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新审视阿Q     
阿Q这个形象不但在中国家喻户晓 ,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传统的看法认为 ,阿Q是一个自欺欺人、欺软怕硬、善于健忘的形象 ,如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级中学语文第五册 (必修 )教学参考书》( 1995年 12月第 2版 )第 71页 :“他的落后性集中体现便是‘精神胜利法’ ,具体表现为 :自轻自贱、自欺欺人 ,欺弱怕强和对敌人善于健忘几方面。”这种说法一直沿用到今 ,它是从历史———传统 ,道德———哲学的角度来考虑的 ,因此阿Q一直都被作为一个反面人物来批评。当然采用传统的批评方法也是有它的道理的 ,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一直占据着…  相似文献   

2.
3.
一直以来,对鲁迅的文章是“深恶而痛绝”的。一来枯燥无味,二来又是重点之最,免不了成为考试的焦点。从来认为,自己不适合读鲁迅的文章,一来深奥难懂,二来没有那种义愤填膺的精神。直至最近,读了《阿Q正传》之后,才突然发觉鲁迅并非我想像的那样复杂,鲁迅的文章也并非真正枯燥无味,细细品味,还真的很有些幽默味。——题记  相似文献   

4.
阿Q野史     
徐小艳 《现代语文》2001,(10):11-11
阿Q,阿Quei,全名赵阿Quei,鉴于目前学校里阿猫阿狗堂而呼之,甚至于“屎豆”这类不登大雅之堂的称谓也滥用起来,愚以为:呼之一声“阿Q”实不为过。就化水准而言,当代“阿Q”比鲁夫子笔下之“阿Q”有过之而无不及:虽则那原版“阿Q”懂得“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他进过学堂吗?没有罢!这便值得如今六岁半便进学堂的“阿Q”得意不已了。  相似文献   

5.
浅谈阿Q     
阿Q是鲁迅著名小说《阿Q正传》中的主人公。他生活在旧中国,是一个贫苦落后尚未觉悟的、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残害的农民典型。阿Q的一生是悲惨的一生,是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剥削、精神上受毒害的一生。他的形象具有  相似文献   

6.
阿Q正传     
精彩摘录:有一日很温和,微风拂拂的颇有些夏意了,阿Q却觉得寒冷起来,但这还可担当,第一倒是肚子饿。棉被,毡帽,布衫,早已没有了,其次就卖了棉袄;现在有裤子,却万不可脱的;有破夹袄,又除了送人做鞋底之外,决定卖不出钱。他早想在路上拾得一注钱,但至今还没有见;他想在自己的破屋里忽然寻到一注钱,  相似文献   

7.
阿Q进城     
阿Q最近有点郁闷,村里能动弹的 都进城当了农民工,没人找他种庄稼了, 阿Q天天饿得头晕眼花。尼姑庵也不搞特 色农业了,连胡萝卜都偷不着,于是阿Q只 好也进了城,一大早就到劳务市场找工作。  相似文献   

8.
阿Q诞生记     
《阿Q正传》(见高中《语》教材第五册)是鲁迅先生最名的作品.被誉为“现代中国小说中唯一享有国际盛誉的作品”(美国学夏志清语)。无人不晓的主人公阿Q是鲁迅以惊人的艺术才华塑造出来的个性鲜明、血肉丰满的艺术形象.是《现代汉语词典》唯一收入的小说人物词条。在世界各国出版的百科全书和辞书中.都可以查到《阿Q正传》的条目和有关阿Q的评语。阿Q是说不尽、谈不完的典型人物。关于阿Q的诞生,说来还挺有趣的呢。  相似文献   

9.
阿Q开厂     
话说时光飞逝,阿Q重新投了胎,又到世上来混了。从城里逛到未庄,就看见假洋鬼子办了一片厂,发了大财。阿Q心里怪痒痒的,心想要娶吴妈没钱不行,干脆,我也办厂!再说了,他假洋鬼子是个什么东西,他都发了财,妈妈的,老子我当然更该发财! 开什么厂呢?这难不倒阿Q,他刚跟城里人学了一套经世哲学:工厂想赚钱,先从满足底层人民的需要做起。于是阿Q决定先深入未庄的基层,搞好市场调研。想来想去,他想到了未庄最被人看低的“异端”——小尼姑。  相似文献   

10.
同学阿Q     
Yan 《同学》2002,(1)
第一次看到阿Q是在高一,他中午到我们班跟他的老同学聊天。我正在好好的休息,无缘无故给人吵醒,便狠狠地朝他看了一眼,一看我就乐了,心想他要是去扮小丑嘴巴倒不必化妆了。后来进了文科班,坐的是前后位,日子久了发现他实在是个活宝。那时,我周围都是些棱角分明的人,于是课间大多用在了抨击足球和粪土学校上了。阿Q偶尔会攻击一下我的似有似无的单眼皮眼睛,我则每次回复一份《关于阿Q的犬牙交错状况的最新研究报告》。阿Q名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阿Q所处的社会地位,经济地位,阶级属性等方面,试证阿Q不但是个农民,而且是病态社会中最不幸的农民,从而驳斥了某些不同观点。  相似文献   

