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立学课堂”的概念近年来在学界逐渐闻名,这种包含立德树人理念的教学课堂对于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也采用了在合作教学中建构立学课堂的策略,从“德”“才”两方面入手进行学生数学能力和道德品质的双重培养.教师可以从知识教起,在教学中渗透整体意识;在解题中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再从细节入手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关键在于教师要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观 ,真正以学生为主体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体验教学经历 ,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目的。这里所谈的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中培养其创新意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是为了让学生养成动脑思考的习惯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 ,特别是求异思维 ,从而增强创新意识。例如 ,在讲完“角的度量”之后 ,可设计这样的思考题 :我们知道“角可以看成是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 ,这里的…  相似文献   

3.
学习习惯是指学习活动中形成的固定态度和行为。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有直接的影响,良好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取得较好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了,学生将受用终生,而良好习惯要从小培养,“从娃娃抓起”。不良习惯一旦形成,再去纠正那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结合数学教学实践,本文试探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4.
陈学运 《化学教与学》2014,(4):46-48,57
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只习惯于回答问题而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问题意识”淡化。文章结合教学实际提出了从营造氛围、创设情境、指导质疑、留出机会、适时评价等方面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策略,让学生会“答”更会“问”。  相似文献   

5.
问题意识是一种怀疑精神,是一种探究意识,它是创造的起点,没有问题意识就没有创新精神。我们的教育往往习惯于教育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而忽视了教育学生“如何提出问题”。其实,提出问题的过程是启动创造性思维的过程。集中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思维的开放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正是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在科学教学中,真正体现“学生为本”,给学生主动提问的时间和空间,同时处理好“放”与“收”、“提问”与“释疑”的关系,着力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问题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相似文献   

6.
<正>创造从问题开始,问题是思维发展的催化剂。“问题导学法”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现新问题”为主线,以问题为载体贯穿整个教学过程,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通过组织学生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养成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占据课堂的主体地位,为学生主动探究、再发现、再创造提供条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科学精神[1]。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一直倡导让学生自主学习,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但具体实施时,不够充分和彻底。一直以来部分语文教师把“出示学习提纲一学生读书、思考一师生解答”理解为自主学习,每一堂课都是一成不变的模式。殊不知,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把课文肢解的支离破碎,还使学生养成了依赖心理,习惯于随老师的思路而思考,习惯于最后的“照单全收”,丧失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其实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必须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笔者认为要做到此,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对于入学不久的低年级孩子来说,怎样让他们尽快融入语文学  相似文献   

9.
杨彦军 《成才之路》2014,(17):71-71
正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阶段,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许多农村一、二年级的学生读书时没有语言的连贯性,更不用说长句的断句和感情色彩了。怎样提高他们的基本语文素养呢?下面结合自己在农村多年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培养低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习惯。一、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意识,就是要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教师要告诉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促进一个人全面发展,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人受益终身。要让  相似文献   

10.
詹林城 《教育艺术》2002,(12):23-24
《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明确指出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 ,既有利于学生打好语文基础 ,又有利于学生形成健全人格 ,真正实现让课堂“活”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的理想教学境界 ,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现结合课堂教学 ,谈几点体会。一、创设氛围———求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美国现代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 ,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  相似文献   

11.
我在教学中一直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的体会是:教学不能只停留在传授知识和技能上,而应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养成自学的习惯,变“学会”为“会学”。 从1985年,我就开始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探索,我的作法是:“一引二扶三放”。这即是先由老师教自学方法,老师写预习提纲,再指导学生逐节预习,并让他们学习自己写预习提纲,待其熟练以后就整章预习,并自己写出归纳总结的文章。  相似文献   

12.
习惯的培养是学生的一种自觉的行为,同时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必须执行的教学任务。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应从习惯形成的规律着手,采取科学、有效的策略,常抓不懈,让习惯成为学生的一种意识。  相似文献   

13.
学生实验是小学自然教学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实验教学一般分为实验准备、实验操作和经验总结三个阶段。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低年级的自然实验教学,只有从实验准备开始,让学生形成“小组意识”,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验小...  相似文献   

14.
要使作文有新意,就要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这种能力也就是对生活的感悟能力。一、从细节抓起,培养学生感受、思考、提炼生活的能力教学中,指导学生从一些最常见的生活细节思考起,然后再提炼自己感受中最深切的亮点。久而久之,让他们养成思考、感悟生活的习惯,文章的立意也就一次比一次新颖别致,具有了一种理想的审美境界。比如,学生的作文《用心看世界》,就是一篇“感悟”深邃的好作品。她写的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一天,“我”漫步在细雨绵绵的天桥上,忽然从后面传来一声“姑娘”的喊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个六七十岁的…  相似文献   

15.
以思想品德教学为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挖掘德育资源,在教学中渗透生态意识,同时,在课堂中通过辩论会、演讲竞赛、知识竞赛、座谈会等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城乡清洁工程”服务等校外课堂,使课程设置体现“生态意识”培养的新元素,加强未成年人生态意识和生态道德观的培养,发掘学生自身存在的生态意识和潜能,来提高未成年人的生态意识与能力,自觉地践行生态意识,让保护生态成为一种习惯。  相似文献   

16.
美国未来学家警告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21世纪需要的是有自主意识、创新意识,以及有自我适应能力和自我完善能力的人,这就要求学生具有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小学是培养学生具有科学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为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应该让学生掌握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让学生学会思考。一、疏导思维,让学生学会自主地“想”在概念、计算、应用题等知识的学习中,学生感到最头疼的要数应用题了,这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常用的解…  相似文献   

17.
孟倩 《黑河教育》2011,(5):30-30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这些新的理念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开放性问题可以引领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创新意识的培养也作了专门的阐述:“创新意识的培养要贯穿于数学教育的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需要教师改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同时还需要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让学生在问题解决的同时发展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我们要让学生始终保持一种好奇心,养成质疑求异的习惯.一题多解、多题一解都是为了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创新中学习,在成功中升华.  相似文献   

19.
教师“下水文”是根据学生习作命题,教师亲自动笔写一写,用来指导学生习作的范文。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语文教师没有写“下水文”的意识和习惯,主要原因在于:一是认为没有必要,在当今信息发达的社会里,随意找篇范文也不是件难事;二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缺乏写“下水文”的经验和技巧。针对教师们光说不练的普遍现象,我们开展了教师“亲身下河…‘亲口尝梨”的“下水文”实践活动,下面从三个方面说说教师如何写好“下水文”。  相似文献   

20.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首先必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数学的灵魂。然而学生的问题意识并非天生的,它需要唤起和培养。为了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我们既要让学生为解决“不知”而问,更要让学生求得“新知”而问,既应养成学生对一切未知的现象多问几个为什么的习惯。也要让学生具有敢于对一切看似确定的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勇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