009,(21):97-98
杭州西湖,是镶嵌在我们伟大祖国东南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绮丽的风采和灿烂的文物胜迹驰名中外。历代诗人描绘西湖美景的诗篇美不胜收。有的诗总写湖光山色之美,有的诗分赞湖上景物之秀,有的诗借景抒发爱国之情,有的诗借景歌颂劳动和指责不平之事等等。今采撷几首有代表性的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诗经、楚辞,到乐府民歌,南北朝民歌,到唐诗、宋词、元曲,诗苑里的一朵朵奇葩无不争奇斗艳,向人们展示着它的境界、情调和气度。教学生欣赏古诗,重在教学生品味古诗的美。  相似文献   

8.
古诗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一朵绚丽的奇葩,是艺术宝库中璀璨夺目的明殊,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指导小学生欣赏古诗,首先要帮助小学生了解古诗的一些特点.古诗的一些特点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理解:和谐的韵律;敏锐的观察;奇妙的联想;精巧的构思;艺术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而古诗具有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特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材料。而古诗欣赏教学则是提高初中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神州学人》2001,(3):49-49
这是一首赞美画的诗。每一句诗的第三个字分别介绍了画面的内容:高山、流水、鲜花、飞鸟。山,远看有颜色;水,近听无声音;花,不随春去而凋落,依然怒放;鸟,不因人来而受惊吓,依然嬉闹枝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本文结合实例,论述数学方法美的美因有简洁性、对称性、抽象性、谐调性、新颖性等,欣赏数学方法美,提高人们的数学素质,从而创造更美的数学解题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什么是中学体育理论课的有效模式呢?笔者认为体育欣赏教学是中学体育理论课的一种有效教学模式.体育欣赏教学是以体育运动为欣赏对象,以现场观看或以媒体为欣赏的形式,以学生的心理体验为特征的一种非身体活动的体育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语感能力。而古诗具有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丰富的特点,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有效材料。而古诗欣赏教学则是提高初中生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古诗反映生活有极强的概括性和表现力。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表现极为丰富的内容,词句间必然要留下一些跳跃性空间。我们欣赏时,如只停留在理解字面意思,不将已有信息加以扩充,就不能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步入其优美的意境。我想说的细节补充,就是在把握原作主旨的基础上,运用想象,编织出符合整体意境的细节,道出作品的未尽之言,拓宽诗的意境,发掘诗的情趣,用合乎事理逻辑的描写,添补诗的艺术空白,使原作的形象更加逼真,更富感染力。下面就介绍几种细节补充的方法: 一、从触发诗人感情的氛围入手补充细节: 古人云:“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诗人的创作往往是情与景遇,激发其灵感而写成的。我们在欣赏古诗时,必  相似文献   

18.
读《山海经》·其十① [晋]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②,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③,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④,良辰讵可待⑤!  相似文献   

19.
古诗鉴赏关键是分清诗歌的题材内容,把握主旨;关照诗歌的意象,体悟意境;辨明语言技巧,品味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20.
这首诗是李白与隐居的高士饮酒到酣畅处所作。诗开篇就写对酌情景。盛开的山花,意气相投的高士,于是“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既写出了饮酒之多,也写出了快意之至。接着诗人“醉欲眠”,于是打发朋友先离去,话很直率,却活现出诗人不拘礼节、自由洒脱的个性,也透露出诗人和友人毫无嫌猜、真诚坦荡的深厚情谊。这首诗写眼前景,用口头语,既有信口而出、天真洒脱的妙处,又情意绵绵,令人玩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