12.
阿Q填字     
《中文自修》2005,(12):37-37
填字-新知-悦读 “蓝色书屋”在此摆下擂台,欢迎各位踊跃挑战阅读极限!你能攻克多少关卡,与你的知识量密不可分,后面罗列了解读本次填字的秘籍,希望大家能在填字之中收获知识和乐趣,在填字之外付诸阅读和思索。  相似文献   

13.
走近阿Q     
走进鲁镇,远远地迎面走过来一个人,褴褛的衣衫,一顶破毡帽,来到近前,竟歪斜着眼睛嚷了一句:"造反了!造反了!"原来是那个"阿Q"。看了他那放荡不羁  相似文献   

14.
阿Q老爸     
此文是写给我那远在他乡工作的父亲。冯氏族人,是中国典型的肩负照顾妻儿和孝敬老人重担的中年男人。谨以此文祝他生日快乐。  相似文献   

15.
阿Q相     
想来读过《阿 Q 正传》的人永远不能忘记阿 Q 的思想意识罢?《阿 Q 正传》的精髓就在这种“阿 Q 相”的有力的揭发。“阿 Q 相”的要点,约可撮举如下:事实上失败或屈伏的时候,便有“精神上的胜利”聊自安慰,于是“反败为胜”,睡觉也酣甜了。阿 Q 的名言,所谓“被儿子打”,所谓“我的祖宗比你强”,就是他“精神胜利”的哲学。赵太爷或赵秀才的大棍子打将来时,照例是不敢抵抗;假洋人的小手杖打将来时,也是无抵抗;但在阿 Q 视为平辈或低一辈的王胡小  相似文献   

16.
寄阿Q     
古轩亭口,那个夏瑜溅血的刑场,两声沉闷的枪声淹没了一句临死前的哀号。拖着长长辫子衣衫槛褛一顶破毡帽遮住癫头疮的阿Q。倒下了重重地倒下了。再也看不到赵太爷高高扬起的巴掌;再也不会领教假洋鬼子时常舞动的哭丧棒;洒店的老板已擦去了你赊酒的帐单。还有久违的吴妈?她挤在人群里为你流了泪。未庄村前的小河依然流淌,王胡、、小D也经常聚在一起只是不见你;土谷祠里堆起了茅草,还有静修庵的老小尼姑仍虔诚地叨念着阿弥陀佛……你的“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喜欢谁就是谁”的吃语终于没能实现;你的“儿子打老子”“先前比你阔多了”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论阿Q     
《阿Q正传》是鲁迅小说创作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篇著名作品。作品通过阿Q这一形象,展示了我国特定历史时期社会现实中复杂的阶级关系以及一系列具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的重大问题,因而这一形象,是公认的一个巨大的艺术典型。  相似文献   

18.
阿Q老师     
<正>嗯,我,我叫阿Q,当然……这,只是个代号而已。如果,你们喜欢,也可以这样称呼我。阿Q的声音仿佛比蚊子还要尖细,话音未落,讲台下就爆发出一阵铺天盖地的大笑声。阿Q着急得直皱眉头,豆大的汗珠如同掉线的珍珠一样滚滚而下。阿Q上穿一个灰黑色羊毛坎,下着一条打着补丁的灰黑裤,头上歪歪斜斜地戴着一顶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学生获取人类知识、经验、化的重要场所,一个人最初的学习都要在学校里进行,制定校规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这种学习和成长的有序性。然而,如果学生在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得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那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虽然,学生厌学的原因有很多,但学生体验不到学校生活的乐趣恐怕是最主要的原因。其中的关键更多的还在于我们的一些冷漠的校规。  相似文献   

20.
2004年8月4日的《南国都市报》报道了某学校的学生日常生活校规。规定学生“一日两便”,每天6∶45,快走或跑至操场,呼吸新鲜空气,作健身体操10分钟,按时大便一次。晚上9∶30,作柔软体操,大便一次,刷牙,想一想一日所做的事或写日记。该校的李副校长认为,这是一份规定比较科学的《正规》,他说,该规定制定之初参照了省外一些重点中学的做法。从李副校长的解释中,我们不难看出,这样的规定不是他们的首创,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更需要我们去思考。一、制定校规的目的是什么社会的有序发展离不开一定的规则,学校的正常运转也离不开一定的校规,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