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能力,任何时候都应鼓励学生提问。”“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来自布鲁巴克等西方教育家的观点启示我们:重视创设情境、注重形式创新、强调手段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思”、“问”的条件,进而促进学生课堂提问的意识和能力是我们中学教学基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基于实践,笔者从创设学生敢问的氛围、激发学生想问的热情、培养学生会问的能力三方面着手,来谈谈具体的做法。  相似文献   

2.
“提问”的含义一般是指“指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目前教师考虑较多的也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对学生“提问”,而如何培养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的能力却涉及较少,甚至根本不考虑.这种只重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忽视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势必会造成学生的数学品质形成缺陷.因此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很重要.  相似文献   

3.
沈小英 《教学月刊》2006,(11):24-25
问题教学是初中社会教学中常用的方法。问题教学可以教师问、学生答,也可以学生问、教师答,还可以学生问、学生答。能回答问题固然是能力的体现,善于提出问题更是一种能力。遗憾的是,在传统的课堂提问中,常常是单一的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往往只关心如何提问,而很少着眼于怎样引导学生提问,学生在这种“生从师问”传统教学模式下形成的学习心理,无疑是消极被动的,很难发挥个性和创造性。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因此,在初中社会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思想,注重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具体可实行以下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4.
数学的发展始于“提出问题”,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更重要.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不仅是《数学课程标准》要求的教学目标,而且是培养学生数学能力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能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使学生拥有一颗敢于探索,不畏权威,敢于质疑的心.下面就结合自己的教研实践,对数学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谈如下肤浅认识.  相似文献   

5.
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层次目标和教学过程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所谓“分类指导”就是根据学生的基础能力、爱好、品质、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类,实施层次性的指导;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大纲和教材要求,在一个班内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不同层次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进行不同层次的检测,从而使各类学生分别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速度,获取数量、层次不同的知识信息。一、“分层教学”的层次目标确立“分层目标”是搞好“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前提。分类指导首先是将学生分层,这是符合因材施教原则的,就是在了解和研究学生…  相似文献   

6.
马万雄 《考试周刊》2022,(16):90-94
运算能力是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数学必须掌握的一项关键技能,也是他们今后学习更高层次知识时不可或缺的基础。“核心素养”是近年来提出的理念,逐渐成为教育教学中关注的热点,把核心素养融入具体的学科教学中是一种大的趋势,而运算能力则属于数学核心素养。新一轮基础教育的不断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输教材中“加减乘除”等基础的运算知识,更要注重对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和培养,要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独立进行运算,促进其运算能力的形成和稳步提升,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素养”型的人才。  相似文献   

7.
李利 《教书育人》2004,(3):59-60
古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所谓解惑,就是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而当今的学生既缺乏敢于提出问题的大环境,又缺乏善于提出问题的技能,也缺乏愿意和乐于提出问题的情感,以至于学生无问可疑,教师无惑可解,甚至产生学生“都学会了”,教师“都教会了”的错误观念。在一项课堂提问的情景描述中,学生“从不”会打断老师的讲课,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者高达93%,学生“从不”能针对教师讲解的观点提出不同意见者达91%。传统教学经常是老师提出问题,一学生答众学生听,教师评价学生答案的质量,或是教师只叫优秀生说出正确答案,接着转入新的…  相似文献   

8.
王爱林 《考试周刊》2009,(22):106-107
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教学应该是在一定情景之下的问题发现、探究与解决。因此,我们要创新数学教学,让学生“问”数学、“玩”数学、“悟”数学、“用”数学,从而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提高技能和能力,形成适应未来社会的良好数学素质。  相似文献   

9.
一、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现实生活中,不少教师自己就缺乏较强的问题意识,不能或不喜欢提出有质量的问题;教学活动中,他们人问亦问,或“书问亦问”,成了教学参考资料的代言人。教师没有质疑的习惯和能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必须先行一步。部分教师认为课堂上多提问题,就是启发式教学,其结果是课堂发问的泛化。  相似文献   

10.
孙双金老师说:“学问学问,要在学中问,问中学。没有问题的学习是浅层次的学习,甚至是假学习。问题是思维的起源,问题是创新的开端。学起于思,思起于问。”孙老师认为,教师要把自己巧妙地“藏”起来,巧妙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考、发现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摸索、探究、创新。  相似文献   

