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语文课程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审美。本文仅就诗词教学中如何实施审美教育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一、丰富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认识、感知美学生阅读诗词,往往只看到诗词华丽的词藻、和谐的音韵、鲜明的形象等外在的美,而看不到其内在的妙处。因此,在教学上,可从以下几点入手。1、使学生能“入乎其内”。通过语言的媒介与作品的外部形式,沿波探源,逐步对诗词内容的美有所感知和认识。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一诗,其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全诗的诗眼,在引导学生阅读欣赏…  相似文献   

2.
教学活动既是“对学生进行教学”的活动。也是教师表达自己的教学能力、体现自己的教学理念的活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是教师在角色意义上、实践意义上的重要技巧。教师个体对待教学过程中“事件”和“风波”的处理的态度和方法,往往折射出教师个体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能力和素养。  相似文献   

3.
<正>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也是众多优秀学者的治学之法。语文教学和写诗、治学异曲同工,“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方法也适用于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即学生以“读者”身份走进文本、阅读文字,  相似文献   

4.
朱瑛  史剑波 《辽宁教育》2010,(1):110-112
记得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说过:“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我认为,我们教师解读教材,也应该如此,既要入乎其内,又要出乎其外。只有入乎其内,走进教材,你才能和作者心心相印,息息相关,同呼吸、共命运,成为作者的知音;唯有出乎其外,跳出教材,你才能设计出符合学情、吸引学生的教学方案。“入乎其内”,是要把教材读“厚”;出乎其外,是要把教材读“薄”。读“厚”是为了深入,读“薄”是为了浅出,“厚”是为“薄”服务的。  相似文献   

5.
王国维论词主“境界”,《人间词话》有言:“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是说在对待诗词创作与自然人生的关系时,感性的投入体验与理性的思考提炼不可偏置。静安先生是在论创作,而一“内”一“外”、一“出”一“入”之说对诗词作品的审美接受也有原则性的启发。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的“内”,是其对景物、史实的具体刻画,即所谓“言内之意”;“外”则是词中蕴含的情致和艺术境界,即所谓“文外之致”。由这一视角重读这…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发现,运用古人古事古诗古文进行专项训练,让学生学会从古代选材,借古喻今,以古释今,将古人古事与作文话题巧妙勾连,运用别具一格的写法创新作文,表现题旨,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一、范文引导,感受成功之美运用高考作文中成功的例子,加以分析,增加学生对运用古人古事进入作文的直观感受,培养学生对此类材料的关注度和敏感度,进而培养学生挖掘古人古事入题的自觉性。面对2005年的湖北高考作文题中王国维《人间词话》的这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  相似文献   

7.
“出入”说是王国维诗歌美学的重要理论,它与“境界”说共同构成《人间词话》的关学体系。“境界”说立足于诗歌审美的本体,“出入”说则立足于诗歌审美的活动。“出入”说对于诗词鉴赏与批评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它为诗词的审美体验提供了新的角度和范例,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在诗词体验式教学中,分析诗人如何“入乎其内”、又如何“出乎其外”,是审美体验的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李新 《文教资料》2012,(23):44-45
诗词教学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心游目想,进入境界;展开想象,补足形象;抓住突破口,沿波讨源,才能入乎其内;分析、综合、推理、博观约取,辨别源流,才能出乎其外,从而提高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1]诗人写诗作赋既要深入内部去体验,又一定要跳出来思考分析那么我们初中数学知识中最基本的元素--数学概念,是我们数学教学最重要的内容之一,而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何能更有效地进行数学概念教学决定了我们数学教学的成败下面我就平时从数学欣赏的角度,利用“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教学方法进行数学概念教学谈谈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成艳 《现代教育科学》2009,(2):91-91,104
学生能说会道,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如何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既能“入乎其内”、“化乎其中”,也能“言乎其外”,笔者从以下五个方面,结合一些教例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11.
李桂林 《现代语文》2008,(6):108-108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这段话道出了作者对文学创作的见解,指出了观察、积累对创作的重要性,真可谓一语中的。南宋陈善在著名的《扪虱新话》中也说:“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死在言下。唯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话:“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语文教学,莫不如此。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谈诗,“出乎其外,故能观之。人乎其内,故有生气”,语文教学也要有“入乎其内”的“紧贴”,“出乎其外”的“飞翔”。  相似文献   

14.
备课:在“洗”“磨”中创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尽管读者对此话因解读角度不同,见解多元甚至迥异,但有一点毋庸置疑:文学创作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方显“生气”而达“高致”。  相似文献   

15.
著名学者王国维在谈诗歌创作与生活时曾说“诗人对于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用这段话来理解物理教学,如果仅仅是做到了“入乎其内”,那么还是囹圄在课本之中,虽然也可以制造“生气”,但其表达的力度还是差了一截。“入乎其内”后又能“出乎其外”,才有“高致”,这里体现了创造性思想,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机智和创新,特别在细节处理上,“出乎其外”的过程因其表达的匠心独具而更具实效。所以,“出乎其外”,应该是老师们在课堂细节处理上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诗词是一种集中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其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和典型的意象抒发内心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紧扣“诗家语”,通过诵读、借助想象深层剖析诗词的内涵,体会古典诗词之美。拟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紧扣“诗家语”,感悟诗词之美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国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王国维的真知灼见,讲的是文学创造,移至语文阅读教学,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语文阅读教学也要人乎其内.出乎其外,学生才会以心契心,学得通透;才会心领神会。学以致用。  相似文献   

18.
一、“出入”之说与教师的主导性 中学语文课文教学,既要指导学生入乎课文之内,又要引导学生出乎课文之外。南宋文人陈善首倡“出入”之说,他在《扪虱新话》中说道:“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人,终当求所以出。”近代学者王国维亦倡“出入”之说,他在《人间词话》中说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人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有这样一段论述:“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从这段话中,我们不仅能看出这位同学大师独特的为文之道,而  相似文献   

20.
《人间词话》中说:“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这些话用来形容作家如何增强艺术修养,可谓极有见地。同样地,将此观点引入语文教学,说明怎样提高学生文学素养,也极为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