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写《百合花》的时候,正是反右派斗争处于紧锣密鼓之际,社会上如此,我家庭也如此。啸平处于岌岌可危之时,我无法救他,只有每天晚上,待孩子睡后,不无悲凉地思念起战时的生活和那时的同志关系。脑子里象放电影一样,出现了战争时接触到的种种人。战争使人不能有长谈  相似文献   

2.
这则史料来源于冯雪峰同志。冯雪峰当时是担负着党中央交给的建立秘密电台的任务而由陕北来到上海的。据冯雪峰讲 ,鲁迅从内山书店接到方志敏从狱中送出来的这份文件后 ,保存过一段时间 ,后来就转交给了他。文件中 ,有一封致党中央的信 ,主要内容是总结抗日先遣队失败的教训 ,还有一篇自传性的散文———《可爱的中国》。另外一篇作品《狱中纪实》则是由阿英同志保存的。冯雪峰见到这份文件后 ,便用电台把致中央信的内容向中央作了汇报。中央指示冯雪峰把密信销毁 ,文稿留在上海。于是冯雪峰就把文稿交给了谢旦如。谢旦如是冯雪峰早年创办湖…  相似文献   

3.
《云赋》中说 ,直接触发我拿起笔来写一篇《云赋》 ,“是在一次旅途上 ,飞机中”。确是如此。那是五年以前 ,我到北京出差 ,回来时坐了三叉戟飞机。北京至郑州之间的民航班机我坐了好多次 ,但只有这次是坐三叉戟飞机。它飞得特别高 ,因而 ,那次空中旅行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格外鲜明。当我在云层之上 ,仰望青天碧空 ,觉得灵魂如洗 ,好像受了一次净化。特别是当我看见那无依无托的停在空中的月牙时 ,我觉得恍如两肋生翼 ,飞了起来 ,伸手可以触摸到它。我从青天碧空中俯视脚下的云海的景致 ,看到了“见所未见”的奇景 ,天外有天 ,那样空灵寥廊 ,比…  相似文献   

4.
《小桔灯》是我在 1 95 7年 1月 1 9日为《中国少年报》写的一篇短文。那时正是春节将届 ,所以我在这篇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提到春节 ,也讲到春节期间常见的“灯”。文章的中心事实 ,就是后面从“我的朋友”口中说出的 :“去年山下医学院里 ,有几个学生 ,被当作共产党抓走了 ,以后王春林也失踪了 ,据说他常替那些学生送信。”故事就用了重庆郊外的歌乐山作为背景。抗战期间 ,我在那里住过四年多。歌乐山下 ,有一所医学院 ,我认识这学院里的几位老师和学生。上山不远有一块平地 ,叫做莲花池 ,池旁有一个乡公所 ,楼上有公用电话 ,门外摆有一些…  相似文献   

5.
老舍的《龙须沟》全剧共三幕六场,中学语文教材节选的是第三幕第二场。第三幕第一场描写改造龙须沟的壮举,时间是一九五○年夏。第二场,时间已到夏末,新沟落成,给人民带来幸福。在改造龙须沟的过程中,人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改造自然也改造了思想,最后在一片欢庆气氛中结束全剧。这一场戏,是全剧的最后一场。教这场戏先要引导学生阅读全剧和舞台说明,使他们进入规定的情  相似文献   

6.
马烽同志的《我的第一个上级》,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作品,不少学校都把它选入了补充教材或课外阅读文选。最近我们接到一些读者的来信,希望能了解这篇作品的写作经过。本刊特请马烽同志撰文谈谈有关写作这篇小说的情况,现全文刊载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七年七月,抗日战争爆发。八月十三日日寇进攻上海。九月,周立波从上海撤退。本打算赴延安,抵西安后,经八路军办事处党代表林伯渠同志安排,到华北前线担任战地记者。十二月底,受任弼时同志派遣,陪同到八路军观战的美国陆军上尉卡尔逊前往晋察冀边区。他们在一支携带着二十匹骡马的两连八路军部队的护送下,时而骑马,  相似文献   

8.
我最近刚刚完成一篇文稿,题为&;lt;教学评估应从语文的特点出发&;gt;.趁着记忆犹新,我就以这篇文稿为例,谈谈自己的写作过程,也许能对青年朋友们有一点启发.……  相似文献   

9.
老舍留下的宝贵文学遗产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小说和话剧.受创作过程中的文体身份无意识心理影响,老舍不可避免地沿用小说的某些经验来创作话剧.话剧<龙须沟>在戏剧结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方面都表现出小说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一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是于1875年5月,为了批判德国工人运动中的爱森纳赫派和拉萨尔派实行合并时所拟的纲领草案而写的。在这部光辉的著作中,马克思对《哥达纲领》中所接受的拉萨尔机会主义观点作了严正和尖锐的批判,发展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科学地论述了共产主义社会发展两个阶段的基本原理,并给我们提供了在革命原则上和机会主义进行斗争的典范。菲迪南·拉萨尔是十九世纪中叶德国工人运动中的一个机会主义者。他于1825年出生于德国布累斯劳城一个富商的家庭里,曾在布累斯劳的一所中学和莱比锡的商业学校学习过。1848年革命爆发  相似文献   