11.
元学习能力首先表现为善于自己激励自己的学习动机,变“要我学习”为“我要学习”。中学部分学生的“厌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因完不成教学目标形成欠债积累,并多次经历了学习的失败而造成的。而层次目标教学由于在教学中赋予了不同程度的要求,所以每一位学生都一定有所收获.取得一定成功。同时,层次目标教学采用纵向对比的自我评价方法作为评价学生的手段。告诉学生只要今天学会了一点就比昨天有进步;只要达到了低级目标就一定有能力达到中、高级目标。目标层次的晋升就是新的自我的发展。从而使学生学会激励自己勤奋学习,逐步达到较高一级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12.
教改课题“学堂·主人·训练”的基本精神是 :树立科学正确的学生观 ,贯彻学生主体论 ,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在教学中 ,如何变“讲堂”为“学堂”、视学生为“主人” ,既是一个深层次教育观念问题 ,又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教学操作问题。转变观念是前提 ,善于操作是关键 ,教学中要力求把“观念”与“操作”统一起来。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目标是多层次多方位的 ,本人从能力目标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做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阅读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优化问题设计 ,以问导学 ,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也曾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美国学者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老师们一定会说:让学生自己提问题,这还不简单,让学生问就是了.但是,看事容易做事难,我是一名多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老师,在教学中,碰到的最大问题就是学生不会提问题,不知道要问什么,也不知道要怎样问.基于这一点,我从2003年秋季起,以“在情境中引导学生质疑、解疑”为课题,专门进行了研究,而且坚持每节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历时三载,从中我深深地体会到,要让学生学会提问题,首先必须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呢?一、从信息中发现数学问题现在,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每天能从周围的环境中获得大量的信息.如何从这些纷繁的信息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挖掘这些信息背后所隐含的新信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作出决策,将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重要能力.因此《,数学课程标准》...  相似文献   

14.
“分层教学”,就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课程大纲的要求,针对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及接受能力,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提出不同层次的学习要求,安排不同层次的教学,进行不同层次的考核,使基础不同的学生在各自的起点上选择不同的进度,获取层次不同的知识与能力信息。  相似文献   

15.
古人曾说过:“大疑则大悟,小疑则小悟,不疑则不悟.”学生有了“问”的习惯,也就有了独立思维的能力,而具备独立思维能力是一个人形成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的基础和前提.《语文课程标准》也说:“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那么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如何培养学生敢问、乐问、善问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体验来谈谈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怎样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关键是要充分落实新《课程标准》的创新性学习的理念,有机结合“自主、合作、探究”的现代学习方式.为此,联系自己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谈谈阅读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培养的三个层面.一、在“自主”提问中开发探究思维“自主”精神是《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语文课的精髓.很多教师普遍认为:“探究性阅读”要从学生的问题开始,但我更深的体会是课堂上多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才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精神.现在反思我们以前的语文阅读教学,在“自主”学习方式上的最大失误就是老师代替学生过多地提问,问的方式,问的角度,问的语言都是教师精心设计的,认为这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探究能力”.但真正一堂课下来,收效如何?结果事倍功半.如何培养学生课堂上自己提问,我认为首先是要让学生“敢问”,然后才“会问”.但不管问题提得怎样,哪怕是幼稚,错误或一文不值,只要是学生“自主”的,就有助于培养“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现实的课改取得了成果,但也存在问题。其实课改的实质就是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也就是由问导到导问。文章阐述了导问的实质,导问的层次以及教学中导问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传统“应用数学”课程存在的教学内容与时代发展不适应、教学实践与社会需求相脱节、教学过程与学习过程不统一等问题,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为例,提出基于“课训赛”的“应用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在传统“应用数学”课程教学模式“课”与“训”的基础上,融入数学类技能竞赛模块,形成“课训赛”的融合教学模式,进而实现知识能力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培养目标。教学实践表明,基于“课训赛”的“应用数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卓有成效,学生在知识与技能两方面均有所提升,达成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符合本科层次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  相似文献   

19.
提问能力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前提,是学生创造素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日常教学,我们发现学生的提问能力极为欠缺,存在着“不敢问”、“不会问”“不想问”等等一系列问题。本文试图从欣赏孩子的提问、创立问题银行、别开生面的问题展览等方面入手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提问能力,以提问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学习能力。  相似文献   

20.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主张:“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问题是引导学生理解、感悟、反思的前提。只有善于提问质疑的人,才能激发思维,激发创新的活力。语文课堂上,要努力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养成好问、多问、深问的习惯。为此,教师要充分发挥好指导作用,要努力处理好“三个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