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就文学论,就人物论,鲁迅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我喜欢鲁迅的第二个理由,是老先生好玩。就文学论,就人物论,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好玩”这个词,说来有点轻佻,是现在小青年的口头禅,形容鲁迅先生,对不对呢?我想来想去,还是选了这个词。这个词用来指鲁迅,什么意思呢?我只好试着说下去,看看能不能说出意思来。老先生去世,到明年整70年了,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愤怒激烈、嫉恶如仇、是“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  相似文献   

2.
关于BINGO     
大多数人是从游戏里接触到bingo这个词的,它有"打中了" "猜中了"的意思。年轻人和小孩常常把这个词挂在嘴边,就连一些年轻的英语老师上课时,也常常用bingo来表扬和鼓励学生。结果师生的关系更亲近,课堂的气氛更活跃了。那么,"bingo"这个词是从哪儿来的呢?人们普遍认为该词来源  相似文献   

3.
在陈丹青的眼里,鲁迅无疑是"好玩"的,但大先生的这种"好玩",是一种寓庄于谐、大智若愚的好玩,是一种人格的张力和维度,是"好玩"中的至高境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好玩"中走过来的,尽管这种"好玩"不能与鲁迅先生的"好玩"相提并论,但它同样是我们成长的养分,人生的财富。请你以某一次"好玩"的经历,或某一点"好玩"的想法,或桌一件"好玩"的制作……  相似文献   

4.
唐弢先生《同志的信任》一文记叙了鲁迅先生接受方志敏同志的重托,冒着生命危险珍藏和转递方志敏所写文稿的经过,表现了鲁迅是共产党人“能以生命相托的最可信任的同志”。《辞海》上,“同志”这个词有三个意思:一、指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的人。二、政治理想相同的人;同一政党成员相互间的称谓。三、社会主义国家公民彼此间的一般称呼。《同志的信任》一文中的“同志”显然是指《辞海》中所列第二条释义。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文艺界一般都称鲁迅为“周先生”或“大先生”(因鲁迅在周氏三兄弟中排行老大),表示尊敬和客气。那么,革命进步文艺人士最早是在何时称鲁迅为“同志”的呢?鲁迅对中共领导与成员又是怎样称呼的呢?  相似文献   

5.
正师:老师采访一下。你们童年都玩什么?生:捉迷藏、打扑克、玩电子游戏。生:过家家、打扮玩偶……生:最喜欢和爸爸妈妈去放风筝,还有去游乐场玩。师:童年是爱玩的时候,第二段里鲁迅就在百草园玩得不亦乐乎。陈丹青评价鲁迅说他"是百年来中国第一好玩的人"。其实,成年的鲁迅好玩,正是源于好玩的童年。读一读过渡段,体味文中好玩的语言。你觉得这里最好玩的语言是什  相似文献   

6.
[于漪课堂] <孔乙己>教学片断 师: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遇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最喜欢<孔乙己>.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呢?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鲁迅先生是怎样运用鬼斧神工之笔来精心塑造这个形象的?学习本文之后就可得到明确的回答.  相似文献   

7.
同样的课文,不同的老师教学,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一、甲老师教学片段《早》第7自然段教学过程:师:自由读读第7自然段,说说主要写了什么?生: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鲁迅先生书桌上“早”字的来历。师:这个“早”字是怎么来的呢?默读课文,然后交流。(生复述)师:从这个小故事中,你听出什么?生:我觉得鲁迅先生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生:我觉得鲁迅身上有一种可贵的精神。生:我知道鲁迅先生身上那种可贵的就是书中说  相似文献   

8.
在陈丹青眼里,鲁迅无疑是“好玩”的,但大先生的这种“好玩”,是一种寓庄于谐、大智若愚的好玩,是一种人格的张力和维度,是“好玩”中的至高境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好玩”中走过来的,尽管这种“好玩”不能与鲁迅先生的“好玩”相提并论,但它同样是我们成长的养分,人生的财富。  相似文献   

9.
有这样一个句子:说起暑假的实践活动,个中三味,请听我慢慢道来。这个句子中的"三味"一词用错了,应该是"三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没有弄明白"三味"与"三昧"的基本意思,再加上这两个词词形上太相似,便将"三  相似文献   

10.
当学生们读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他听 见脚步声,抬起头来,饱经风霜的脸上现出难以忍受的痛苦"时,一个学生举手问:"老师,'饱经风霜'是什么意思?"刚说完,有个同学接口说:"是形容一个人老呗!"其他的同学听了,好像有不同的意见,纷纷议论起来。这时,我突然灵机一动,前两天,我让同学们写了"猜猜他是谁"--描写人物外貌,同学们非常感兴趣,而且写得很成功。这次,何不用这个成语再来练习描写人物的外貌呢?于是,我没急着解释这个成语,而是引导学生:"你在生活中见过饱经风霜的人吗?怎样从外貌上看出他是一个饱经风霜的人呢?"这一问又掀起了议论高潮。  相似文献   