11.
《龙须沟》是人民艺术家老舍建国后戏剧创作中的一部扛鼎之作,剧本一经发表和演出,立即受到交口称赞,在读者和观众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周扬在《从<龙须沟>学习什么?》一文中指出:“这是一个好剧本。老舍先生所擅长的写实手法和独具的幽默才能,与他对新社会的高度的政治热情结合起来,使他在艺术创作上迈进了新的境地。”  相似文献   

12.
1952年,《龙须沟》一剧在北京上演之后,老舍先生在《〈龙须沟〉写作经过》一文中说:“在我二十多年的写作经验中,写《龙须沟》是个最大的冒险。”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知道,任何一位成熟的作家,当他写一部作品之前,总是要进行一翻认真的准备工作。如他需要深入生活获取素材,并进而筛选  相似文献   

13.
《龙须沟》是我国聊代著名作家老舍在一九五○年底创作的一个剧本.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剧本?作者在《<龙须沟>写作经过》一文中介绍:“龙须沟是北京有名的一条臭沟。沟的两边住满了勤劳安分的人民.多少年来,反动政府视人民如草芥,不管沟水(其实,不是水,而是稠嘟嘟的泥浆.)多么臭,多么脏,多么有  相似文献   

14.
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六书理论分析字形、解释字义、辨证声读的字典。在今天,对于我们阅读古籍、探讨古代文化、研究文字学和学习篆刻书法,都是必不可少的工具书。虽然,千百年来研讨它的著述,可谓汗牛充栋,但是,迄今为止,对于许慎的生卒年代和《说文解字》的写作经过,却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我不揣冒昧,根据有关文献,加以考索,略作钩沉,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5.
《雷雨》写于1933年,当时曹禺是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的学生,这部剧作是在清华大学图书馆的杂志室里完稿的。剧本写完,曹禺送给靳以审阅。靳以是曹禺初中南开中学的同学。当时正主持《文学季刊》的编辑工作,靳以看了以后非常赞赏,因为他俩是挚友,为了避嫌,把剧本送给也是《文学季刊》编辑之一的巴金看。当时巴金不在,剧本便放在他的抽屉里,后来巴金从抽屉里发现了这个剧本,他先是随意一看,看着看着,剧本精湛的构思,深刻的思想内容及鲜明的人物形象,便紧紧地吸引住他。看完剧本,巴金决定马上发表,当时杂志已排版,于是临时拆散,换上了《雷雨》。清  相似文献   

16.
拙作《元曲释词》,共约一百八十万,字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分四册出版。一、二册出版以后,各报纸和各高等院校学报纷纷刊载出版消息,并给予高度评价。1984年4月10日的《光明日报》说它“具有相当高的学术水平和参考价值。”国务院的《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总第146期说它是“集研究元曲语言之大成,为目前比较理想的一部治曲工具书。”又说“它不仅是专治元曲的工具书,而且对一般  相似文献   

17.
1935年,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不久开进佳县县城,实行减租减息、分粮分地的土地革命运动。农民李有源,高兴得脸上乐开了花。李有源自小勤奋好学,能认识一些字,被村民们称为文化人。李有源对陕北民歌有着浓厚的兴趣,一有空闲就自编自唱一些歌颂党、歌颂革命、歌颂领袖人物的民歌小调。从1940年开始,李有源曾多次想编几曲歌颂毛主席的歌,1942年的一  相似文献   

18.
听到季羡林先生辞世的消息-这突如其来的噩耗,令我的头脑轰然一下,感到一座图书馆坍塌了,真有点头晕目眩.这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用一座图书馆来形容是恰当的.中国上世纪50年代遴选了一批真才实学的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季羡林先生是他们中最后一个辞世的,无疑象征着一个学术时代结束了.  相似文献   

19.
《江雪》一诗,多年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诗人柳宗元在贞元九年中了进士,后来又当了监察御史。他小时就胸怀大志,现在,他在朝廷里做了官,认为可以在政治上实现远大抱  相似文献   

20.
《手》这篇課文我没有教过。在备課的时候,我首先通过反复阅读来熟悉这篇教材。读了一遍两遍,虽然能粗略地掌握課文的一些主要內容,可是对課文的思想内容理解得很不够,至于分段的問題,課文中一些有关农业生产方面的語言的理解問題,有的比较模糊,有的自己也不懂。再读了几遍,并反复思考,向同志們請教,才逐步搞清眉目。我想,自己在閱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教学中学生也必然会遇到同样的甚至更大的困难。因此,我首先找出这篇教材的特点。这篇課文的特点是:1.語言简炼明确,生动形象;2.用具体的事例说明問題的写作方法,对指导学生写“具体”有很好的作用;3.节段过渡非常自然,联系也很紧密,便于培养学生逻輯思維能力;4.有利于加强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