11.
在陈丹青眼里,鲁迅无疑是“好玩”的,但大先生的这种“好玩”,是一种寓庄于谐、大智若愚的好玩,是一种人格的张力和维度,是“好玩”中的至高境界。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好玩”中走过来的,尽管这种“好玩”不能与鲁迅先生的“好玩”相提并论,但它同样是我们成长的养分,  相似文献   

12.
说“宅”     
<正>"宅"字,从字形上看就像一个人张开双臂,悠闲地躺在家中的摇椅上。那么我们不禁会想:这个人躺在摇椅上能做些什么呢?记得有一幅鲁迅先生的画像,画的就是鲁迅先生躺在椅子上陷入沉思的样子,他的神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忧国忧民之心表露无遗。鲁迅先生"宅"在家里,却心忧天下,为中国的先驱者摇旗呐喊,他以笔为武器,狠狠地刺向了敌人的心脏。  相似文献   

13.
尽管大家都觉得"早恋"这个词不够准确、不够科学,但是,对于中学生的"恋爱",很多人还是习惯称之为"早恋",意思是说还没到它该来的时候,它就来了。可是,不管你怎样看待它,怎样称呼它,它还是会来,这是外力无法控制的,况且,它也不应该被外力控制。那么,作为一个老师,对于学生"恋爱"这件事,您是怎样想的?如果您的学生"恋爱"了,您又会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4.
我们都喜欢用"酷"这个词, 你可以用它来表达"全新的"、"精彩的"或者"很棒的"意思。你知道现在还有别的一些很"酷"的名词吗? 它们大概就是:"因特网"和"伊妹儿"了。现在我们就来聊聊它们。  相似文献   

15.
闫学 《小学语文教学》2022,(Z1):107-109
<正>板块一走近鲁迅师:谈到中国现当代文学,谈到中国现当代的历史、文化,恐怕有一个人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他就是——鲁迅先生。课前同学们已经通过网络、书籍等各种渠道,对鲁迅先生有了一些了解,但鲁迅先生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鲁迅先生的侄女周晔写的一篇文章,看看在亲人眼中,他是一个怎样的人,可能会让我们靠近更加真实的鲁迅。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散文集《朝花夕拾》中《藤野先生》一文的主题一直都是争论不休的话题.如果说本文的中心是表现鲁迅的“爱国”,他为什么要用三分之一的文字刻画藤野这个人呢?如果本文为了表达鲁迅对藤野先生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对他的深切怀念,那么,没有刻画藤野先生的三分之二的内容是不是可以删掉呢?要解答这些问题,我们只能再走近作者,走入文本,通过分析文字来思考作者的意图,这样才能使思路得以明晰.  相似文献   

17.
前一阵子,有些人一讲到鲁迅,总是先大大感慨一通过去如何神化鲁迅,然后把鲁迅本人牵连进去,贬低一番,大意是说鲁迅有什么了不起?为什么不能批评?好,于是就"批评",批评的内容则是鲁迅"好斗"、"喜欢骂人"、"没有写过长篇"、"阿Q是概念的产物"、"国民性批判源自西方传教士那里",因而并不"伟大",他的时代"早已过去"等等;言语之间还透露出"要和他比试一下,可能还不如我呢"的意思.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第一段,鲁迅先生在叙述敌论的论据时,每叙一点,就用一次“是事实”。如此连用三次。如果把这三处“是事实”删去,似乎未尝不可,甚至还显得简炼了一些。那么,一向惜墨如金的鲁迅先生为什么在这里要舍简用繁呢? 对此,有种种分析。有人认为鲁迅先生之所以在文章开头就一再强调敌论的论据“是事实”,乃是“从险处落笔”;有人认为这是“以退为进”也有人认为这是为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这是鲁迅先生常用的笔法。以上这些分析,固然都是  相似文献   

19.
正一、柠檬是什么意思你的班主任是什么样的?反正我们的老班是个挺不靠谱的人。他年纪不大,就比我们大几岁的样子,刚刚从大学毕业,有无数的怪想法。他总是会给我们布置很稀奇古怪的作业,有时候很好玩,有时候很愁人。比如这次,他正上着课呢,突然心血来潮地让我们放学回去问爸妈,我们的名字都是怎  相似文献   

20.
<正>交作业的时候,一个小男孩指着作业本上的"鄂博"二字问我:"老师,‘鄂博’是什么意思啊?"我心里咯噔一下,无言以对。这个词,我以前的确没有见过,更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的脑子像陀螺一样飞速转动起来:这不就是一个词吗?今天借此学习一下,也没什么丢面子的,毕竟这不是一个很常见的词。我问他:"你这个词是在哪里找到的呢?"小男孩笑着说:"我是从资料书上抄来的,不知道是什么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